摘要: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针对师范专科学校小学教育学课程资源开发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轻学生、重课内轻课外、重显形轻隐形、重抽象轻形象的现状,我们应建构内容实践化、主体多元化、空间拓展化、明暗综合化、图文并茂化的立体课程资源网络,从而提高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教育学课程资源 开发现状 反思 开发构想
小学教育学是研究小学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小学教育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教育一般原理和小学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该学科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认识小学教育教学规律,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模式,具备小学教师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教师意识和职业情感,对学生形成小学教育理念和掌握初步教育技能起着奠基作用。小学教育学是师范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作用不言自明。我结合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深刻感受到课程资源开发不力,为使课程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开发和合理运用课程资源是该课程有效实施的强力保障。
一、小学教育学课程资源开发现状与反思
1.重理论轻实践
在我国,长期以来课程资源被简单地理解为教材。诚然,教科书、参考书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课程资源,直到现在我们仍将它们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订教材、编教材,而没有想到其它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受这种观点的影响,小学教育学课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基本以教材为中心,偏重于学科理论知识的讲述,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完整性,导致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操作性欠佳,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师范能力、人文素质、教师意识和情感的培养。www.lw881.com小学教育学与小学各科教材教法课程关联很大,很多知识点是相通的,但这些学科间知识的贯通与融合很欠缺。学生即使理解了课堂讲述的内容,也不知如何应用。这样的课程内容自然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不利于学生师范素养的形成,致使学生认为小学教育学理论知识深奥,学习兴趣不浓。
2.重教师轻学生
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看,主要是任课老师。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老师间交流甚少,更谈不上课程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共享,与校外小学老师的接触和联系就更少了,使得担任该课程教学的老师或许在理论层面已系统掌握该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但对当前小学教育实际情况的把握不一定很清楚。而教育对象学生——未来的小学老师,也未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单一,导致课堂教学的过程基本是落实教师预先准备好的教学方案。
3.重课内轻课外
从课程资源实施的空间看,教学局限于班级课堂,学校教室成为实施课程唯一的空间场所。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完全凭借课堂教学达成。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对该学科的学习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倾听老师的讲解,结合学科知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拓展性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教师上完课,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不存在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结合学科内容,带领学生到校外参观、到小学实践的机会基本没有。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及从事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
4.重显形轻隐形
小学教育学课程资源主要是看得见、摸得着师生都有的教材、教师的讲义、ppt演示文稿、音像资料等实实在在的显形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可以直接成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和便捷手段。教学实践证明,与显形课程资源不同的隐形课程资源,是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其作用、方式等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教师个人魅力等,它们虽不能构成教育教学的直接内容,但是它们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小学教育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只注意到显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忽略了对隐形资源的开发。
5.重抽象轻形象
小学教育学学科内容,从教育理论观点的论证过程看,较为笼统抽象,缺乏生动直观的佐证材料,教材内容各章谋篇布局,一般按照先罗列观点,然后逐一阐述,最后作总结性说明的格式,内容全是文字性的抽象说明,缺乏新颖性和生动性,笼统、抽象的解释和思辨式的论证使学生无法将学科知识与教育现实联系起来,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内涵。教材的这种格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备课。老师的讲义也基本沿用教材结构,上课难免会先罗列观点,然后阐述,生动性和形象性欠缺,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小学教育学课程资源开发构想
从课程目标实现的角度看,凡是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因素均可作为课程资源。其中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又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可见,课程资源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课程资
源的开发,必须走出对课程资源僵化的思维观念定势。转变课程资源观,使课程资源由狭变广、由静转动,不再只是学科内容的总和,而是学科、学生、教师、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
氛围、教学灵感、突发事件、学生的问答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线索。在教法方面,一是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图文并茂优良的教学课件;二是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堂讲授与师生讨论、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文献阅读与案例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