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讲求师生平等,注重即时生成,其目的是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的最高效。
关键词:合作学习 实施方法 原则要求
新课程教学讲求合作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调控。教师只有主导调控,教学才会达到最高效率。那么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如何发挥呢?
一.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
首先,要激发全体成员的合作动机。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水平;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只有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才能激发他们的合作动机,为参与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做好这一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其次,要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针对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构建结构合理的小组,教师必须做到:摸清底子,优化编组,动态管理。即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做深入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将全员进行混合编组(4-6人一组),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在学业成绩、观察动手、口头表达等方面各具特色,使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合作过程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要做好调整的准备,或是组间男女生的调换、或是组间某些角色的调换、或是组间特殊人员的调换。wwW.133229.COm调整原则应是:既要确保学生每次合作有新鲜感、有合作学习的兴趣,又要确保每个学生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最后,要建立“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为了避免“掌声课”、“混乱课”的出现,教师必须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明确个体的分工,设计小组的目标和任务,并给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当合作小组组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选好各组的小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并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实施合作学习所需的时间、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好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的任务;还要给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独立自主,不要“人云亦云”;要踊跃发言,不要“沉默不语”;要承担责任,不要“敷衍塞责”;要密切配合,不要“互相拆台”;要守纪互敬,不要“乱说乱动”,保证小组学习任务有效完成。
二.组织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节课的有效组成部分。要发挥其作用,就必须保证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保证互动对话的流程,保证教师主导的空间。为此,教师务必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筛选学习内容,设计有效问题。合作学习的内容不是教材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的有效问题。对问题的要求有三:一是要有引发性,避免复杂化。既要保证人人有话可说,又要避免因问题过于复杂而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效;二是要有推动性,避免庸俗化。既要保证该问题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又要避免因问题庸俗而使讨论有“温度”而无深度;三是要有指向性,避免简单化。既要保证讨论向着既定目标有步骤地深入进行,又要避免因问题过于简单而使合作学习有问题而无对话、有活动而无体验、有交流而无实效。
因此,教师选定的学习内容,设计的问题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实施卓有成效的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要倍加重视。
2、捕捉最佳状态,选择合作时机。合作学习的开始应是教师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独立思考的情况、绝大多数学生的情绪表现捕捉到的最佳状态而选择的合作契机。选择合作时机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科学性。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在独立学习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只有绝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小组学习的出现,才能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交流的平台。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而要善于观察、及时捕捉那种微妙的信息,使小组学习的出现既不浪费时间,又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交流欲望;二是时效性。教师不应出示问题之后,便要求学生立即展开合作讨论,而应留一定时间,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当他们在心有所想、欲言而不能之际,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在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反思,使学生的见解更丰富、更全面,最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三是照顾性。教学中往往出现这种现象:当教师出示问题后,优等生稍加思考便急欲发言,而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或学困生则常常无动于衷或无所适从。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特殊措施,既照顾好两头,又要面向全体,对学习时机做出恰当选择。
当然,选择合作时机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难点,
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力求所选时机恰到好处。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