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模式创新
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及经济的进步,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在不断推进。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群体主体年代的变迁,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大学生群体逐渐向“90后”甚至是“95后”转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大学生的需求都在不断变化。新时期大学生群体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了解掌握大学生的现状,根据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需求来调整工作方向,不断创新发展新模式,才能满足新时代下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求。
一、目前大学生主体的现状
1.经济情况不一。高校的招生都是针对全国范围的招生,生源地广,大学生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在全国来讲,东部地区及沿海城市带地方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相对较好,而中西部地区及偏远山区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相对较差。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大多会有比较心理。一些家庭情况好的大学生会有明显的骄傲或者是优越感,而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的学生会越来越自卑,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让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陷入困境,也有可能给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所以,大学生群体的家庭经济情况的差异大,是目前大学生教育中的现状之一。
2.成长背景差异大。这些大学生群体有着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所以成长背景也有很大的差异。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是家庭的独子或者独女,大家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家庭经济情况好的大学生,从小可能接受了很多的知识及特长教育,比如会弹钢琴、拉小提请、画画、唱歌等,文化艺术细胞普遍比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大学生要好,而且这些大学生从小生活在城镇,很小就见过很多新鲜事情,社会阅历及见识也会比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广泛。再者就是城镇的大学生群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强,短时间内就能适应高校学习的各个阶段。农村的大学生群体在兴趣特长方面明显处于弱势,社会阅历及见识方面也不及城镇的大学生群体,但是农村大学生群体普遍比城镇大学生群体意志力强。大学生群体成长差异化也在挑战着高校大学生传统教育管理工作。
3.心态及压力承受能力不一。通常来讲,城镇背景的学生群体乐观心态比农村背景学生群体状况好一些。当然,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地域环境等,都会让学生群体心态及压力承受能力不一样。现在的大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很大,这些压力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在这些不同压力面前,有些学生群体表现出了乐观的心态,有些学生群体表现出了悲观的心态。学生的心态不一样,面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也大不相同。所以,学生群体心态及压力承受力不一样也给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4.就业择业观点不一。在当今信息互通、互联网发达的网络时代,随着高校近些年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择业观点也大相径庭。大学生的就业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也是近些年来的一个难题。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大学生找工作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很多学生都希望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不同的学生群体就业择业观念差异较大,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差异化也会出现奇怪的现象,比如优秀学生群体也许在就业中有多个选择,但是普通学生群体在就业中很难有合适岗位,甚至都找不到工作。当然,不同的学生群体也会选择不一样的就业方式,一些学生可能喜好到政府事业单位就业,一些学生更喜欢到企业中去历练,也有一部分学生更愿意自己创业。所以不同学生群体的就业择业观念不一,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之一。
二、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理念
1.关心与教育并重。大学生群体有来自城镇背景的经济优越的学生群体,也有来自偏远农村的经济条件差的学生群体,高校不管是面对哪一类学生,都应该关心他们。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多关心大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大学生,让大学生去体验各种生活,比如让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体验经济条件差的学生群体的生活,让这些学生群体能够感受生活的不容易。也应该关注经济条件差的学生群体,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勤工俭学的渠道,也应该创造更多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机会。高校的主要工作是开展教育工作,但是关心大学生群体,是高校开展教育的前提,能促进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2.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在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创造一个相对平等的学习环境。不管是城镇背景的大学生群体还是农村背景的大学生群体,都应该以相同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公平公正的解决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给予不同群体同等的尊重。如果高校在对大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区别对待,那样会让有优越感的学生优越感更强,甚至是自负,让有自卑感的学生群体更加自卑,甚至出现自闭等,总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学生教育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会限制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甚至会对高校自身的发展或者名誉有负面影响。所以,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在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
三、模式创新的探索
1.以学生为中心。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以大学生群体为中心,而不是单单以传统的教学课程为中心。企业中都强调以人为本,高校也是一样。高校的主体或者说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那高校就是生产制造商,学生就是产品。要想产品销量好,质量好,必须坚持以“客户需求导向”,把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了解大学生群体的需求,根据大学生不同的需求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断改善,加强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群体间的良性沟通,让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为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更适宜的氛围及环境。
2.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新时期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高校教育管理者跟大学生要保持常态化的交流,不断引导大学生,让大学生朝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上面说过,大学生群体来自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成长背景,所以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情况都不一样。高校可以效仿先进的企业,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针对引导服务。比如心理咨询或者学生EAP,开设单独的心理咨询室,让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不一样的身心辅导,不断的引导大学生群体身心健康往好的方面发展。
3.锻炼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生群体中多数学生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在新时期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手段来提升大学生群体这方面的能力。比如自我管理,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调整自己,控制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坚强、更坚韧。高校应该大力支持社团活动,也应该大力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或者是勤工俭学,让更多的大学生群体提前感受到社会残酷的一面。通过这些不同方式的尝试及学习,让大学生群体的适应能力更强,也让大学生学会承担,理解生活之不易,让大学生群体变得更自信、更独立。
4.激励与感恩结合。在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一方面需要更多的激励,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感恩。既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工作,就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充分尊重大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激励学生学习。比如尽量少批评学生或者是过度批评学生,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以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乐意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学到更多,通过这种鼓励、赞扬来刺激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思想。很多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很多时候都难以理解生活的艰辛。高校应该多开展一些文化活动,来不断改变学生对感恩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不断的激励学生,不断的让学生学会感恩,能让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顺,也能让高校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适应新时代对高校教育的要求。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6期 作者:薛琨
第二篇: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分析
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的终级目标就是提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外在环境、自我完善等方面,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深度。在众多教育管理策略中,激励措施因其传导的尊重理念和平等意识,存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始终。
一、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成为了高校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激励机制的应用使学生工作更见成效,具有重要的作用。顾名思义,激励机制的运用是组成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它是一种正面、积极、科学的教学策略,通过激励机制的构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切合高校学校教育工作价值的最大化。
应该说,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之下,90后学生因其自身独有的思想、态度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一部分教育者认为,90后学生受到时代的影响,创新精神较为显著,并且在行为习惯上热爱自由,不喜欢束缚。而对另一部分教学者来说,90后大学生的团结意识较差、自我意识凸显,同时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面临生活、学习压力的时候,大学生难以承受这些压力,心理素质较差。这两种不同的发展意识说明了90后的思想状态,笔者认为,从总体上说,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呈现出了“机遇和调整并存的局面”。
运用激励机制,教师能够站在尊重学生、贴近学生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使学生充分发挥积极的学习性,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最终扬长避短,达到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最大化,实现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常见问题
尽管激励机制在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呈现出重要的教育价值,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激励机制的构成较为分散
在90后大学生激励措施的推进上,激励的想过并不明显。长久以来,高校教育管理者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有所提高,但是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并没有对大学生的思想状体、学习成效进行影响。从激励机制的构成现状上看,各大高校都缺少对激励措施所行使的物质保障和精神保障。在现行的管理制度上,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形成完善的考核制度,除了教育师资、教学经费的缺少,在学校内部,也尚未建立成一套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
(2)学生的各项压力逐步增长
在90后大学生中,有甚多学生都处于独生子女的家庭之中。90后学生在面临社会问题、学业问题、生活问题的时候,会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存在误差,在耐心、信心、责任心等方面,都缺少对自信心、发展力和创新力。甚至在这样的压力面前,学生出现了偏激、固执、急于求成、难于进取的发展误区。
三、增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具体应用
(1)引导学生认知自己的优劣之处
在90后学生的生理发展上,他们的年龄在二十岁左右,初步具备了辩证思维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自我评判能力增强,自我意识更加丰富。对于大学生来说,运用激励措施能够引导学生的思想。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引导学生更好的剖析自己,使大学生能够客观的认识自己、走出生活、学习中存在的误区,使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强化,首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上,通过文化、体育、美术、音乐等活动,使大学生能够从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找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挖掘自身存在的各项优势,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价值。另一方面,要增进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利用校园活动、德育讲座、名人讲堂等形式,使大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2)融合激励措施的各项具体表现
在激励措施的运用中,为了增进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多项教学策略,运用激励措施,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对于90后学生的管理来说,激励措施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教师可以通过设立目标激励、激发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学生将自身需要和集体环境融合在一起。运用物质激励,适当设立“优秀大学生学院基金”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大学生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身心思想。除此之外,还要融入适当的精神激励,把公开标准、教育安抚、提升晋级、委以重任等方法融合在一起,营造团结向上的学习风气,满足学生的求职需求,增加他们的自我认同。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事业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为此,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学生的发展现状,设立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使90后大学生能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为他们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青年时代 2016年27期 作者:贺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