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生是不同于普通学生的一类学生群体,因此,针对体校生的教育管理就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普通学生的教学模式,而应当结合体校生的身心主观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作者结合教学观念,以“平衡关系”“语文教学”及“道德教育”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就关于加强体校生的教育管理发表了一些认识与看法。
所谓体校生,是指主要以体育训练为主的学生。因此,针对体校生的教育就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普通学生的教学模式,而应当结合体校生的身心主观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以下,笔者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对体校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校教育发表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帮助学生协调好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
体校生是主要以体育训练为主的职业学生,因此,其相比于普通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性。正因为如此,不少体校生都片面地认为“我是一个体校生,我只要抓好体育训练就可以了,至于文化课学不学都无所谓”。这一观点实质上是对体校生所接受教育的错误理解。
诚然,体校生要以特定的体育训练为主要学习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彻底无视文化课程的学习。以体育训练为主,以文化学习为辅,这里的“辅”虽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少,但并不代表没有。因此,体校教育管理者应当首先帮助学生协调好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向学生强调“文化课与体育训练课两者缺一不可”的必要性,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向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某一体育运动员或专业课不精,或文化水平不高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相信,这些生动的例子可以带给学生极强的冲击,也能使得他们更好地认识到平衡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再如,文化课任课教师还可以从体校生的文化课学习基础及认知规律出发,适当对文化课的相关教材进行有扬有弃的科学整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化课的浓厚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二、对体校生的语文教学要循序渐进、科学合理
教育是一项持之以恒的活动,因此,教育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能有一丝一毫急功近利的心态,而应当始终持有一种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切不可操之过急。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体校生的语文教学之中。
具体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及体校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具体的语文教学任务,并始终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两项原则。如此,才能在避免打击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切实收获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教学。
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当正视不同学生在语文认知水平、语文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客观差异,并有区别地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在尊重学生客观差异的同时,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道德教育是各阶段教育中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这一点在体校学校教育中也不例外。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较高水平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此,从方方面面来讲,针对体校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至关重要,且势在必行。
例如,有些体校生的纪律性较差,上课经常迟到,早退。对此,教师可以以“遵守时间”这一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时间观念的集中教育,还可以在主题班会上向学生认真分析一些有关“珍惜时间”的中国俗语,以此督促学生形成善待时间、珍惜时间的端正价值观念。又如,有些体校生的卫生意识较差,对此,教师可以灵活组织学生辩论会,即鼓励学生针对所见所思对“卫生意识的必要性”展开正、反两方面的探讨,这样学生就能在你来我往的思维与语言交锋中认识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再如,还可以对体校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渗透,像定期组织爱国演讲、爱国诗歌朗诵……如此,既可以丰富体校生的业余学校生活,又可以使他们从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中真正汲取有益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这些很显然都为他们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语文修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很好地体现了“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渗透教学观。
总而言之,体校生的专业发展、认知结构、身体素质、道德水平等特点决定了体校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对此,体校语文教师既应当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应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在促进体校生专业素质、文化课素质、道德素质等综合发展的同时,真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陈晓强 来源:考试周刊 2016年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