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爱与责任是教育的灵魂

2016-05-23 14: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办好党和人民满意教育的四个新标准,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倡议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大胆突破,共同办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巴特尔也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

 

教育不是索取,也不是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这就是爱,有爱才有教育。教育是一种崇高无私的大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有爱才有教育。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明确指出自己心目中好老师的四个标准:有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有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大公无私所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有仁爱之心,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开启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

 

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总书记对教师提出办好党和人民满意教育的四个新标准,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倡议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大胆突破,共同办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育。教育赋予千千万万莘莘学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民族的光荣任务和重要职责。每一个有良心、有良知、有道德修养的中国公民都知道: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涌现出一批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这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博大情怀来之实属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师爱是一种高于友爱、异于母爱的最伟大最纯洁的爱。从教28年来,我始终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没有教育事业的强大,就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期盼。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责任,善待学生、关爱学生是每一位老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

 

师爱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起着引领辅助作用。师爱作为人类情感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蕴含作用和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素质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

 

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师爱无声,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缺少几许严谨。教师,一肩挑着国家民族的前途与未来,一肩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希望。师爱承载着高度的社会责任,师爱担当着沉重的历史使命,没有哪种爱比师爱更高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爱教育,首先要有敬业爱岗的无私奉献精神,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尽其所能提高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给世界增加价值。对此,教师的责任在于教育与引导,重在树立让学生满意的教育思想观念,努力实现学生合理的要求。为了把教育寓于服务育人之中,使我们的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

 爱与责任是教育的灵魂

总书记说过,老师的光荣,来自其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在落实三严三实中,要想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

 

要承担如此重任,教师就要始终做一名有德之人、有为之人、有才之人。教育青年学生树志向、有梦想、爱祖国,切实发挥教育塑造向善灵魂、崇尚生命、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重任和使命,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梦想的正能量;把育人与修己结合起来,重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修为,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本领,也要树立和传播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义利观、得失观,承担好以知树人、以德化人的神圣职责。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不惜失去双腿,用爱与勇气,接受生活中的一切悲欢,这是舍己为人之爱;大量乡村教师拿着微薄收入坚守课堂,这是克己育人之爱;无数教师一心扑在教学上,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两鬓斑白无怨无悔,这是敬业成人之爱。爱岗位,爱教育,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每一位好老师都是一张教育的名片,老师看似平凡,却以无悔一生的奉献写尽了人间大爱。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必须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因为爱心是每一名老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每一位好老师的基本条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沟通,就谈不上教育。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把热爱学生看成教师最基本的道德情操。孔子以仁爱精神影响了几千年的教育发展,他以启发方式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与抉择,也是对学生主体价值观的关心与尊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平凡的教师和乡村中学校长的岗位上,做出了出类拔萃的成就,成为教育楷模,大众学习的榜样。

 

  爱是公平,爱是一视同仁。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各异,这就要求老师以仁爱之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精心引导培养,让所有学生成为有用之才。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理解激励学生的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爱是情感,更是责任。徐敏老师在其《师爱的智慧》中说:老师要春风化雨,爱生如子。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成长,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来爱护,愿与学生成为朋友,不随便发火,处事公平合理,不偏帮,对学生一视同仁,努力建立起平等和谐、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师生关系,让教育发展焕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师爱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责任。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老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学生终身受益。热爱、关心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借力发力,教育事业才能兴旺发达、繁荣富强。

 

  教育工作者如何做一名仁爱之师呢?我想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老师心里有学生,无论是多还是少,总想着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与成长。

 

  老师的仁爱之心,主要体现在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上。教师的教育方式各具风格,但仁爱是教师永恒不变的话题。如果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作为一名教师,要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无畏无私奉献精神感染引导学生。爱的实质就是尊重,发自内心的爱和尊重更是教师实现成功教育的前提。

 

  作者:杨在宏 来源:教育界·下旬 2016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