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江苏普通高等学校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高校学生发展学生党员应该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事实上,在该总要求中,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已步人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然后,学生党员发展之后的后续教育与管理却显得相对滞后,问题较为突出,亟待解决。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后出现的问题如果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视为一个完整过程的话,那它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发展工作,后半部分则是发展后的教育与管理工作,然而,很多高校出现的情况往往是“顾头不顾尾”,对发展前的培养与考察制度相对完善,要求也比较明确,但是对发展后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往往含糊其辞,无据可依,出现了种种问题。
(一)学生党员素质不高,党性意识淡薄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他们一般在学业成绩、班级工作、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较为优异的表现,应该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党员一旦发展为预备党员之后,之前的先锋模范作用反而下降,这其中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淡薄是重要原因。尤其是近几年来,高校中要求入党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花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上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更多的时候是将自己等同于普通学生,形成了思想上要进步、行动上仍照旧的明显反差,党性意识淡薄。
(二)学生党务工作者自身素质不高、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地方高校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基本由二级学院负责,二级学院一般按照专业分配到各个学生党支部,而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都由专职辅导员担任。身兼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党员发展.1:作的双重压力,加之辅导员本身事无巨细的琐事,常使得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支部活动不能规范开展,即便是能正常开展,也往往是通过播放视频、读报讨论等简单形式展开,党员后续教育形式枯燥单一,忽视实际教育效果,这都使得学生党员缺乏学习兴趣。
(三)教育与管理要加强制度建设
笔者发现,现状存在的问题是有客观原因的,教育与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使培养的学生党员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熟练地参加和开展组织工作,始终保持先进性,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一个党员应有的作用。但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担任组织工作,培养工作经验,接受组织考验的机会相应不多。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后蜕变的原因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是一个动态系统,构成这一系统的因素主要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因素。因此,要分析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原因,亦可从以上因素加以探析。
(一)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欠缺
目前高校发展的学生党员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成长的环境与上一代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加之移动互联网及多元化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冲击,因此他们在入党动机上往往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因此这也是造成学生党员发展前与发展后变化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学生党员的生活、学习环境还主要在高校之中,尚没有深人接触社会,很少有机会锤炼他们的党性修养,同时,他们对于党的政治理论的学习还停留在思想政治课上、教科书中的浅层面,时效性滞后且缺乏系统性,因此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亟待加强。
(二)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缺位
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学生党员教育的主体,学生党员的考察、发展、教育、管理等工作基本上都由各学生党支部承担。其中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实际操作中,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都有辅导员担任,而辅导员自身又要担负其他众多事务性的工作,很难有足够的精力组织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因此,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大多处于放任状态。即便是定期组织学习活动的党支部,由于各方面资源的限制,往往采用的是读书读报、政策宣传、讲座论坛等方式,教育形式单一刻板、缺乏吸引力,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高校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存在缺位,势必导致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不充分。
三、提高学生党员发展后的继续教育策略
(一)健全制度安排以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健全制度,一方面是指国家、省市等宏观层面上要有健全的有关党员后续教育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也是指要有具体到学校、学院甚至是学生党支部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措施,也只有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是相对比较完善的制度安排。这其中,尤其要着重制定针对学院实际情况的具体操作措施,如实行学生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学生党员宿舍责任制度、学生党员日常行为量化考核制度等等,这些制度越具体、越贴近实际,越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二)赋予学生党员部分职责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1.承担“意见领袖”角色,积极参与舆情收集学生党员来自于学生,与普通学生朝夕相处,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并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很多倾向性的问题往往首先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发布,在舆论的初始阶段如果能够做好引导工作,发挥学生党员“意见领袖”的作用,有利于事态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2.担任新生班主任助理,发挥模范榜样作用从高年级学生党员中遴选新生班主任助理,通过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一言一行上的模范带头作用,X才新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学生党员在深入新生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了解开导有心理困惑的新生,为学生党建工作开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真正达到固本强基的目的。
(三)给予适当扶持以落实党支部主体责任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主体,为了充分落实学生党员教育的主体责任,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党支部充分的自主权,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业务上的支持或指导。这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学生党支部进行党员教育管理的手段,帮助他们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研讨其他高校的学生党员教育的典型案例,为各学生党支部提供可复制的优秀做法和经验。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党支部负责人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经验与做法,及时学习传达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党支部的教育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汉林,赵炜.高校学生党建工作30年的历程、成就与经验[J].江苏高教,2008(6):13-15.
[2]吕延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D].中山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