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浅议课堂教学观

2015-12-17 10: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新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一创建学习自主的课堂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很重要,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基础,慢慢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设愉悦、开放的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然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轻松感。有时教师形象生动的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技能,也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压抑,不同的声音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才得以自由绽放,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情感愉悦的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张扬,生命的潜能才会不断的开发,生活品质才能不断提升。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要让“爱”充盈课堂,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快乐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家园。

  三、创设平常、实在的课堂

  我们大多数教师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备课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就是演戏一样。但是,大量的准备使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这样的课就谈不上一堂好课。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有自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所以教师要做到,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这样的课,平实的课即: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我们上的每一节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十全十美的课做秀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也没什么,因为它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所以一堂课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真实的课,要是没有实际的价值,就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二、创设激发兴趣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激活”状态,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否则就变“我要学”为“要我学”,课堂效果不会太好。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节课的内容,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成功、高效的课堂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二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成功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学,学生都能发生一些变化。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优秀学生,我认为当我们把爱洒向学生时,特别是好学生时,不要忘了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更需要关注的对象“弱者”,应该说教师的关注不仅是关注学生的现在,更是关注学生的明天。教师只有在自己的心田里种植了关注的种子,这颗种子才会生根﹑发芽,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高低,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不同的学生才会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一堂课下来,无论是学习好的﹑学习不好的,都要有所收益,这样的一堂课才算一堂成功的课。

  五、创设掌握技能的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可见,学法指导是“授学以渔”,因此,教法中渗透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总跟在学生的身后去指导学生,所以教给学生一种方法,让学生终生都能受益。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六、创设主动探究的课堂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就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这样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的听课,不愿主动的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互相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就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总之,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