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

2015-12-12 11: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定、推理等熟悉活动的过程,它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教学活动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实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必须围绕如何启迪和发展积极思维这个核心下功夫。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质疑、争论,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善于运用充分的事实依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师逸而功倍。教师只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展规律。
  1、引奇激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进行的脑力劳动,使他们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的掌握,而是去获取的,即靠积极的努力去获取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学生只要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究,积极思维。因次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计上,要注意挖掘文本的内在乐趣,使语文教学在学生主动思维中进行。
  2、随机应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学习过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知识层次的递进要求学生记忆和思维必须前后联系成系统状态,教师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思维随机变化、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局限于定势思维。这样,使获取的知识前后联系,甚至延伸迁移涉及各学科间,经过思维加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据“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论,掌握的知识一旦形成了能力,会更有效的解决问题,取得解决问题的高效率。
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的让学生通过自己平时作文逐步归纳出提高作文水平的诀窍,归纳为“广阅读,勤观察,多积累,常练笔”,很多学生养成了记日记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文言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卡片,把各类知识归类,适时总结规律。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使他们掌握了系统知识,有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
  3、标新立异,发展思维的独特性。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因此要积极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让学生学会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不同看法,大胆思维予以鼓励,只有让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中,他们才会充分的展示“真我”,进而引导他们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新关系,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不迷信教参,不盲从教师,敢于标新立异。
  二、学会逆向思维,反面分析问题。
   爱因斯坦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批判了牛顿定律,创立了狭义相对论,使自然科学产生了大的变革。学生掌握逆向思维则能逐步学会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用不同观点或用让步的观点分析同一问题,得到不同的答案。变相、逆向考虑问题培养学生质疑向难精神,这种思维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例如:一次学生自命题作文,一个学生写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未尝不可》,我们常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来说做事不思进取、消极度日,这个学生为什么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呢?原来他是换了一个角度,从责任角度,撞钟是和尚的分工,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们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地做着枯燥而平凡的工作,正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别有风格冲破了一般思维定势,是一篇具有创新意识的习作。
    再如:在教学《金色的脚印》时,教学前学生对狐狸的认识大多定格于狡猾、专说奉承话等不良形象,对于正太郎放任狐狸在地板下做窝,并冒死救回小狐狸且放走狐狸一家的举动不能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并表演角色:如果正太郎杀死小狐狸会怎样?如果正太郎在发现老狐狸后直接放走小狐狸会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假设想象,加以剖析,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学会辩证思维,全面考虑问题。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强调的是用全面的发展的方法看问题,辩证思维不是让我们做出是与否的抉择,而是在对立统一中寻找更准确、更新颖、更有价值的解答。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实际就是教会学生用辩证法解决问题,克服或避免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形而上学地看问题倾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常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剖析问题。如讲到《景阳冈》时学生讨论:武松固然神勇,但他打死保护动物老虎是不是违法?在讲到《将相和》时,我问学生:“你们认为秦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秦王是一个狡诈、不守信用、外强中干的人。可有一个学生却说:“我认为秦王也是一代明君.”引起班内一片哗然。经过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亲王虽然不守信用,但他在以城换璧失败后没有杀掉蔺相如,说明他还是有良知的,最后他能灭六国统一天下,说明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和志向的君主。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并将辩证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
  四、学会发散思维,全方位考虑问题。
  1、鼓励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求同,而且要求异,因此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求异就是一个人对问题看法的独到之处,独到就是创新。有的课文给出了某种情况下一种解决问题的想法或做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发散思考。比如,在教学《跳水》一课时,为了启迪学生的思维,我用设问引思:船长儿子为什么会走上最危险的横木?除了跳水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救孩子?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迪?学生各抒己见,经过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遭人嘲笑是,千万不可意气用事做事要思前想后;如果遇到突发事故,一定要保持镇静,多动脑思考力争化险为夷。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也增长了人生的智慧。
  2、开展创造性的课外活
  在教育教学中用新奇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代替固定的活动模式。在学校正式课程外开展如演讲、辩论会、课本剧等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而实施的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使他们在思考讨论问题时尽量想得多、想得深、想的新。
  会想才会学,善想才能善学,思维方法科学,学习方法才会科学。营造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培养思维能力和学生的思维方法的养成也会经历多次的失败,教师的鼓励、引导,将会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生的智商、情商的发展;学生创造潜能,创造意识的开发;学生健康和谐人格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都只能在这样的课堂氛围去实现。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吧,让他们展翅高飞,飞到美好的未来,飞到前人尚未开放的空间和领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