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高校团学工作探索

2015-11-21 09: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团学工作具有鲜明的角色定位,可以从建立分层级、有侧重、多方位、重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打造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国际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支撑的品字形团学工作格局;完善机制机构,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三个方面做好团学工作。

关键词: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团学工作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概述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客观趋势,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应运而生。2003年开始,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从制度上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采用一对一和一对多、单校园和双校园、单文凭和双文凭的模式。近年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项目增多、规模扩大、层次提高、模式多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吸收了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化人才,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
二、高校团学工作的角色定位
    团学工作,主要指在大中专院校,共青团的工作和学生会的工作,简称“团学工作”。团学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高校团学工作可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担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者和学生人格完善的提倡者。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发挥团学思想道德教育主阵地功能,切实增强教育实效。
   (二)高校团学工作以创新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努力构建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体系,担当学生学业发展的有效引导者和青年就业创业的有力推动者。加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融合完善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搭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平台。
    (三)高校团学工作要以培育大学精神、锻造文化品格为追求,精心筹划校园文化活动,担当大学文化的主力建设者。注重学生需求,从“精品、品味、层次”上把握团学活动,满足青年精神需求和发展素质需求。
    (四)高校团学工作要以服务青年为本,不断健全青年权益维护体系,担当青年合法权益的坚定维护者。引导各级团学组织完善服务体系,畅通联系通道,扩大群众基础。
    (五)坚持党建带团建,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团的建设。
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高校团学工作思考
    (一)建立分层级、有侧重、多方位、重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针对团员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启动“以定岗实践和知心工程为平台,构建学生党员全员全程培养模式”支部创新活动,旨在全体学生党员、团员、学生干部中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文明先锋队伍,促进全员团员青年共同进步。
    针对有明确出国意向的团员青年,组建出国预科班,拟定专门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图书馆,在学有余力的同学中开展英文读书研讨活动,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通过出国预科班的班风、学风建设,带动全员团员青年的学习热情。
    针对大多数团员青年,开展常规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加强团课、团日建设;以十八大、校庆等为契机开展“体验红色文化、牢记历史使命”、“我的大学我的梦”等多项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优秀学子评选、经验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每月开展一次学生思想、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变化,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二)打造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国际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支撑的品字形团学工作格局
    实施“五位一体”的教育目标,以“学风教育”、“养成教育”、“感恩就业”、“就业教育”、“安全教育”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配合 “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做好家长观察员等活动,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开拓实习实践基地。
     深入开展国际化教育,在原有工作基础之上,主动联合其他部门,打造以国际教育学院为龙头的国际化教育系列活动,开展“海外教育 别样人生” 、“外国文化巡礼”、“模拟联合国”等系列活动,助推国际化校园的形成,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结合点。积极组织并有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举行高水准的学术讲座,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举办优秀校友、外教、知名人士访谈活动,调动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批组织学生赴各知名单位进行实地参观,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
    (三)完善机制机构,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
    要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开展工作理论研究,制定完善团学工作机制,形成相对科学的团学干部选拔方式和标准、建立基本的团学干部考核机制,在团学干部选拔程序、梯队建设、培训教育效果、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富于特色的团学工作模式。
    根据中外合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需求设置团学组织的工作部门,加强对团学组织的指导和建设力度,提高各团学组织自主工作能力,服务好、代
表好、维护好青年的正当权益。
    坚持“政治过硬、作风扎实、自律严格”的标准,加强团学干部队伍建设,形成基本的学生干部培训机制。从基本理论、工作实务、素拓展等方面加强对团学干部的要求,增强团学干部的决策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着重培育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战略意义及其政策制定(代前言)[A].见: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 2006[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3.
[2] 王剑波著.跨国高等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17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