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谈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5-11-16 10: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诵读、精读、泛读、方法、分析、习惯、创新等方面进行论述,是本人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有益。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的四个重要方面。在语文考试中,阅读占很大的比重。因此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而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重应试轻能力的现象。致使有的初中生不会阅读,甚至看过一篇文章后不知道文章说的是什么意思。究其原因,是我们有的教师没有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文章,没有教会学生阅读的能力。因此,本人认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掌握阅读能力为目的。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诵读。诵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文章或诗词的主旨。当然,诵读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人们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有一些课文就是在诵读中让学生品味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2.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分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些学生往往不会分析课文或者不知如何分析课文。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不同方向和层面的分析,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注意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关键词。如教学《泊船孤洲》时,抓住“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中的“绿”字,引导学生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去分析文章,从而去发现美,感受美。教学《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能够表现细节的关键词。在理解诗意、体会感情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由想象,然后自由画出想象中的画面,让学生通过文字到印象的转化和创作,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促进“内化”。
  3.精读。就是对必读的文章进行认真的反复阅读。对阅读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首先,通读文章,扫除文字的障碍,疏通文意,弄清文章“写什么”。第二,理清文章思路,以及文章的层次结构,也就是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第三,明确文章中心思想,领会写作目的,掌握写作特点。这样,不仅要求读的次数多,而且每次都要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读,要求每读一遍都要有收获,对所读的文章达到能理解,会鉴赏的深度。精读的文章应该是思想好,艺术性高的佳作,数量不能过多,通过对这些好文章的精读,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
  4.泛读。这是针对一般的文章和书籍而言,做到一般了解即可。第一,初看文章的目录、内容提要等,略知文章梗概即可。第二,速读全文,抓住主干,中心句。第三,复读,以连贯全文。泛读的数量尽可能多而广,通过对大量文章的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
  5.读的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不同体裁的文章,阅读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有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比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当说到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时,可以给学生放一段奴关于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和“假山池沼”的风光图像资料,让学生随着镜头看实物,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更好地体会课文是如何进行说明的。这既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更加好学。
  此外,还要教会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思考是阅读中不可缺的环节。思考的过程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教给学生对比思考。可以引导学生把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容的《乡愁》进行对比思考。通过这些训练,培养学生爱思考、勤思考、会思考的习惯,进而具有思考的能力。
  6.读的习惯。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学生仅仅懂得读书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学会充分利用时间来阅读(书)。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所以更加应该抓住点点滴滴的时间来读书。第二,要养成勤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读书时,遇到疑难随时查阅。第三,勤思勤问。读书要善于提问,要多思索,深入钻研,自己确实弄不懂的,要虚心请教,要有弄不明白不罢休的精神。第四,勤于动笔。阅读时,对重要的字句要圈点,要学会在书中作批注,最好写读书笔记。要养成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督促,作为学生则要持之以恒,只要有意识地去努力,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就能终生受益。
  7.阅读与创新意识。阅读的创新意识是阅读能力的心理结构中重要的因素。创造性思考又产生新概念、新结论。这实质是求异思维。其特征是对人们普遍认为完满无缺的定论提出质疑。求异思维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是十分有利的。创新是阅读不可缺少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告诉我,阅读的创新活动就是要求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对读物进行全面、中肯的评判,不能人云亦云,要站在时代所达到的认识高度来提出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对学生来说,应该鼓励他们不要盲从,不迷信书本,大胆探索,善于发现,勇于开拓。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诚然,在阅读教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要时时注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必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总之,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再加上在阅读的过程中敢于想象,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韦志成  《现代阅读教学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