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高校新生辅导员与学生交流互动方法探析

2015-11-16 09: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主力,辅导员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之一。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新生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几种方法,如召开班会、书面交流、网络媒体等,同时辅导员也要注意自己的谈话方式,具备一定的沟通艺术,切实做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关键词:新生辅导员; 交流互动方法; 沟通

引言
  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以看出,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为与大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辅导员能否做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关系到高校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最终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
  一 、新时期高校新生的特点
  新生们经历过高考的拼杀,走过独木桥,迈进了大学的殿堂,面对全新的校园环境和风格迥异的教学方式及管理模式,兴奋之余也倍感迷惘。“90后”大学新生在思维方式、心理承受和适应、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具体表现出以下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1、个性鲜明,形式多样 
  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使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更强,他们个性张扬,敢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且受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学生数量急剧增多,相互间的生活背景呈现多元化,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教育方式各不相同,性格差异较为明显。
   2、自我中心意识强
  现在大部分新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得到父母的精心呵护,是整个家庭的中心,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进入大学后,在与寝室、班级及院系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这就需要辅导员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和引导。
  3、人生目标不够明确
  对刚进校的“90后”大学生而言,大部分同学没有考虑过自己大学四年的目标和未来的人生规划,感觉这对他们而言似乎是个很遥远的问题,缺少个人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4、 心理素质差,抗挫折能力较弱 
  大多数新生在面对各种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时,显得无所适从,失落感和挫败感极易产生。遇到挫折经常会负气离职,在心理方面表现得极为脆弱。
  5、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不能恰当的处理学习与课余活动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学生,他们习惯了中学时的“填鸭式”教育,而大学主张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老师只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最终让学生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失去了学习上外在的压力,又不能自觉进行自我加压,不少新生感到业余时间较多,或者过多参加了社团活动,或者开始到网吧消磨时间,部分学生从此开始沉迷于网络,并难以自拔。
  受个人目标、社会期望、生活环境、人际环境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变化的影响,大一新生的心态变得复杂而微妙,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相互交织,独立与依赖并存,闭锁性与交往欲并存,参与感与失落感交织,迷茫和危机并存,自豪与自卑交织。针对高校新生的以上特点,辅导员要具备更好的工作技巧和沟通艺术来切实做好新生辅导员工作。
  二、与新生交流互动方法
  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关键和重点,有助于工作上事半功倍。通过对新生总体特点的分析,笔者通过和同事探讨并根据一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与新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方式。
  1、定期召开班会,发挥好此类集体说教的作用。集体说教是一种与学生进行交流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说教面较广。要充分利用好班会时间,挥其作用,要求辅导员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多数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发言,然后和他们分享自己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进而帮助他们探索正确的方向。同时,笔者所带大一班级中制定了晚自习制度,利用晚自习中间休息时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关注的最新信息分享给班级同学,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和点评,极大的增多了师生间的了解和交流。这种方式就要求辅导员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要注意说教的方式和措辞,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逆反心理。
  2、书面形式。书面形式的交流是一种较为理性、更为深入的沟通方式。笔者发现班级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还有部分学生不习惯和老师交流,想了解他们仅靠言语上的交流是不够的,于是笔者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疑惑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交给我,我再根据每位同学的问题给予相应的书面答复。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浮躁、迷茫中静下心,给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去思考和总结自己最近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能使新生感觉到辅导员在关注他,从而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增强对老师的信任,为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打基础。这种方式要求辅导员要认真分析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决不能泛泛而谈。
  3、关注学生的班级、社团活动。现代社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校园里的丰富多彩的班级和社团活动为锻炼学生的这些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笔者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学生参加活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尽量参与他们的每次活动,认可他们的成绩,这样能够激发学生活动的热情。并在综合测评时把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切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来展现和锻炼自己。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也能帮助老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给他们的成长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4、注意运用网络等新的媒体手段。近年来,随着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不断普及,笔者借用QQ、飞信、E-mail、博客、微博等新兴的信息沟通工具,来辅助和加强与新生的交流和沟通,这对于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明显的成效。有效的利用这些交流平台,例如在班级qq群发布和共享各种通知和安排,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并可通过学生的个性签名、日志等随时关注他们的 思想动态,以便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5、保持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家长的言行、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孩子的发展上产生重要的影响。另外家长也比新生辅导员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是非常必要的且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性格和成长历程,并能及时将学生的近况反馈给家长。
  三、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认为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时比较有效的几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新生辅导员要注意自己的谈话方式,语音和语调,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善于发现和扑捉学生的兴趣和闪光点,在谈话的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先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再明确奋斗目标,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进行监督,直至其完成任务。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新生辅导员不仅能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所在,同时也能发现工作中的不当之处。新生辅导员所面对的是正处于思想转型期的学生,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他们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总结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技巧,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通过学习各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政治素养;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为做好学生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在不断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促进相互间的沟通、理解,最终达到师生和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文.
  [2]陈绍珍,郭莉.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南国,2009(6):39-41.
  [3]李慧霞.新形势下高校新生辅导员与学生交流互动方法探析[J].科教文汇,2012(2):10-11.
  [4]刘冬.新时期下发挥辅导员在大学新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5) : 48-49.
  [5]吴丹.和谐视域下大学新生适应期特点及教育对策[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 : 92-94.
  [6] 江莉莉.论辅导员与学生深入沟通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2010(7) : 153-15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