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谈中职英语教学设计最优化

2015-11-07 09: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运用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教学实践,从学生、教师和教材三个角度,提出中职英语教学设计最优化的六个基本策略。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 教学设计, 优化策略
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预设性,它是对教学过程的规划。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设计的预设性往往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实现。要使预设性的教学设计转变为生成性的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起对英语学科的浓厚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选择和运用合理的教学设计策略,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居高总揽
  首先,教师应阅读分析教材体系,将教材的编写意图、体例安排、知识结构、范文特色疏理清楚,做到心中有全局。在此基础上,可将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诸如Keeping Fit,Getting Around,Success(Book1)和Two Geniuses,Choice,Iceland(Book2)以及People I know,Sports,Health(Book3)等作为突破口,指导学生学会应用一定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学过How can I Get to the Post Office之后,可以和学生一起追加一些有关迷路时的小常识;学完Elephant,可与学生一起聊聊pandas。相反,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话题,如Education,Soccer,Water,Women,Bad days等,可简略处理。对于所学专业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内容和话题,应尽可能在课时、学生参与面、参与程度等多方面给予倾斜。当然,教学设计时应从单元整体考虑,做出必要的模块组合、材料筛选和运用,以期达到分散难点、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具体且实用
  由于中职生的英语基础、学习习惯等差异,我们不能拘泥于教学参考用书或纯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而应尽可能地将目标设计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中,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1、生活化处理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们所采用的系列教材所涉及的话题几乎均来源于日常生活,而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也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如果能将这些内容设计成若干有梯度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架起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思考、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为教而教的知识灌输。例如,在讲授《Running》一文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我校课外活动期间师生一起跑步这一活动思考课文中的有关问题;接着,指导学生结合短文内容进行描述,在这一解题、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收集、整理、获取各种信息和语言点;最后,帮助学生运用短文所提供的信息输出该文的主要观点。激发主动探究的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材料,同时使学生对国内外的文化差异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简化处理教材,引导学生的个性思维。教材所涉及的话题包含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师生双方经常会碰到一些知识点繁多而杂乱的内容,导致教得苦恼,学得疲劳和厌倦。因此,教师不妨从新角度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一些简化思维却不失针对性的问题或小课题,给学生以新的思维方向,达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例如,在完成Book 1 Unit 14《Bill Gates》一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后,各小组可以分别以Bill Gates' early life,Bill Gates and the Microsoft Company,Bill Gates and his books以及Bill Gates and his family为题,通过各种途径,从各个方面了解、描述这位举世闻名的天才。有了这些体验,学生将会掌握描述生活中人物的初步技巧。 
  3、精炼讲解,注重引导整合知识。课堂时间容不得我们长篇大论,因此,在设计时,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然,精讲不是不讲。精讲,首先是讲清疑难,讲解在课堂参与过程中学生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是帮助学生分析、挖掘课文中的隐性知识;此外要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构筑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框架。教师的精简讲解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实现:一是启发学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帮助学生找到关键处与突破口;二是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与猜测,帮助、指导学生整合知识;三是如果确信学生理解了问题,还要进一步考察他们能否区分有关信息与无关信息;四是运用类比法解决问题;五是帮助学生正确表征信息;六是师生共同探究,共同寻找答案。因为,教师的“一言堂”往往会泯灭学生的主体精神,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尊重学生的人格,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尤其是学生能力目标,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主体。例如,在上文所提到的《Iceland》一文中,在学生猜测、想象、对比三个现成资源后,可以运用文章中众多的“No”,如:No pollution;No dogs are permitted;No strong wine;No tipping for anything等,以及两个more,引导学生感受“Iceland is really a very interesting/strange/different country。”
  4、巧妙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升学生的处理问题能力。作为中职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中职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着问题探究水平较低、能力较弱、过程与方法较粗糙的问题,但对问题的好奇却是相同的。据调查,大部分中职生只是恐惧一次又一次地被老师否定。只要我们尊重他们的感受,在设计中能够巧妙地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就会主动探究,并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以致用。《Ask My Students for Advice》一文的教学过程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第一步,让学生阅读文章题目,思考、讨论并简述“When does a person need to ask for advice?”
  第二步,让学生阅读短文,明确任务并探究“What problems does he have?”在寻找有关信息的基础上找到关键词和有用的短语,突破想说却无法用英语表达的苦恼,同时也为较好地落实本课的重点作铺垫。
  第三步,让学生思考、讨论“If we were Kennedy's students,what helpful advice can we give him?”新 讨论后明确解决上述问题的两个关键:“(1)What has Kennedy tried to do to speak Chinese well?(2)As a Chinese student, what do you think is necessary to speak Chinese well?以此引导学生从一定深度、多角度、多变式地进行思维,体验成功参与的喜悦,并引导他们运用新旧认 知整合所得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和提高发散思维及迁移能力的目的。 
  5、充分提供支持条件,搭建探究“脚手架” 。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填鸭式”教学只能使自己越教越累、越教越没信心,学生越学越无望。因此,教师必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设计教与学的台阶,引导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学堂,而不是教师扮演独角戏的场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避免教师人为造成的障碍,不要将课堂用语设计得很深奥,相反,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过渡,帮助学生产生初步的成就感。其次,应摒弃“唯课本论”、“唯专家论”。据了解,不少英语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无视教学实际,盲目崇拜教师用书,对于书上的一切照搬无误,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设计教学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改变教学设计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不但应该在了解学生方面下功夫,在策略优化上多思考、多实践,而且应该在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方面下功夫。在设计教学时,多想一想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可以采取的对策,这种预警式的构想越多,越贴近实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就会越主动,在变化面前就越能够应付自如。教学设计应该多样,应该贴近学生实际;教学设计应该允许改变,允许适时调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职英语教学设计应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活化教材处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情景,努力营造适合中职生的英语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