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浅议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育人”

2015-11-07 09: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语文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能力,还要从祖国语言教育的角度多方面挖掘各种有利的教育因素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本文从必要性和实际操作两方面进行分析,浅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技校语文教学;育人;德育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基础学科。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的语文教学,侧重的都是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技工学校培养的是实用型的技工人才,在技校的语文课程中,往往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也就是其应用功能,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加容易忽视了利用语文的人文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其实,在技校的语文教学中,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外,“育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
一、 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育人”的必要性
1、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简单地说,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因此,语文教育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既包括语言和文字本身的教育,也包括有关文学、文章,乃至文化、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①由此可见,“学校语文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随之进行思想教育,开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德、智、美等方面得到发展”。②“育人”,是语文教学中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延伸。这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2、 解决技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需要
技工学校的学生,相当大一部分是因为初中阶段贪玩,荒废学业,无法考上高中而选择就读技校的。这样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的心理是比较复杂的。他们要么产生过激行为或急躁情绪;要么怨天尤人、消极等待或自暴自弃,进而对自己所接受的学校教育的价值产生怀疑,自甘流俗,茫然不知所措。再加上网络技术的便捷,又往往使他们沉迷其中而迷失自我。精神世界的苍白空虚,表现在部分技校生身上为精神上无根、学业上无求、生活上无序、社交上无礼、伦理上无情。技校生的精神世界激进与偏执并存、迷茫和失落共生。
对于这部分技校学生,仅仅靠课时不多的思想政治课,一学期几次的班级德育活动,是难以解决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情操陶冶,美的感化、爱的感染,在每次课堂上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他们精神上有根、学业上有求、生活上有序、社交上有礼、伦理上有情。
二、 如何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育人”
1、 结合语文教材内容进行“育人”
语文学习,也就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一般是通过教材中的课文来实现。一篇篇言辞优美、情感丰富的文章,其实就是最好的德育教材。例如《故都的秋》一文,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都融入在对北京秋天的描写之中,甚至愿意为留住北国秋天而放弃自己三分之二的生命。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首都北京的历史,向学生展示北京的古老和现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与此文类似的还有《让觊觎者望而却步》和《李肇星义正词严驳铁嘴》等文,通过介绍历史真相,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再如《我的母亲》和《园中不单有过我的车辙》这样的课文,则是很好的宣扬母爱的感人教材,教学生对父母要有感恩之心。又如学习课文《一碗清汤荞麦面》时,既能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又能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
教材中还有很多课文可在讲授过程中融入德育和美育。只要语文教师善于发现和挖掘,懂得驾驭教材,引导得法,便能很好地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的目的。
2、 在作文指导中进行“育人”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作文,需要学生听、说、读、写、行、思、看相结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生思想水平和情感倾向等都在作文中得到充分体现。在作文中如何进行“育人”呢?
首先,确定作文的主题。技校的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较少,客观原因是语文课时少有关系,主观原因是学生不爱写作文。因此,如何挑选和确定作文主题,就显得很重要。作文的题目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写,有话可写,又要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在作文过程中明辨是非,抒发情感。例如以“谈谈网络时代对自己的影响”为话题布置作文,学生们的作文中都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能认识到网络的好处,也懂得要适当应用,不能沉迷。
其次,改变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传统的写作,无非就是布置学生在作文本上写作记叙文或议论文,这样的写作练习对于技校生来说是一件“大工程”,学生避之不及。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网络发达的社会,网络也能成为教学的手段之一。学生们喜欢上网,有些学生喜欢写博客、微博等网络日志。在虚无的网络世界中,学生所写的往往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情感。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在上网的时候写写日志、博客,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记下来,写写感悟,抒发情感,也可以针对现实中或网络中的热门话题发表见解,展开讨论。这样与时俱进的写作模式,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提高他们准确地以书面的形式表达个人思想与情感的能力,而语文教师也能借助网络这一媒介对学生进行作文与做人的指引。
作文批改和讲评,除了对学生写作方法、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外,也可对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的健康、正确、新颖的思想、观点、见解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表达真实想法。
3、 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育人”
技校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喜欢阅读,但是他们喜欢的书籍,无非是言情小说、魔幻小说、穿越小说,个别学生甚至十分沉迷。这类书籍偶尔小看不是问题,但是常看其实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没有好处的,而若是达到沉迷的程度,则不但浪费时间,甚至可能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向学生推荐好书好文,既充实学生课余生活,又起到良好的潜移默化作用。例如,讲授《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介绍北京或本地文化的书籍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如学习《敲门》一课时,应适时推荐学生阅读文中主人公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和杨绛女士的《干校六记》,了解过去我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自我剖析。另外,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80后90后新生代作家,例如韩寒、蒋方舟的优秀作品,教育学生独立自强,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如何分辨什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从中汲取营养。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不管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还是出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需要,技校语文教学都应当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片面追求其实用价值,要把道德和美的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 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2] 魏书生著,《教学工作漫谈》,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年5月
[3] 窦桂梅著,《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王晓璇(1981.7--),广东省汕头市人,大学本科,职称: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