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的运用

2015-10-07 09: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通过从高职高专《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入手,在找出现阶段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过分依赖教材,教师教法过时等问题后,大胆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能将此方法进一步推广,为本专业的教学服务。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导游业务;课程
导游工作是一门引导旅游者寻觅美、探索美、欣赏美的艺术。一名优秀的导游员应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创造力,出色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和较强的自控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服务意识和高超的服务技能等。《导游业务》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本课程即既是考取导游证的必考科目,又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导游技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课程中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技能呢?这无疑对培养导游员的教师来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针对以往教学中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项目教学法,现分享如下: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导游业务》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
一.课程特点
《导游业务》课程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能课。本课程既是考取导游证的必考科目,又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导游技巧。换句话说,其教学既要针对旅行社实际工作要求,又要适应国家导游资格证书考试需要。本课程包含导游人员上岗前必须掌握的业务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教学现状
(一)过于依赖教材,学生接触不到行业信息
一部分院校选用的教材看似新编,实则内容陈旧,与十几年前的教材内容没太大区别;另一部分院校始终以考证为指挥棒,将考证教材定为专业课教材,这样的决定本无可厚非,但是教师在授课时只告诉学生哪些需要背诵、哪些是以往考题,这显然违背了课程本身强调实践性的特点,照本宣科、让学生接触不到行业前沿资讯的教学很难满足市场对导游人才的要求。
(二)过于重视理论,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在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中,《导游业务》是一门同时涉及笔试和口试考试的科目,苛刻的考评标准让很多教师忧心忡忡,所以教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反复强调书上的要点,让学生练习和背诵,而不再花时间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
(三)过于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中,《导游业务》是一门同时涉及笔试和口试考试的科目,苛刻的考评标准让很多教师忧心忡忡,所以教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反复强调书上的要点,让学生练习和背诵,而不再花时间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
高职类院校的合班教学、课时限制等问题使大多数老师不敢轻易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则把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为最高目标,长此以往,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被动学习,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四)过于强调书面作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弱
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但书面作业的布置很难防止学生的抄袭行为。大同小异的书面作业,如何能真正督促学生学习并把学生锻炼成为能说会做的导游呢?
带着这些问题,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尝试,将项目教学法运用于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中,希望能找到一套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步:将理论知识分成若干教学模块和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锻炼实践能。
我院旅游管理学生采用的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因此在尊重教材知识体系的同时,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能用教学模块和一个个细分的项目把这些知识贯穿到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分为八章四大部分,分别是导游服务基础理论、导游服务规范、导游服务技能、导游相关知识。结合导游业务课程特点,我们将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了重新编排和组合,设计了 “无名小导的成长”项目,假定每位同学都是刚进入旅行社的新导游,他们都可能经历从办公室文员、业务员、地陪导游、全程陪同导游、到出境领队这样的成长过程,在每个阶段他们都要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
第二步:在每个项目的教学中引入行业热点案例。
例如在“提高旅游商品的推荐能力”这个教学项目中,我们已经不在引用传统的旅游购物投诉案例,改为使用“香港导游阿珍辱骂大陆游客购物不多”的案例为引导,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的团队协作,对提供的案例信息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见解,进而做出判断和决策,让学生在思考中找寻为什么要提高导游员的商品推荐能力、合格的导游员应该怎样向游客进行推荐旅游商品、导游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该如何提高等问题的答案,很好地实现了项目教学的目标。
第三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某种角度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更多的是扮演一个指导者的角色。
我们强调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就是希望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各个微小的项目,将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化解成若干个学生需要掌握且必须掌握的具体技能,比如讲解技能、与游客和同行之间的人际交往技能、处理旅游者个别要求和处理旅游故障的技能等,通过学生项目解决方法的个性化设计、生动的课堂语言展示,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自己的技能操作行为。学生一方面会得到同学们对于他的项目解决方案的评价,也可以与同学形成良性互动,帮助大家打开视野,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第四步:将视频作业纳入考核,让学生变身自信导游。
以往的导游业务作业无非两种形式:一种是案例分析;一种是课后相关练习题。这样的作业没有新意,学生都是为了完成而完成,大多敷衍了事,真正到了考试,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口试的时候过于胆怯成了普遍现象。我们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会根据项目的性质设计出很多视频作业,学生通过抽签方式决定自己小组在这个项目中需要完成什么视频制作,最终将一学期所有的视频作业做剪切和编辑,呈现出“无名小导”成长历程,教师根据最终成品质量给予成绩评定。学生通过将这些带团环节用视频作业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胆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变身为自信导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项目化教学,本课程教学取得了一些实际成果:
一是项目教学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积极性。
项目教学法使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的安排更加合理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 各任务之间既独立又存在较强的逻辑关系,从而产生刻苦专研的动力,让学生感觉到这门课就是整个专业的一个缩影,逐步产生对本专业和导游职业的认同感,不再是为了玩而学。
二是项目教学法有效地开辟了学生进行校外拓展训练的新空间。
学生会根据各个项目中对他们提出的能力要求制定自己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留给游客良好的第一印象”这个项目中,我们希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让学生掌握致欢迎词及首次沿途导游的方法。学生们为了让自己的作业与众不同,他们会假设自己是景点导游、地陪导游、全陪导游分别在景点入口或是离开机场前往酒店的旅游车上致欢迎词,他们去到浦东机场、张南线车站、奥特拉斯名品街等地拍摄讲解的视频资料,回校后自学视频剪辑,最后上交的视频作业非常精彩。学生们表示在公开场合说话的感觉很不一样,要做到说话自然流畅不怯场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练。项目教学法无疑帮了教师一个大忙,因为学生能够主动寻找锻炼机会,主动拓展自己的训练空间,让他们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感知社会。
三是项目教学法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和别人寻找差距。在安排个别项目报告会时,学生都会认真听取别组报告,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发现自己的短板,主动要求重做一次,在班级里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竞争氛围。
我们认为考查学生能否成为一个合格导游无外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方面的考核,因此我们结合课程的大项目主体——“无名小导的成长”,在旅游专业中开展了两个系列活动:一个是“导游风采大赛”,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个人才艺;另一个是“导游知识竞赛”,主要考查学生对旅游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导游带团技能的掌握情况。这种全员参与的活动为旅游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可以确知的是纯讲授的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应高职高专职业技能教育的要求,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新的教学探索。项目教学法只是我们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所做出的大胆尝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还会碰到大班授课、学生缺乏统一管理、教育经费短缺、教师与行业脱节等诸多问题,如何让项目教学法更好地为《导游业务》这门课服好务是我们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丽飞,刘玉姝.《导游业务》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4期.
[2]宋晓微.浅谈《导游业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华章,2010年18期.
[3]尹敏,黄清.《导游业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姚雪莹.导游业务教学中职业技能培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作者简介:谯薇(1981-),女,讲师,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商务系旅游教研室教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