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摆脱了传统数学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机械的解题训练的影响,增加了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内容,从问题的引入到知识的建构都力求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出发。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去主动探究所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恰当的引导,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师真正和学生融为一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感悟数学。
1. 角色观的转变 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合作者;由课堂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学习内容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化为学习内容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仅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而且要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引导、指导、组织、共同学习等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及情感,正确地引导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
2. 技能观的转变 教师应具备课程开发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内容的设计尽可能地展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即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以促进其形成对数学知识较为积极的态度。教学要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体现“多学习、多研究、多交流”。教师得把教材中每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和成功。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编写例题、设置练习,学生的学习应体现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使主动的、创造性的探索活动在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以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 教学设计观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实现新转变,由重知识传播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向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这应是数学教学一直遵循的原则。在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进了乐学的大门,而且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且敢于发表他们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
(2)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 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探究为主,是主动获取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取得成功的机会,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激奋和成功。
(3)提倡合作学习。 在学生学习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面对于不爱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拓展与创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开放式教学,内容设计要有弹性,关注各层面的学生。第一,可设计一些有一定层次的综合性问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少量的、学生可接受的、开放性较强的、有利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探索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
(5)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学。 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感受到成功之路的喜悦,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从事思考研究,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反思、去探究发现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善于认识自己的各种需求、能力、思维品质与策略、态度和行为的反思能力,以及根据反思的结果自觉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学生能自主学习,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获取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