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新课标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2015-07-06 10: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发现所学内容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教师角色;转变;素质;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行。它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数学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师角色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
一、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的理念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然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赖于教师的细心引导和积极提倡,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那么新的学习方式下,数学教师要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wWw.133229.cOm”相比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权威讲授者”和“数学知识的唯一来源者”,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主要体现在:
1.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数学学习过程不是知识记忆和熟练的解题技能重复,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自身原有认知结构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讨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学生可以有效地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组织学生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的积极思维等等。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营造因地制宜的教学情境,组织好数学内容的逻辑结构,组织好数学发现过程的认识顺序,组织好教学的课堂环境,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应该体现在全过程中。首先,研究课题的选择应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提出的设想,教师再引导学生确定研究对象后,进行目标实现。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到位而不越位,参谋而不代课,指导而不指令”。当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足给学生提供帮助时,要放下架子,树立能者为师的观念,与学生平等地探讨、学习,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让他们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获得提高。实际上教师也从学生的研究中受到启发,由单纯的传授、输出转变为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引导者
在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关于数学的信息,因而教师作为唯一知识来源和传授者的传统地位已经被动摇、弱化,数学教学应更关注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应用等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形成数学学习能力的过理中,教师的角色不是一位监控者,数学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学到自己“想学到”且“能学到”的数学才是职责所在。因而要促成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数学学习能力,这成为教师在新的数学教学中所要贯彻的重要思想。良好学习能力的形成是学生认知结构重组和优化的过程,是一种主体行为,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去实现学习目标。
3.教师是学生数学探索的合作者
探索学习是学习者的主体行为,它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师在学生的探索学习中所起的脚手架作用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脚手架的作用在教学中的充分体现应该是教师作为学习合作者角色的合理定位。教师参与学生的数学探索的学习,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一名学习合作者,是学生数学的支持者和理解者。

4.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新的教师角色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评论体系,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论方法,不仅仅依靠考试作为评论学生发展的手段,而要与其他评论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改变过分注意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分类的做法。教师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运用激励性语言促进学生的发展,减轻学生的压力。

二、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说:要使我们学生要在快乐中学数学,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快乐。
1.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
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数学活动化过程。
教学活动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互动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取得成功的机会,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激奋和成功。让学生亲自体验,自我评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索的实质是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最终达到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2.提倡合作学习
在学生学习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面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数学知识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怎么样让孩子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就在于他研究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本身积极地探究发现了数学结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学数学,把原来的教学重点改为探索的重点,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形成了一种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局面,提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相互交流的空间。同伴的合作学习,意在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式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的心灵力量。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要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转变学习方式,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中的被动性,而表现为我要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责任,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地自我学习。把学习和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担起学习的责任,使学习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数学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建立以生为本的“生本理念”是当代教师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范金良.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m].中学生语数外,2009(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