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90后”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和管理对策

2015-04-02 11: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几年,"90 后"青年成为社会和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他们充斥在社会的各个场所,活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他们令人苦恼,却也带给人们无限惊喜. "90 后"大学生的年龄多处于 18-22 岁之间,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中正处于青少年期向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

  1青少年期大学生的心理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教,拥有自由的发展空间.由于环境和角色的转变,他们会感到不适,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和困惑,存在着一种危机感.在这种情况下,关注自己的外貌、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有很强的自尊心等方面就成为了青少年期大学生心理个性发展的基本特点.

  除此之外,大学生还会因为缺乏了父母的照顾和老师的全方位辅导而要自己面对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这就导致在自我意识和情绪的不断变化中,青少年期的大学生逐渐形成了"自我中心"的人格特点,他们把自己作为人际和社会关系的中心.由此衍生而来的就是反抗的心理,表现为对父母、老师的逆反.

  由于青少年期学生心理个性的特点,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油然而生,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 他们会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网络使用, 并在网络游戏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一旦停止就会出现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不良反应,而在虚拟世界中的愉悦感受又会强化无限上网的欲望,造成恶性循环.此外,大学生还会存在反"社会"行为,如无视校规校纪等.

  

2成年早期大学生的心理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处于成年早期即青年期的学生逐渐发展了"自我"的概念,他们能够根据自己不同的社会角色分化出不同的自我概念,并渐渐的懂得自我在不同场合能够以不用的面目出现. 而大学期间,正是社会给予青年暂缓履行成人责任和义务的机会,是一种社会的延缓,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延缓,大学生便可以利用这一机会通过实践、检验、树立、再检验的往复循环过程,决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未来的职业观.

  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智力发展进入全盛时期,更加具有相对性、变通性、灵活性、整合性和实用性,情感过程趋于成熟,性格特点基本定型,交际空间不断增加,开始恋爱,并为进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做好准备.因此,学生不再拘泥于追求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放在实践锻炼、人际交往、社会认知等方面,开始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展非专业的其它技能.

  3 "90后"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由基础心理学的人格发展阶段分析,结合当代社会背景,"90 后"大学生心理现状主要表现为:

  3.1 生活环境与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无所适从

  "90 后"大学生出生时大多生活优越,不曾经历苦难,失去了独自生活的能力. 当离开父母初入大学校门,他们不知道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面对学校的诸多要求,他们更多的是在表面处理之后的深深抱怨.同时,步入学校以后,学生没有选择的要进行集体住宿,面对来自不同城市的同寝同学,每个人都需要宽容与理解,这就要求他们不得不抛开"自我中心"的意识,从而使他们感到烦恼异常,同学间的矛盾也不断出现.

  3.2 学习环境与方式的改变,让学生苦不堪言

  大学的课业学习虽不像高中那样繁重,却也有着考核条框,有些课程甚至不是自己想学、擅长学的,学业负担并不轻松.在大学的授课方式上,任课教师不像高中老师耳提面命,而是上课后就离开,留下学生自己苦苦思索.大学的同学,也不会将全部精力至于学习之上,学习开始变成一种个体行为,要靠自己才可以很好的掌握. 一些无法适应这种改变的同学开始寄情于网络, 于是便开始了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3.3 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复杂,让学生顾虑重重

  "90 后"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无不承载父母的希望 ,一直被冠以"天之骄子"的名号.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不善于人交往,却又迫切的需要认同,这种矛盾不断的困扰着学生的成长. 而伴随着学生情感的不断成熟,对异性的好感和追求也不断出现,稚嫩的恋爱观导致学生无法承受失败的挫折,心理冲突也日益增强.

  3.4 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压力,让学生意志消沉

  大学生一直以来都背负着父母的殷切希望,并抱着"上大学就会有好工作"的心态. 但是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到,社会需求越来越少,就业门槛越来越高,自己毕业后要在社会上能立足、立好足,就需要比他人更加优秀的资本积累,特别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出口"压力与日俱增.在家庭的鞭策、社会的打击再加上同学间攀比的现实之下,学生的情绪是烦躁的,意志也逐渐消沉.

  4 "90后"大学生管理对策

  4.1 转变管理观念,注重多向沟通

  对于"90 后"大学生的管理,首先要以观念的转变为切入点. 习惯了万千宠爱的这一代学生们大多数都十分的敏感,对老师单方面的说教或充耳不闻或据"理"反驳,导致工作的无法开展.多向沟通,增加了管理教育的渠道,分散了单一教育对学生的冲击力度,与学生沟通时细倾听、多鼓励、善共情,同时利用与家长的沟通、家长与学生的沟通、学生与学生的沟通等管理渠道,叠加管理成效.

  4.2 不只以师自居,贴近学生心灵

  在注重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当今社会中,老师与学生应该共同站在大学的舞台上,主角是学生,而老师做配角. 作为师长,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工作;作为朋友,要为学生遮挡风雨,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作为学长,要总结自己的成长经验让学生少走弯路. 同时,理解并接受每一个学生的缺点与不足,不以自己的喜好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4.3 尊重个性张扬,引导人生规划

  "90 后 "大学生的个性强且发展方向多样 ,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将极大的限制和扼杀学生的个性拓展. 因此,思政工作教师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制定符合个性特征的人生规划,使学生形成健康乐观、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思维模式,从而让学生明确社会角色意识,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了解自己、主动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

  4.4 培养团队意识,增加就业筹码

  "90 后" 大学生在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方面存在较大欠缺 ,思政教育教师应通过搭建集体活动载体,在拓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同时也让学生远离虚幻环境,更多接触现实生活. 为更好的步入社会,要在挖掘锻炼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淡化集体活动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帮助学生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出口"的数量与质量.

  思政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 需要就社会形势、学生特点等方面发掘与时俱进的工作机制,只有充分了解所管理学生的心理个性 ,才能够在 "90 后 "乃至"00" 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得心应手 , 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念锋,虞积生,等.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11:206,256-278.

  [2]林良盛."90 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77-79.

  [3]刘玉霞.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科技,2009,25(23):183-18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