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基于社会需求加强高职就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5-09-14 09: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几年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偏低,与此相对的,却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放缓,这无疑给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也给当前面临毕业的学生带来严峻的就业压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当务之急,从就业角度看,就业能力是劳动者在一个既定的劳动力市场上成功从事某种工作的潜力。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社会对职业结构以及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要求,同时按照高职学生的自身条件和特点与求职意愿,参照单位用人的要求和标准,在实际的职业指导中提供有效咨询、指导和帮助,使高职学校的学生选择适合的职业和岗位,同时帮助用人单位选择适合的新生劳动者就业,这就要求高职学校的职业指导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服务。高职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提高就业能力的主要形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就对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养成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一)加大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具体岗位要求,高职培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弊端日益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也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以适应市场需要为导向,培养的人才以最大限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主题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顺应市场对人才需求做出的必然调整,是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相互作用的必然趋势。
  (二)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工学结合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过去学校培养的学生到企业就业往往还有一段适应期,由于不熟悉企业的生产情况,不能直接上岗,企业还要根据不同的岗位进行再培训,一方面企业增加了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培训期间一般学员的待遇较低,学生不稳定。而订单培养模式,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实现了就业与上岗的“零距离”,解决了就业与上岗的矛盾,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证,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的多赢。
  (三)落实顶岗实习半年要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能够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进而提高就业能力。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积极强化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并借助校企合作的管理平台,积极探索顶岗实习半年的有效实现方式。通过顶岗实习,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建立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一)建立高效的“双师”的职业指导队伍,带动学生职业发展
  首先,高职学院应组建一支由“双师”结构的职业指导教师团队,同时聘请企业人力资源师或者企业技术人员,对高职学生共同进行职业指导,这将是我国高职职业指导团队建设的必然趋势。高职学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绝大部分为行政人员、班主任或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兼职做就业指导工作,专门的、稳定的职业指导队伍还有待完善,学校内部的职业指导老师基本上没有企业经历和经验,在进行职业指导时往往缺乏时效性、前瞻性,职业指导效果不明显。校企合作以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为载体,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敬业奉献精神,同时也为职业指导提供了十分难得平台。
  其次,引进来,将企业文化贯穿到职业指导课堂教学和实训各环节中去,使学生提前使用企业的文化作为职业指导的重要www.dylw.net 第一论文网内容之一,也是促进学生职业成长的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又常常被许多职业指导师所忽视。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使学生充分理解企业文化与专业技术之间的重要关系,有利于高职毕业生更有效地发挥专业技能。
  再次,把企业员工务实培训方式引入职业指导中,目前高职学校职业指导课内容空洞,带有职业特点的内容很少;教学形式没有延伸到人才市场和企业中,师生对人才市场动向不敏感,也可以说是不关心。尤其对职业生涯设计、求职岗位说明书、人事代理等专业词语知之甚少,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人才市场要求。为此,应当借鉴企业培训课程外包模式,从企业角度出发建立职业指导课程模式,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职业指导的针对性。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职业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某一职业或岗位具体能力的养成,这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格外重要,包括职业道德养成、职业意识养成、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具备积极乐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职业适应、创造和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在高职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侧重“常用”和“特殊”这两类知识,对于大量的一般知识则要根据个人特点和专业需要而有所取舍。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的创新精神、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等。
  (三)利用先进手段,提高认识,拓宽就业指导的前进之路
  我校的每个学生都配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充分利用便捷的通讯手段、工具对我校学生开展全方位的职业指导。如通过飞信、博客、电子邮箱等方式,为学生在职业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帮助在校学生及时了解我国劳动力市场对高职学生的需求动态、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简历制作和就业信息的搜寻和引荐等工作,保证了各种就业信息的准确、及时、高效的提供给学生,使其能较早确定将来事业发展方向,能够提前进行就业前的准备, 引导学生调整好职业的满意度和期望值。这些工作使我院的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化,我们要积极探索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加大改革力度,办出高职教育特色,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是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尺度。因此,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重心,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从传统的办学观念向现代教育理念转变,从以学科理论知识为中心向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中心转变,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这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培养出适应新形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健智. 对高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 改革与开放,2010(8):162.
  [2]毛雷. 专业教师如何做好高职生的职业指导. 中国校外教育,2009(2):136.
  [3]李菊顺,何春花. 试论高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 新课程研究,2010(5):152.
  [4]徐琳. 职业指导理论与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 职教文论,2010(12):66.
  [5]励梦普. 对高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教师,2008:(22).
  [6]谭凤娇. 新时期高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究. 科技信息,2010(2):95.
  [7]蒋建强. 试论高职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经济研究导刊,2010(15):249.
  [8]卓书芳. 浅探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