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

2015-08-10 08: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矛盾、依赖心理障碍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对策,以促使学生拥有积极的就业心理,并能够顺利的就业。
  大学生就业心理策略
  近几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使的就业形势严峻,许多高校毕业生由于缺乏经验和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感到就业压力很大,备受就业问题的困扰,不能以积极的心理心态去面对就业择业的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
  一是矛盾心理。由于大学生初涉社会,往往会有远大的理想,豪情满怀,跃跃欲试,准备干出一番事业,但由于涉世尚浅,理想往往脱离客观现实与主观条件,即会出现理想的自我膨胀和现实的自我萎缩之间的矛盾。其次是渴望竞争,但又缺乏竞争的勇气,有些高校毕业生在竞争面前顾虑重重,缺乏竞争的勇气,选择退却,放弃机会。还有一些大学生对自我抱有充足的信心,但遇到挫折后容易自卑。
  二是缺乏自信、存在依赖心理。部分毕业生对于求职总是忧心忡忡,担心失败.即便是自己理想的工作,可一看到求职者比较多,就会打退堂鼓,连尝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了,明知道求职要靠自己去“推销”可就没有勇气跨进招聘单位的大门,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很多的高校毕业生寄希望于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等待学校的安排,被动接受工作;或寄希望于家庭,依靠家长的各种社会关系,寻找就业单位,这种心理使得其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三是自傲心理。自傲心理在大学生身上反映比较普遍。一些大学生或受陈旧观念的影响,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自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聪明,过高的估计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有的则是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容易脱离实际,怕吃苦、讲实惠,不愿意到基层和辛苦的工作岗位上去,择业目标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四是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也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一部分大学生自我评价过低,过低评估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从而错失良机:有的大学生因为学历、成绩、能力、性格方面的某些缺陷而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也有的因为自己的身高、面容、家庭等因素自惭形秽,没有充分自信,这些自卑的心理都会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
  五是攀比心理。攀比的虚荣心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心理。大学生在评价自己价值是否得到承认的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比较法。周围的同学选择了知名度高,效益好的单位,自己也一定要去与之想当的单位,很少从实际出发,心里总是想着“我不能比别人差”。尤其是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或是在班级曾是班干部的同学,在选择时,总是把要比别人强作为自己的标准。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而是盲目攀比。这种攀比心理影响了不少的大学生,也增加了他们就业的难度。
  六是从众心理。在毕业生求职择业是也往往会出现从众心理。大学生正处于人格逐渐完善和成熟的时期,缺乏个人主见、从众心理比较普遍。表现在就业过程中,就是忽视所学专业的特点,过分追求实惠,盲目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就业,一味追求所谓的热门单位、热门职业,没有从职业发展与个人前途着眼考虑,没有“量体裁衣”的求职意识,把自己限制在狭窄的求职道路上,一叶障目,从而错失不少就业机会。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对策
  第一,加强就业法规的建设,为毕业生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有了严格的制度,针对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制定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完善就业法规建设,把就业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要进一步增加就业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廉政建设,排除不正之风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干扰,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和就业氛围。
  第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大学生们面临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高等院校应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开展素质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着力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指导、择业方法和择业技巧的指导。
  第三,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就业心理咨询是针对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遇到的困惑而提供的一种服务,它不仅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择业就业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助于他们客观地认识所面临的困难,树立信心,从而顺利就业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要引导大学生正视自我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择业期望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要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竞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调整择业心态和择业目标,通过“自主择业”实现自身价值;要帮助毕业生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节个人情绪,正确对待挫折,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有效地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
  在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毕业生应该与社会发展要求保持一致,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意识,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既不能自负也不自卑,充分发挥优势,正视不足,通过“双向选择”,寻求到自己理想的职业,成就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李敏.高职学生创业的优势及软肋[J].职业圈,2007,(22).
  [2]杨巧云.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12).
  [3]刘宇.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创新建设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9,(0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