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大学生综合激励机制的创新策略

2015-07-31 10: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 大学生激励机制的内涵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构建和完善合理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和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所谓大学生激励机制,是指在大学组织系统内,将被教育者的行为纳入一定规范并由此而对其施加影响,通过被教育者自我的辨析与梳理而逐步产生认同感,激发内在动力,进而实现与教育者目的同向行为的各项工作环节之总和。大学生激励机制的构建是以激励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大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为目的。将激励机制运用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指如何采用有效的激励方法和手段,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2 大学生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激励也是一种教育手段,激励水平决定了学生潜能的挖掘程度,激励不仅能实现学生的超越,而且也能向学生的极限挑战,使本以为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大学生激励机制主要有以下手段:
  (1)理想激励。理想激励是人们对奋斗目标或所希望的未来前景的一种合理的想象与追求。它一旦变成执着的信仰或信念,就会产生出一种精神推动力量。
  (2)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指能够激发人们行为、预期要求达到的目的或标准。目标激励具有有形性和可计量性等特点,有着更普遍的激励作用。
  (3)成功激励。让学生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获取的成功,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关键因素。心理学证明,成功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进一步激发更高尚的动机。
  (4)表彰激励。表彰激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在激励过程中要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从而达到潜移默化人们的思想,影响人们的行为的作用。
  (5)榜样激励。榜样激励是生动具体的行为模式。树为榜样的,是应当受到表彰嘉奖的先进个体或群体。榜样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具体解决了干什么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怎样干的问题。
  3 大学生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激励主体即高校里教育者与管理者自身问题
  高校的师资力量特别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一所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保障,同样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有效激励的保障。其存在的问题具体有:其一许多老师连一些基本的激励理论、激励方法都不了解,却也依然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其二没有树立“以生为本”思想。作为激励主体的老师并不了解激励客体(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的需要状况,学生的个性特点等,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3.2 激励客体(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激励的客体与对象,但激励应该是激励主客之间凭借激励措施或手段互动的一个过程,尽管在多数情况下激励主体(教育者)可能处在一个更主动的位置,但是作为客体的学生并不是绝对的被动接受者。可是在现实中,大多学生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不会主动去参与激励过程,一种“事不关已就高高挂起”的心态。
  3.3 激励原则、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大学生激励机制最主要问题存在于这一方面。具体来讲就是设定的目标不合常理,达到某一目标将是奢望。对于学生来说根本不具有任何的吸引力。另外在激励原则和实施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身需要、没有兼顾公平、没有做到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等等,都会使得激励机制大打折扣。
  4 大学生综合激励机制模式
  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激励理论以及学生的特色,提出了3S综合激励模式,在该模式中,我们将有效地激励形式分为奖学金激励、精神激励和制度激励。奖学金激励:我们更加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设立活动奖励、创新创业奖励和突出才艺奖励对有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有论文发表或得奖、才艺获奖,重视奖励在“素质拓展”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打破常规,有创新成果就奖励,有多少奖励多少。奖学金激励旨在满足学生的生存需要;精神激励: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激励措施在操作中应与道德素质联系,突出精神激励的实质,以表彰大会和宣传报、宣传栏的形式扩大对优秀学生的宣传力度,要经常召开获奖和未获奖学生座谈会,交流体会,突出其榜样和人格激励的作用。教师对学生以友相处,消除代沟,会使学生产生温暖和信赖感,从而形成一种内在激励机制,满足其自尊的需要;制度激励:加强奖学金的宣传和信息反馈工作工作程序规范化。奖惩实施过程要有计划、有程序、有层次地进行,做到环环相扣,系统配套。在制度的确立、意见的收集、材料的保管、工作的检查、措施的落实等方面,都要按规定办事,各部门担负起相应的职能,使奖惩公平地实施,机制正常运转,达到预期目标。在学生工作中积极、合理、有效地发挥综合激励机制的管理效能,必将使学生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前瞻性、可持续性,从而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6.
  [3]刘宝国.浅谈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02).
  [4]孙立莉.激励理论述评[J].山东经济,2000,2:73-76.
  [5]贺淑曼,李焰,冯培.个性优化与人才发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1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