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浅论精细化:高校教学管理的理想追求

2015-07-02 13: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认真落实教学细节管理,实现教学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大众化阶段高校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和理想选择。坚持以人为本,注意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力戒繁琐哲学,鼓励科学创新,是高校教学实行精细化管理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大众化阶段
  
  高校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和理想选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来自教育部的数字显示,早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就达到34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开始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4年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突破2000万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2007年毛入学率达到23%,在校学生超过2700万,更是稳居世界第一。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但与此相伴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滑坡问题也受到了全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尽管对高等教育质量滑坡之说有不同看法,但强调高等教育由数量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呼声确是一浪高过一浪,认为“重构大学理念,建立现代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迫在眉睫”。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而重要的职能,在这三大基本而重要的职能中,人才培养显然是第一位的。wwW.lw881.com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矛盾日显突出,这种现象虽说与前几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过度扩张有关,但更与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有关,结构性矛盾突出就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解决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就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偏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僵化、人文精神教育不足、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式与创新能力不相适应等诸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问题。应该说,教育部启动的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对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把高校的办学质量完全寄托在某一个“质量工程”的评估上,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我们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如果说在在校生较少的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高校的教学管理凭着感觉和经验就足以应付的话,那么,在在校生急剧增多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的教学管理仅仅凭着感觉和经验显然是难以适应的。为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势所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是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走内涵发展之路,就必然也必须向管理要质量,实行精细化管理则是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理想选择。
  
  二、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和管理方法,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从企业延伸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模式、文化和方法。
  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高校毕竟不同于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作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不能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地移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来,而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善加利用,以期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管理效果。
  本文所说的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既是指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或管理方法,更是指由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和管理方法组成的既有有机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多层次的复合体。具体而言,其基本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指一种管理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时刻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激励和要求自己,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不因循守旧,不抱残守缺,勇于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式,高标准、严要求,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养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良好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
  其二是指一种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以精心的态度,精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将教学管理任务具体化、明确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的成本,达到管理效益最优化。
  其三是指一种管理文化。人化即文化,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管理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注意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广大教职员工主人翁意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人心情舒畅的良好文化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利于人们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备课、上课,精心组织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力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

 其四是指一种管理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通过对岗位职责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等科学、有效的手段,引导教职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岗位职责的规范和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使教学管理能够走上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的轨道,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高校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认真落实教学细节管理,实现教学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是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上,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提升。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理想追求。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现代教学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精细化教学管理中的“精”,是指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活动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工作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要求要具体,流程要优化;“细”则是指教学管理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将管理规则和要求系统化和细化,做到工作细而精,管理细而实,流程细而畅;“化”则是指教学管理作为一种过程,要将“精”、“细”的要求贯穿始终,做到规则、程序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规则合理化、程序合法化、制度公正化、信息公开化、考核定量化。
  
  三、高校教学实行精细化管理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前所述,虽然精细化管理最早出现于企业管理领域,但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并不是企业管理精细化的简单移植或复制。与企业不同,高校的根本

目的是培养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不是某种物化的产品。“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正因如此,高校教学实行精细化管理要想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符合民心的执政理念。如同各行各业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一样,具体到高校的教学管理,就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再具体一点说,就是高校的教学管理应该坚持以服务教师和学生为本。这是由高校教学管理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大学不是政府机关和行政组织,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学术组织。”在谈到大学管理的时候,有着大学和地方双重管理经验和体验的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原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在其专著《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中深有感触地说道:“在一些人看来,大学似乎是一个‘世外桃源’,学生比较单纯,教师比较清高,文化人知书达理,管理大学想必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其实不然:大学管理属于一个非常特殊的管理领域,没有在大学工作过的人很难体会到这一点。”“就管理的权威性、有效性而言,社会各类单位可分为两个端点:一端是军队,另一端是大学。军队的管理是一个垂直系统,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军令如山倒,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而大学的管理则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在教师的头脑中,权力观念、等级意识非常淡薄,他们往往既不令,也不从。在军队中首长一句话就能办成的事,在大学中费很多口舌也未必能办成。许多问题都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磋商才能形成决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大学的领导既要尊重思想自由,勇于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意志。没有民主自由办不好事情,没有集中意志也办不成事情。”
  虽然具体从事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学管理人员不是大学校长因而没有大学校长那么多的烦恼,但教学管理毕竟是大学管理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他们必然要和面广量大的教师和学生打交道。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万千种因素的结合,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和精神世界。应该说,文人相轻、斤斤计较的现象在高校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以礼相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比如现在不少高校都有新校区,在安排课务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从方便教师的角度去考虑;安排监考的时候,也要尽量照顾那些年老体弱和孩子很小的教师;在向教师反馈学生的教学评价意见尤其是负面评价意见时,既要有艺术地把问题说到位,又要照顾到教师的情面和自尊心。实践证明,只有从每个教职员工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真正使管理富有针对性,取得实效。概而言之,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就要求进行管理人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精在作风上、细在细微处、化在过程中,换言之,就是在管理作风上要追求精益求精,在管理环节上要注重细小环节,在管理理念上要突出全程服务。
  其二,必须注意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方式从粗放到精细,员工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行为从不习惯到习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长期、复杂而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管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管理都不是简单的一厢情愿的过程,都离不开组织成员的参与,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显然也不例外。教师和学生既是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又是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要想取得实效,没有广大师生的参与是难以想象的。可见,精细化教学管理不只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的事,而且是学校全体师生的事情,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如果缺乏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或参与不到位,精细化管理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其效果可想而知。推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师生主观上的认同,客观上的积极配合。如果师生对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即便管理者以频繁的检查、评比等“刚性管理”手段强制规范师生的行为,师生往往也是表面上服从而内心抵触,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显然就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初期,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行为上的不习惯,的确会给管理人员和师生增加很多负担,工作量增加,“舒适度”下降,师生表面上服从而内心抵触的情况更容易出现。由此不难看出,与粗放型管理相比,精细化管理对师生员工的素质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因此,高校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必须注意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制度保障,让每位师生员工都能心悦诚服地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其三,必须力戒繁琐哲学。提出“细节决定成败”的我国学者汪中求先生认为,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实行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以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对于管理来说,这一点无疑十分重要。但是凡事都过犹不及,弄不好就会走向人们善良愿望的反面。因此,在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力戒繁琐哲学,防止盲目追求“细致入微”和“巨细无遗”,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那种希冀用不断细化的规章制度卡控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环节,把学生当成流水线上的一个个零件和等待组装的产品,把教师当作流水线上按照规范操作忙碌的工人,不仅与以人本为前提的精细化管理的初衷不符,也是与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的精神相悖的。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现在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喜欢把一切数量化,拿数字大做文章,比如说上课数量化、科研成果数量化、考核评估数量化等等,很多人甚至片面地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数量化管理,使得量化管理的作用被无限扩大,让原本简单的数字代表了过多的“意义”,承载了过重的期望,陷入了误区而不能自拔。最近频繁曝光的高校学者“抄袭门”事件显然与这种量化管理的要求不无关系。当然,我们并不一味反对量化,而是说要充分考虑量化的目的和价值,不能为了量化而量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落实责任,它重视量化是为了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使每个人、每个环节、每级组织都能准确到位地履行职责,从而提高质量和效率,促进效益最大化。高校作为一种学术组织,更需要营造一种宽松的人文环境,尤其是科学研究,既要鼓励成功,也要允许失败,特别是高校的专家学者,“他们从事的是以个体为主的脑力劳动,有着充分的自由自主空间。对于脑力劳动的管理,既不能采取计时制,也不能采取计件制,更无法进行过程监控,主要是看成果、看效果。”
  其四,必须鼓励科学创新。当今时代是一个要求创新也鼓励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不断追求的复杂过程。精细化管理虽然注重细节,但它在本质上并不鼓励保守,相反,科学创新才是其题中应有之义。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要求人们要努力克服一切凭经验办事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传统思维,用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流程和组织系统等进行持续的改进和不断的优化,从精细化管理的视角,运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方法,按照“哪里不合理,就从哪里人手”的原则,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自我诊断,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