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的背景
在十二五这个时间段里,不管是传统产业实施升级计划、还是新型产业实施倍增计划,都需要有核心技术和创新型的领军人才才能发展。当前形势下,苏州的各个经济形态已经开始或者面临转型,原来的基产业结构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带动和引发企业由规模的扩张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中来,各行业的内部分工和产业链的迅速变化,产业的集聚方式 很快会由原来的效益规模向以技术为核心的相互合作转化,相对来说,行业制度会更加规范,行业发展机制也会逐渐融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之中,然后向国际化靠拢。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中,我们的高职教育一定和要现代化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依托产业转型和转型探索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更快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专业、研究、生产上的新体制,进一步提高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水平。经济发展的转变加快,迫切需要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的人才来支撑。
2 苏州经济结构现状
《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未来十年,是江苏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时期,是江苏率先基本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
“十二五”期间苏州正在全面实施六大主导产业的振兴计划,对四大新兴产业的跨越发展工程也在加强实施力度。就目前来看,苏州经济的总量在全国来说已经处于大中城市的前列,在全国的制造加工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相对来说,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结构偏重的矛盾还是有些突出。
在所有的大中城市中苏州的经济总量比较趋前,而以振兴计划为依托,重点实施新兴产业跨越工程,奠定了在全国制造业基地重要的地位。但偏重的产业结构、偏低的产业层次矛盾依然比较明显,必须加快步伐加大力度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争取符合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在世界产业分工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具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的重要城市。为此,苏州市已经紧急启动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冶金、轻工和石化等六大主导产业振兴计划,加大高端科技项目的投入,抓紧落实配套措施,推动支柱产业一枝独秀。通过增加科技含量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和附加值。提升在本土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使可操作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更好地服务于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使产业链更好更快向高端进一步延伸。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曾有一段时间低靡,反倒是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上升。苏州一方面在生产性服务业上大做文章,一方面积极提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公共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确立提高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持续攀升;另一方面着手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挖掘、发挥苏州的本土本源的资源优势,使文化与科技达到完美共融。再加上苏州文化底蕴深厚、物源丰厚,多措并举,推进了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卓有成效地提升了城市的品牌文化。
3 苏州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议
(1)办学理念持续创新。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办学理念是办学的精髓。要树立新的市场理念、在产业、人才、特色上有新的格局,目光着眼点在于一个“新”字,在于一个“拓”字。实施新的发展策略。(2)加强学校和企业联姻。作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和校企的深度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政府和民间团体的支持与响应。在与校企的合作上制定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校企关系,推动长远合作,达到双赢和多赢。毋庸置疑开展合作培训,推进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提升品质的重要途径。(3)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不断加快。能否实现自身轻盈转身的关键就在于专业建设和课程的重大改革。专业结构调整仅仅是开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否专业,是决定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专业升级和专业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切实做到遵循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相结合的原则,把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服务、文化完美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标准和企业用人标准的统一也会让高职学校的培训更加有的放矢,使之成为给企业源源不断输送高精尖人才的传输带。同时,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步提升、人才需求相互呼应。考虑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构成比例及变化。主导专业设置应与主导产业、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课程建设上,以适应第一线技术人员职业岗位工作要求为导向,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上引入该专业或学科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现场应用的实用技术。进一步提升就业者素质。实现高职教育的品牌化。(4)加强国际合作关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再三强调,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水平,为高职教育活动提供政策性的支持与保障。必须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日本的“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模式都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成功经验。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经济转型升级的苏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FDY086;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苏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C-b/2013/03/015
参考文献
[1] 谢冬.苏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8).
[2] 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