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网络交互工具对大学生学习影响及策略的创新机

2015-07-20 09: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网络交互工具作为大学生移动学习资源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平台,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文章阐述了基于网络交互工具对大学生学习影响及策略的研究——以腾讯微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开展了基于微信平台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统计分析发现:微信平台对大学生学习影响有利有弊,并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做了简述,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 网络交互工具 微信 学习影响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大数据时代,智能手机、App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教育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以及协作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相较QQ、飞信、新浪微博等,微信以其广泛适用性、低流量资源共享、多类型公众平台等功能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因此,研究网络环境下,微信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可行性策略的提出,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优质学习资源的共享。
  1项目研究概述
  1.1大学生对网络交互工具的选择
  1.1.1大学生对网络交互平台的使用倾向
  500名大学生中,占全部调查人数的92.0% 的460名同学使用腾讯QQ;占全部调查人数的53.2%的 266名同学使用腾讯微信;占全部调查人数的35.6%的178名同学使用飞信;占全部调查人数的45%的225名同学使用新浪微博。此外,占调查人数的6.0%的30名同学使用其他网络交互工具。相较于微信, QQ以其出现早、方便快捷等特点,赢得了大众的喜爱,用户数据量最大。但是,在3年时间里,微信用户数据量能够占半数以上,却也体现了它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微信的跨平台交流,灵活智能,节省资费,受到大众喜爱。
  1.1.2大学生选择网络交互工具进行的活动
  在500名研究对象中,占总数的78.2%的391名同学以娱乐包括聊天、交友、游戏、关注朋友圈动态为主要活动;占总数45.6%的218名同学用于娱乐外,也会关注时事新闻动态;占总人数的56.8%的284名同学也会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应时代要求,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网络牢牢结合,而微信用于学生学习必然会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体现。
  1.1.3大学生对于网络交互工具的感受
  同学们对于市面上流行的交互工具的直观感受是方便快捷,节省资费,获取信息快速。网络交互工具用于教学将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体现,关注工具平台的功能完善以及大学生通过工具平台进行学习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网络交互工具用于教学的影响度。
  1.2微信对于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在500名大学生中,有266名学生在使用微信,占全部调查人数的53.2﹪,而266名学生中,95%的学生都在使用手机版微信登陆。手机版微信以其人性化设计、简易的操作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对266名研究对象使用微信平台的时间的统计中,有63名同学的使用时间在每天两小时以上,占总数的23.8%;有120名同学的使用时间在每天一至两小时,占总数的45%;有43名同学的使用时间在每天一小时以下,占总数的16.2%;有28名同学的使用时间在至少一周一次或至少一月一次,占总数的10.7%;有12名学生使用更多或是更少的时间使用微信。如下图所示:
  结果显示,65﹪的大学生通过微信提供的“摇一摇”、语音漂流瓶、附近的人等功能来扩大社交圈。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的传输,还满足了多人手机群聊的消费需求。便捷的功能让学生们不仅可以进行交互式的多人通讯,而且可以及时获取国内外时事政治动态。微信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学习信息的一大途径,35%的学生会使用微信平台来进行与学习有关的活动,比如:与专业人士、教师、同学进行学术问题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自己更好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老师在微信平台上上传的学习资源、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及在线批阅作业的情况等,及时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高效性;学生还可以关注更多与专业相关的公众平台,定时获取平台上发布的专业学习信息。
  2研究总结与策略提出
  微信作为方便人们创建与维系社会关系的网络交互平台,不仅被用来沟通交流、娱乐消遣、意见发表、共享信息,同时也能够满足大学生实时非实时地学习以及搜索和共享学习资料,是一个学习资料总库。
  2.1微信给大学生带来的有益的影响
  2.1.1微信丰富了大学生活
  通过微信平台,好友共享了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可以对分享的内容多看、多评、多分享。大学生不仅需要培养学习能力,还包括环境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表达元素的丰富,如:视频、图片、动画、音乐等,增加了生活的丰富多彩性。微信还提供交友、娱乐、学习、网购等便宜的服务,借助微信平台,大学生可以获取与学习、生活、工作等有关的信息资源。
  2.1.2微信使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成为可能
  调研发现,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到全国甚至世界上有关自己专业的动态以及教育变革的最新走向。微信不仅丰富了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在线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同时,也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助于大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微信的收藏、转发、发布等功能,可以积累不少的知识。
  2.1.3微信扩大了大学生的社交圈
  通过微信,进行实时语音聊天,在评论回复中促进同学之间更多的交流;将有益的信息发送给指定好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会在无形中拉近你我之间的距离;“摇一摇”认识附近的人,了解他人的专业背景,拓宽自我知识面,让自己的朋友圈得以扩充。
2.1.4快捷方便地了解时事
  微信能及时更新新闻动态、经典语录、时尚杂志、学习生活、健康娱乐等分类的微信二维码消息,让用户对微信公众帐号的查找关注更简单方便。
  大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创新性、环境的较强适应性让大学生能够快速地接受新兴事物,通过微信,关注公众平台或者名人微信,就可以快捷方便地了解实时消息动态。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应该是时代生活的关注者,专业服务社会,贴近生活,关注民生,了解时事是 必不可少的。
  2.1.5专业公众平台的运用
  微信公众平台的申请是免费的,经过1-2天的后台审核,即可完成申请。我们可以申请属于自己专业的公众平台,便于同学间的学习交流。在被调查的266名调研对象中,有占被调查对象的39.2%的104个同学建议:申请专业公众平台很有必要;占被调研对象的43.2%的115个同学,建议通过个人消息的推送与共享,其他17.6%的被调研对象并未发表自己的看法。生活学习中,巧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2微信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2.2.1大学生自制能力差,易过度沉迷于微信的娱乐、社交功能
  微信平台是一款即时通讯娱乐工具,它所提供的娱乐、社交等功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与学习情况,导致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时间不规律。长时间使用微信提供的娱乐、社交功能,导致学生对于自己学术上的要求放松。
  2.2.2大学生的个人隐私不受保护
  微信有专门的隐私保护设置,如二维码扫描,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大学生保护自己在微信上的一些个人隐秘信息。但是,隐私保护与防护措施并不完善,不能帮助大学生很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微信平台所提供的“摇一摇”“好友圈”等功能帮助大学生扩大自己的社交圈的同时,会让大学生有更大的几率接触到陌生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2.3大学生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危害
  微信平台以其广泛的实用性、即时通讯性,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然而,不良信息,比如暴力言论,偏激语言,情感欺骗话语等的发布,对于明辨是非能力弱的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挑战,如果对于信息的正确与否不能进行很好的把握,那么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则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诱发犯罪。
  2.3大学生高效文明地使用微信的策略
  2.3.1增强责任感,培养自控能力
  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控能力,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投身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去。通过微信平台,多了解信息道德方面的知识,分享学术思考,关注专业领域,阅览对于自己身心健康发展有益的文章,观看有利于自我成长视频与图片等,对于大学生的自主性,责任心以及三观的培养是很有意义的。
  2.3.2警惕不良信息,加强自我保护
  自我保护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包括保护个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隐私安全等,微信让大学生的朋友圈得以扩展,但是,很多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高,随意结交网络好友。而我们却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这不益于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虚拟的网友保持一定的距离,提高警惕,对于微信推送的消息有选择地去浏览,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大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要求。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论文和中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2.3.3智慧选择,绿色上网
  面对不良信息的侵袭,大学生应该正确地面对,机智地摒弃和屏蔽,时刻注意自己关注的平台的种类以及关注的微信好友,并对于平台信息的更新提高警惕,对于不良信息的传播者进行及时地处理,提高自我处理不良信息的能力。
  2.3.4让微信成为学习伙伴,拓展专业知识
  信息时代,大学生的通讯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可能,微信平台在满足大学生对社交娱乐和通讯等的需求之外,还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应该理性、客观地认识微信平台,让微信成为学习上的好帮手,成为移动学习的资源获取渠道,成为打开大学生视野的一扇窗,并融入个人的专业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晓玲.微信与 QQ 支持下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之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1).
  [2] 李继颖,张振亭.关于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1(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