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学准备能力构成模型分析

2015-07-20 09: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教学准备能力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专业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厘清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学准备能力构成,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本文从四个维度解析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学准备能力,使得高职院校和专业教师自身对于提升专业教师教学准备能力能有的放矢。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专业教师 教学准备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30 
  Vocational College Professional Teachers' Teaching 
  Preparation Capability Formation 
  ZHAN Shanjie, ZHANG Weilei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Economy, Hefei, Anhui 230051) 
  Abstract Prepare teaching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abiliti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teacher educa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level of tal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larify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preparedness constitute,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us, this paper resolves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preparedness in four dimensions, making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fessional teachers themselves ready for the promo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ability can be targeted.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eachers; teaching preparation capability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之所在,因而认真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是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需要,也是加快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内涵发展的需要。当前,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探讨日益增多,总体来看,对高职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内涵的研究和探讨尚未形成系统、全面、一致性的研究结论,各种有关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内涵的学术研究大多是从宏观维度和一般大学教师角度阐述的居多,而具有实践意义的可操作性的探讨尚不多见。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学主体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可以从教学准备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总结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等角度探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当中教学准备能力的构成,具体从教师教学基本功、对教学规范的认知能力、对专业内容的把握能力,行业职业能力等维度解读教学准备能力。 
  1 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当前高职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聘任的专业教师不少是普通高校的非师范类应届毕业生,同时还有部分专业教师来源于中职教师转岗以及企业能工巧匠的转任,他们大多没有接受专业和系统的师范类教育,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必要手段。过去所说的教师教学基本功,无非是三字一话(钢笔、毛笔、粉笔字和普通话),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含义越来越广,需要重新认识,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师教学基本功还应该包括:多媒体的运用能力、专业软件的使用能力、专业实验室的操控能力等。高职新教师入职的第一步是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及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基本完成了新教师的职业入职教育,但对于专业教师而言,这些培训还远远不够。对于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校应当进行有目标、有分类的培训和训练,择优聘任一些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专家型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基本功的指导。 
  2 现代教学价值观条件下教学规范的认知和执行能力 
  教学规范是广大专家学者和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教学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遵守的基本规则,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基本保障,也是各个学校教学监控和管理的基本内容。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教师除了要掌握高等教育的理论和规范外,还需要掌握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同时,由于生源减少,高等院校数目增加,高职院校学生入学门槛低、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生源渠道多样化,课堂教学效率普遍不高。因此,高职专业教师除了需要掌握高等院校常规的教学规范外,还应知晓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规范。因此,有必要组织高职专业教师参加基于职业教育课堂特点的教学规范研究,促进他们尽快掌握高等职业教育规范和教学方法,早日适应角色转换。对教学规范的研究一方面要借鉴国内外高校经典的教学规范内容,包括高校教师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法律法规、师德规范、教师须知、教学准备、教学工具、教学技巧、教学评价、教学资源、职称评聘等环节,同时还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本校专业实际及行业特征为基础,研究具体实践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要与学术型、研究型大学相区分,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性,特别是侧重当前高职院校先进教学模式的研究及运用,并加强与行业企业沟通,借鉴制定实习、实训中的教学规范。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当中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表现为教师的随意调停课、不能执行教学计划、不批改作业、不认真开展实践教学等。不执行教学规范行为的具体成因包括新教师对教学规范的认知不够,也存在教师明知故犯的情况,极大损害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公信力。因此有必要从制度、学校、教师本人三个层面提升教师对教学规范的执行能力。 
  3 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突出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因此,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强调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岗位工作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这就要求高职专业教师不仅具有普通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更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经验与操作能力。对于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而言,居核心地位的是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地位的根基和行业职业技能成长的基础。高职教师专业能力侧重要求高职教师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既体现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共性,又体现职业院校教师的独特个性,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专业知识在教师从事课程教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是教师进行理论指导的基础,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实践经历和经验的总结,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实现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3.1 通识知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其本人得有一桶水,要做到这点,教师除精通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与行业技能,还要完善知识结构,熟悉与专业知识交叉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沟通艺术、现代信息技术等通识知识,并把它们内化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外在气质,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型角色向复合型、技能型、多能型的教师角色转换。通识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最基础的知识,是通常意义上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网络的发展,对教师的通识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专业教师做通识知识的要求不但是现代学科交叉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 
  3.2 专业理论知识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必具备适度基础理论知识,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让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是关键问题,这就对高职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专业教师,首先应该全面地理解和扎实掌握所在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科交叉,了解所教专业课程的前沿水平,预测所教专业的发展变化。日常教学中,能准确、科学地运用专业知识满足学生的理论学习需求,对理论知识的选择要精选与优化,同时结合行业发展不断补充更新讲授内容,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最新的,是行业企业普遍适用的。同时要关注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理论知识的讲授能让学生听懂并且愿意听。 
  3.3 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占有较大比重。作为高职专业教师,首先要具备本专业(行业)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和相应的岗位能力,知晓对应职业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技术要求、设备运行,具有相关仪器、设备、工具的使用能力,还应具有对实验、实训、实习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及技术指导能力,具有解决实际操作中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就基本掌握了本职业(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主流技术要领所在,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 
  4 行业职业能力 
  4.1 了解行业现状的能力 
  高职专业教师应积极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相关行业企业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了解所教专业毕业生对口单位的用人标准、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等情况,了解所教专业课程涉及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并能根据经济、科技、行业、职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调整更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保持课程标准与实际生产要求一致,使专业知识活化,并能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灵活运用,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专业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创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 
  4.2 掌握职业工作过程的能力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此,高职专业教师首先要具有一定的行业(职业)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第一线有关技术方面疑难问题的能力,善于把工作岗位及职业工作过程转换为便于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及与之相应的学习情境,并能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工作技能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及时全面了解行业工作环境,掌握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741:《双师型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以营销策划专业为例》) 
  参考文献 
  [1] 范钦珊,等.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从教学基本功抓起[J].中国大学教学,2009(17):14-16. 
  [2] 董新汉,刘振修.专业学院教学规范保障的思考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4):100-1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