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需求分析

2016-04-13 14: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已被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必要组成要素。高职院校须重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使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优化课程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有关政策的历史演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作用突显,并有力促进了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提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教师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为在高等学校大力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出《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教高司[2000]79),通知指出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把教育技术培训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要制订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教育技术,努力营造提高教学能力、重视教学效果的良好氛围。并委托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组织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培训。

 

  20109月,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发布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以下简称《指南》),从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科研与发展等五个部分,明确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细则,共包含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54个,为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开展提供了国家标准

 

  2012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从国家层面系统、全面描绘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其颁布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规划》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规划》提出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增加信息化应用服务能力;要求建立和完善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强调以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师为重点,实施培训、考核和认证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基本达到教育技术能力规定标准,并要求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20125月,教育部再次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提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继续实施全国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提高计划,提高校长、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各地要鼓励学校组织在职人员学习、应用和创新教育信息技术,逐步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认证与考核体系

 

  2012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成立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教职成函[2012]11),以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对文件的解读,笔者将国家对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进行了梳理,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对高校教育技术能力建设10年之后国家制定了《指南》,明确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具体指标要求。在此基础上,将职业院校教师作为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重点,并成立了专门的专家组织,以开展相应的研究、指导、咨询和服务的工作,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由此得出结论,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师兼备了高校教师和职业教育教师的双重角色,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已成为国家教育信息化、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国家没有针对高职教师制定专门的能力要求,已经明确将其逐步纳入到教师资格的认定体系之中,因此,国家对于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已经非常明晰。

 

  二、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

 

  ()教育技术能力成为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1985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将其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随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1998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明确高等职业学校为高等学校,属于高等教育范畴,首次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规模扩大的同时,更需注重质量的不断提高。2002年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如何确保、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给予重视,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后,国家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等项目建设,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切实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任务。

 

  2014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提高信息化水平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8),提出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随后,20146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六个部门联合发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教发〔20146),将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强调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并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梳理得知,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型,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信息化水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变革,优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最终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QQ截图20160411162601.png

  ()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现状诉求

 

  201510月,笔者通过网络问卷,对江苏省35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截至2014年,全省高职院校80),调研对象包括:专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省高职院校未设置专门负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机构的25所,占被调研院校的65.71%,被调研教师在过去3年未参加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达到80%。教师对国家有关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政策要求不了解的比例达到48.57%,非常了解的只占2.86%,如图1所示;然而对于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100%调查对象都认为重要,其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占57.14%,超过被调查对象的一半,如图2所示;并有94.29%的教师表示愿意参加相关的教育技术培训如图3所示;对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的倾向集中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以及科研与创新、基本知识与技能四个方面,分别占80%68.57%68.57%62.86%,如图4所示。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尽管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表明已经把教育技术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尽管教师们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得到相关的提升,但目前高职院校并没有与之相呼应的举措,这也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提上日程。此外,教师们已经比较明晰自身的不足,这也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工作重心提供了参考。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已经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但相应的工作开展尚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建设机构不完整,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需求明显没有得到有效满足,高职院校需要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三、高职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

 

  ()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相对较弱

 

  自2000年以来,本科院校陆续开展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之相比,高职院校相对滞后。研究表明,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依然相对较弱。其在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教育技术基础知识、信息采集和加工、教育技术综合应用以及利用教育技术进行创新教学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技术能力助推高职教师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一是把教师视为社会职业分层中的一个阶层;更重要的是把教师视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工作者,专业化的目标是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1]。作为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部分,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助力作用。

 

  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不断推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的课程形式,如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Moocs、微课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等,无疑也给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自2010年至今,国家每年都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12年,高职院校开始纳入参赛,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名片,成了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式的成果展示,一方面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很多教师在参赛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有力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201511月,笔者对2012—2015年间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的12名教师进行了调研,了解其在参赛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参赛之后个人发展现状,调查发现,在经历信息化教学大赛后,认为对自身专业发展有帮助的有11人,占91.67%,认为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提升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学习资源的设计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研究与创新能力,具体如图5所示。

 

  教师参赛后信息技术应用频次明显提升,且参加1项比赛后,随之产生的效益更加激励教师们愿意持续开展信息化教学作品的设计与开发,参加其他信息化竞赛的愿望也比较强烈,且愿意积极参与经验交流,智慧共享,为其他教师提供咨询和参考,并取得了一定效益。南京旅游职业学院9名参赛教师进行了推广应用,具体推广应用情况如图6所示,可见,参赛教师不仅仅在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推广,还开展了相应的课题研究,提升了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能够带动其他教师,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如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卢老师,在2014年获得全国微课大赛一等奖后,先后在校级以上范围开展经验交流5场次,在其影响下,全校又有4名教师在英语以及体育课程微课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具有很好的辐射作用。此外,卢老师还在全省的微课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的相关调研也表明, 50.1%的参赛教师能参与开展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课题或专项研究,44.5%的教师都撰写了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论文,大力推动了参赛教师个人和团队的专业发展”[2]

 

  ()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需求明显

 

  20156月,笔者在学院范围内开展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需求》调研,以了解学院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需求情况,共发放问卷100(占专任教师的42%),回收问卷73份。调查发现,89.04%的教师愿意参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这表明学院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能力重要性及意义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对于培训的内容,学院教师的需求体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和层次性:重心集中在科研与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及教育教学基本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科研与创新需求最明显,占80.82%;教学设计与实施占78.08%,教育教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占57.53%。还有不少教师希望在教学评价、教育技术理论等方面表现出了培训需求,分别占52.05%39.73%,体现出教师培训内容需求的层次性。

 

  此外,学院教师在科研与创新方面体现的教育技术需求最明显,表现在:学院教师能够使用常用的检索工具与系统进行学术信息检索,关注专业、课程的发展态势,但对于课题申报系统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工具(SPSS)的使用等方面不足明显,熟悉项目课题申报系统的占49.32%,能够使用SPSS等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仅占34.25%,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师有效利用技术工具开展管理和研究。

 

  四、结语

 

  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普遍薄弱,但也需要注意院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高职院校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有效分析建设需求,才能使建设工作有的放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