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关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研究

2015-07-10 08: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是一项关系学校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基础建设,是高校改革的主攻方向。在学科建设实践中,正确理解学科和学科建设的含义,把握学科建设内涵,以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效原则作指导,有助于理顺工作思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富有成效地开展学科建设工作。
  关键词:学科 高等教育 学科建设
  
  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作为服务性产业的教育正在逐步走向市场,这既是一个事实,同时也是一个趋势。高校要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就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产业等工作的基础和载体,是体现其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社会知名度的主要标志,只有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基础和支撑,才能有效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一、学科的演进轨迹与学科建设
  从古希腊到16世纪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是学科的朦胧意识时期。这一时期,人们视哲学为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将各种科学知识归属于哲学。从16世纪近代科学产生到19世纪初叶,是学科分化时期。但这一时期大学却异常保守和落后,神学凌驾于各科之上。柏林大学的创办使得大学中教学与研究开始相互结合,促进由软到硬的科学分化过程,从而大学系科、研究所建制和课程设置转向以学科的特性为主要基础。在19世纪,学科结构的变革,使大量新兴学科涌入大学,与此同时,大学也有力地推动着学科结构的分化和组合。从20世纪中叶开始至今,新学科、新理论、新方法大量涌现,跨学科研究、科技间渗透、学科间交叉成为大势所趋,整个学科之林在剧烈地变化着。www.lw881.com一般认为,学科具有独立的特征,这种特征反映在它的研究对象、语言系统和研究规范上。一个独立的学科应该拥有专业组织、独特的语言系统、特殊的研究策略和特有的规则。因此,学科不仅是一种知识形态,有着特定的描述对象和语言系统,它也是一种社会建制,拥有相应的专业组织体系和结构。
  二、高等学校定位和目标
  1.学科建设的定位。如果说学科的演进轨迹和经济社会的需求是影响高校学科建设的外部因素的话,那么,高等学校的定位和办学条件则是影响高校学科建设的内部因素。首先,高校的定位是学科建设的基本依据。所谓高校的定位是指在科学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根据一个或一组定位特征合理确定学校在某一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高校定位是一个包括层次定位、学科定位、服务区域定位、人才类型定位、特色定位等在内的系统结构,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学科建设。但不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多科性大学,在学科建设中应坚持非均衡原则,在保护性发展所有学科的同时,突出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乃至优势方向。高校所培养人才类型的定位,也影响着学科建设。人才类型划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如果一所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定位为学术型人才,则设置的学科为基础学科,并对科学研究水平和师资队伍、生源质量有较高要求;如果一所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则设置的学科应为应用性学科,由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比较重视实践环节,所以,与应用性学科配套的实践基地建设、设备建设必然将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高校现有的和潜在的办学条件是学科建设的保障。师资队伍和办学经费是学科建设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没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只能流于空谈。而没有一定数额的经费支持,学科建设就无法获取必要的硬件设施,也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到相关的学科点工作,学科水平的提高就失去了保障。但是,学科建设又不能被动地受办学条件的制约。凡是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学科,要作为重点学科,创造条件进行建设。
  2.学科建设的目标。学科建设的定位与目标是一致的,“定位”决定“目标”。(1)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与科研机构的学科建设相比,既要遵循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高等学校的特性。培养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基本目标。在学科建设的目标上,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站在学科的前沿,“立地”就是要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所以,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一定要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服务,包括高质量的本科毕业生、硕士和博士。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又是衡量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志。(2)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目标应当适应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一是条块分割,重复设置;二是布局结构不合理,科类单一的学校过多。这种管理体制显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不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经过几年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基本上形成了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级人民政府统筹为主,条块有机结合的新体制。这对学科建设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3)学科建设的目标,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坚持特色,发扬优势,突出创新,走自己的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点:第一,坚持特色,发扬优势。一个学校的特色是一个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办出特色是办学质量的集中表现与标志。所以,在制定学科建设的目标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学科特色,发扬原有的学科优势,并在对相对优势比较的基础上,去抢占学科的制高点。第二,突出创新,走自己的路。一般来讲,创新有三个发展过程:一是以学习和吸收为主的模仿创新;二是在模仿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突破的自主创新;三是以自主创新为主,直至超越别人。学习、吸收和借鉴别人的东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自主创新。

  三、学科建设中要切实解决好几个问题
  1.要有创新精神。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用创新精神指导全过程,支持创新、体现创新,要有赶超一流的气概和信心,更要有不懈努力和追求创新的毅力和决心。在学科研究上,要有创新的思维,在教学上要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在教学方法上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启迪性,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高水平人才。
  2.要提倡群策群力。高校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关心、参与和努力。具体到某一个学科,就需要本学科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集中学科群体的力量,发挥群体的优势,群策群力,共同探讨,特别是在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时更应如此。其次,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工作,同时还要切实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将整个学科群体带动起来,增强学科群体的凝聚力,加强团队合作,加大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联合,形成学科的群体优势,以发挥高等学校的综合实力,并应充分、合理地使用外部资源。
  3.要注重学科整合。高校学科建设,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断进行调整和整合。特别是合并高校,更应注重学科的调整与整合,要从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有利于保持原有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有利于原有学科氛围的保持和发展等方面出发进行调整和整合,根据已有学科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整和整合规划,分步实施。
  4.要注重产学研结合。在学科建设中,要注重产学研结合。其原因有三:第一,高等学校从单纯进行教学到19世纪中叶德国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到现在的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现在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促成了科学技术的高度结合,这种结合使得相关或相近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日益强化。第三,高校通过学科建设,可在某一范围和领域内形成具有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综合优势,这就为兴办科技产业提供了基础和可能,从而加快学科建设,使高校教学、科研、产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教学来看,教学是高校的中心任务,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使学生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实践、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从大学服务于社会的功能来看,更需要产、学、研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茂林,周积元.高校学科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2).
  2.梁炎,等.现代大学战略管理.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
  3.金薇吟.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再思考.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