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培养大学生不仅需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一些不良现象及高校对于大学生德育管理误区与薄弱环节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探索,提出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不良现象德育管理对策建议
胡锦涛同志2005年1月l7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高校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教育、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行教育,它体现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败是教育”,而教育的失败又主要表现为对德育的忽视。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本要求。我国现有的德育模式概括起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通过“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进行中国特色的政治思想教育,我们把它称为“知识性德育”;其二是结合各科教学内容的先进健康思想而进行的“渗透性德育”;其三是通过党团、学生会、社团、班级等组织进行的“活动性德育”。不可否认,我国现有德育模式在一定的时期从不同的方面发挥了德育的先进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形势的变化,教改的深入,高校中的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课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wWW.133229.Com
一、当代大学生中德育不良现象概述
当代大学生德育主流状况是喜人的,如大学生普遍眼界开阔,知识面广,勇于创新,敢于质疑,对知识对真理的追求锲而不舍、爱国热情高涨等,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沉溺网络、贻误学业
高校学生上网无可厚非,但个别学生节衣缩食,废寝忘食,醉心虚拟世界,彻夜不归,疲劳致死者时有见闻,网上交友传情,你来我往,乐此不疲;搜看黄色电影、图片,不能自拔,意志沉沦。
2、道德伦失、缺乏诚信
个别学生作业考试靠照抄,论文作品靠剽窃,迟到旷课骗老师,要钱要物骗家长,非法传销骗同学。假证大有市场,枪手充斥校园。
3、性格孤僻、心理畸变
从高中的佼佼者到大学的失宠儿,使个别大学生找不到自我,心理失去平衡。更兼物质上的窘迫贫穷,精神上的孤独封闭,学习上的紧张,寻找工作的压力,情场上的失意,同学关系的紧张,重重挫折,无人关爱,无法交流,使得本来脆弱神经雪上加霜,人性扭曲变形,轻者自卑抑郁,重者伤人发泄或轻生厌世。云南大学马加爵惨杀4名室友,北外女生重创同学l7刀,清华学子刘海洋硫酸泼熊,这些事例不能说不是德育工作对此类学生长期缺乏关爱的必然结果。
4、互相攀比、贪图虚荣
个别学生不比学习比吃穿,讲玩乐。穿则名牌时装,男生奇装异服,讲另类,女生染发涂甲,衣服能露则露,追求性感。课堂上手机小灵通声,时有听闻。个别家境富裕的学生三天两头下酒馆,隔三差五要泡吧,心大钱少,暗生坏心。能偷则偷,偷自行车偷电脑芯片内存条等,只要值钱;吧台酒店,不能说没有高校女生陪舞卖笑身影。
5、情感泛滥、非法同居
个别男女学生勾肩搭背熟视无睹,相抱而吻,不躲不让。个别女生每周一哥不以为耻,个别男生朝秦暮楚,屡见不鲜。不可否认高校周边最火的是钟点房,最好卖的是避孕套。
6、思想空虚、偏听偏信
据《南国早报》报道,某大学一宿舍竟有三人从事过法轮功活动,而该校浑然不知,这不能不说是该校德育工作的败笔。
二、德育问题原因分析
当代部分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
1、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道德教育。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一些高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切以经济为中心,花钱上学,大量扩招,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上一片混乱,师资队伍教学设备严重不足,道德教育轻描淡写。班干靠拉老师关系,评先轮流坐庄。
2、模糊以生为本理念,降低成才标准。
一些高校不能摆正学生在高校中的核心地位,重教轻德,重科研,轻教学,对学生中出现新问题不加分析,不作调研。学生评语缺乏个性,评先忽略道德品质。基础教育管理人员匮乏,辅导员地位卑微,素质低下,对学生教育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学长制辅导员找工作忙考研,自顾不暇,对学生缺乏了解,在学生面前缺乏威性。
3、淡化学生个性差异,生搬传统及西方教育模式。
对学生管理千篇一律,不研究个性差异,不懂因材施教,不注重思想交流,不讲心理分析,不会对症下药,延袭传统、西方教育模式,不研究中国特色,不管学生思想动态,不顾形势发展。
4、强化商业竞争意识,疏于规范管理。
高校中教育腐败层出不穷,“北航招生事件”仅为冰山一角。一样的学生,两样的待遇,仅仅只是因为贫富差距,就可住不同的宿舍,配备不同的设备,享受不同的待遇。道德教育也演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助长了部分大学牛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助长了部分大学生贪图享受的奢糜之风,让部分大学生形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丰义、自由主义,导致校园里庸俗成为时尚,实惠成为主流,而理想信念却几乎被人们嗤之以鼻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或者被当作空洞口号,或者被当作出土文物。校园没有一方净土,又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的德育工作呢?
5、忽略教师言传身教,放松正面激励。
学术腐败屡见不鲜,北大教授王铭铭公然剽窃国外教材哄动一时。有些教师更是为师不尊,道德品性败坏,勾引学生,受自由化思潮影响,在讲坛上信口开河,大发牢骚,讲些不负责任的话,也很容易对学生形成误导。有些教师打着思想解放的旗号,干着宣扬资本主义、丑化社会主义的事情。
他们自己没有坚定的社会理想和信念,精神空虚,却又喜欢以精英自居,真是误人误己。大学生正是处于最活跃的青春期,兴趣广泛,接触面极广,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极容易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思潮,受到形形色色的影响;加上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仍然不很成熟,很容易接受一些欺骗性的宣传,对于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并不一定能及时识破,容易受骗上当,特别容易迷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价值观和制度,这正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如果听之任之,那么年轻一代极有可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西方价值观,首先在政治思想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俘虏,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之后就会成为西方国家和平演变中国的力量。
6、强调学生应试教育,弱化情操培养。
在应试状况下,学生以成绩为目标,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家长要的是金榜题名,没有谁来关心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淡漠人际关系对人对事缺乏应有的关爱。
7、注重高校发展战略,忽视挫折教育。
高校发展,大力倡导人才强校。对学生德育培养,忽视挫折教育,缺乏具体构思方案。大学生不是天之骄子,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部分大学生上学难,吃穿难,就业更是难上加难,难在凭关系,凭金钱,不凭能力。中南财大一贫困学生居然长年在食堂靠拣馒头维生,我们大学的助学金都到哪里去了!辅导员在干什么?长期以来,女学生中认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书读得好不如出身家庭好。用人单位,重男轻女,性别歧视,当兵复员可以轻松就业,十几年苦读却报国无门。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志愿者期满归来,居然找不到工作!这些都严重动摇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伤害了大学生的自尊。
三、当代大学生德育对策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远见卓识。2002年月全国政协和人大第九届五次全体会议上,许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为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现状感到担忧。在此前提下,研究高校德育工作已成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1、明确育人目标,探索德育工作新体制。
高等学校一定要明确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要认识到高校德育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前途与命运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统一思想,真正把德育提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的大学生。重视学生德育工作,不仅要加强学校德育硬件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同时要加大力度,强化软件建设,要建立与完善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加强队伍的组织与培养,德育工作要齐抓共管,使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要想德育、时刻为德育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格局,努力使德育工作形成党委领导、党政结合、强化行政、突出自我、强调创新、齐抓共管的德育管理运行机制。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想思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改造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的根基,加强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使其具有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当今,爱国与爱党是一致的,爱党就是爱国,爱国也是爱家。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能正确地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进而树立公民意识、集体意识,自觉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要进一步加强团队精神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奉献精神与协作精神,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建立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针对就业压力与思想负担加重的特点,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辅导,帮助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身心健康。
2、发挥教师育人职能,拓宽德育教育渠道。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学生最为信赖的人,教师与学生接触也最多。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为人、处世、做学问方面的优良作风等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对学生以后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要把学生德育工作当作一项制度坚持不懈的抓下去,注重教学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结合。要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研究如何把德育内容融人教育教学当中,加强学科渗透工作,要以师德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实行学长制可以,但要优化学生辅导员配置,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认真研究德育新课题,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
3、以生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理念,营造健康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环节,是全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教书育人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德育的最佳载体,所谓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园为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就其内容来说,它主要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群体意识,校园文化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专业精神与传统作风,形成该环境中人们共同的观念追求、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校园物质文化为高校德育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空间,校园精神文化为高校德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制度文化为学校营造了一种崇德、砺志、求真、向美的氛围。
(2)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高校要立足营造良好的校园小气候,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弘扬传统美德,表彰好人好事。根据大学生不同时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和特点,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功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与生活情趣,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热爱集体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一种抵制歪风、弘扬正气、鄙视丑陋行为、崇尚精神文明的良好环境。要强化校规校纪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要制定与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德育人”和“管理育人”结合起来,就能促进大学生自觉的抵制不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培养大学生崇高的情操和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要提高学生社团与第二课堂层次,拓宽德育途径,学生社团是培养大学生个性、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发展学生社团要保证其正确的导向。要把基本的道德规范与要求融人社团活动中去,开展丰富多彩、层次较高的社团教育,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要举办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三热爱”为主题的既有思想性又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文体活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大合唱、演讲比赛、知识抢答等形式,充实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增强大学生是非判断能力,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
(3)建立“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打造全方位多渠道的环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抓住育人这个中心,建立教师、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紧抓理想信念这个核心不放。从理解、关心、帮助学生人手,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社会上的德育资源,为大学生树立牢固的健康的理想信念提供优化的环境和实实在在的楷模,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全方位多渠道的环境。
(4)实行德育学分制,设立大学生诚信电子档案。对于如何有效开展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高校一定要关注新动态,研究新问题,勤于思索,敢于创新。尝试在高校实行德育学分制,德育导师制,建立当代大学生诚信电子档案,对于学生德育表现,严格实行学分制,奖优罚劣,并与社会就业市场建立网络互通平台,以配合学校有力开展学生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