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从2007年秋季起,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2011年6月,首届免费师范生学成毕业,岗位落实、就业环境、就业后发展等相关问题随之而来,进而引发了全社会对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培养标准、退出机制等众多问题的思考。免费师范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1.自我定位不清晰。目前,社会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免学费、包分配”的层面。地区不同,认识不尽相同,比较普遍的有两种:一是免费师范生无学费负担,无就业压力,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免费师范生是读大学不错的选择;二是在教育发达、宽绰富裕的地区和家庭,除却浓厚的个人爱好和强烈的人生理想外,一般不鼓励孩子读免费师范生,主要原因是认为影响孩子前途。此外,免费师范生作为学校的特殊人群,其学习和就业受到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关注,使得他们心理压力增大,进而产生角色压力,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2.各别地方就业政策在围绕中央文件展开工作时缺乏灵活性,在结合本地情况制定政策方面存在欠缺。
3.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模式有待完善,具体表现在就业观念、教师素养、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等方面。
4.就业保证和业后发展机制有待系统化和规范化,免费师范生就业后的工资待遇及服务期满读研、进修、培训、晋升、流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不明确,成为一些学生学习和择业期间的后顾之忧,也是就业指导中的难点。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帮助免费师范生进行自我定位,逐渐转变社会公众意识
(1)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入学之初,可根据一定的划分标准,将免费师范生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少数民族免费师范生、贫困地区免费生、发达地区免费师范生等,及时了解不同类别学生的特点、想法,尤其是其中的主体力量——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群体,然后施之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满足他们的个人职业取向,形成自我身份认同,逐渐寻找社会定位,同时有意识地配合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引导毕业生实现两者共同发展的最大价值目标,更好地平衡各地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引发社会对于免费师范生的重视。
(2)建立教育全过程模式,指导免费师范生在每一阶段获得相应的技能,在掌握教学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实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就业技能。
(3)学校进行宣传普及外,也应让免费师范生政策走进社会公众。让公众在了解国家法规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此项政策的实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当地的高中学生在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下,正确选报志愿,减少退出、违约等情况的出现。同时全社会应减少对免费师范生刻意的关注和高调的定位,降低他们的角色压力。
2.各省对于师范生政策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在日后可尝试以国家政策为参考、根据本地区教育状况制定具体的就业指导条例。例如,在教师数量饱和的地区,可适量减少部分毕业生的从教年限;而在教师紧缺地区,可通过优惠政策、提高待遇等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其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3.完善学校就业指导模式
(1)增加专业、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的聘用比例。因目前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且不同于普通在校生,无前例可仿,所以,各校应配备专业、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并对这些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全面了解国家的免费师范生政策,上达下传,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展升。
(2)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可开辟专门版块,聘用专门辅导员,负责本校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监督检查。在保持与教育部免费师范生信息咨询、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基础上,及时在本校各种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各省市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和免费师范毕业生信息。
(3)就业指导人员应定期与免费师范生进行交流沟通,使他们摆正社会心态,克服“等”“靠”等错误思想观念尤其注意引导他们主动结合自身条件和兴趣,在可选择的范围内确立目标学校,积极联络,不可过度依赖国家分配、生源地安排。其中,最好的结果是在毕业前实现双向选择。自主选择就业单位,并在毕业前通过实习等多种交流渠道,与目标学校签订就业协议,不仅有利于个人人生价值和社会贡献的双重实现,更克服了单项分配在兴趣、家庭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
4.引导免费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培养正确的就业心理
(1)预防个别免费师范生在学习和就业期间产生自卑、懈怠倾向。这类师范生可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感觉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因自己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不优越、个人发展空间与展现才能机会不多等诸多因素,心理上开始变得自卑和消极。此时,就业指导人员应尤其注意定期与他们座谈交流,引导他们调适心态,履行义务,实现自己的最初梦想,避免违约、毁约情况出现。
(2)加强免费师范生的道德建设,引导其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就业协议,积极投身教育事业。道德建设的着手点首先是指导免费教育师范生正确解读政策条款,解除就业疑惑。从西南大学最近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师范生明确认识自己的选择,但在政策实施一年后,他们还没有充分了解政策的细节及实施方案,如与其他支教政策(定向生)有;中突,具体岗位落实方案不明等”。这就需要就业指导人员从中耐心解释,并从道德上进行说服,鼓励大家克服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教学条件差、学生基础差、心理落差大等不利条件,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尘露之微。
5.关注已毕业学生的职后发展
对已毕业的免费师范生的职后发展进行追踪寻访。就目前来说,免费师范生的毕业去向大致有直接工作、在职上研两种。针对上研深造,国家专门出台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但对直接工作的毕业生就业后的进修和业后发展还很少有提及。直接工作后继续深造的缺失,对知识结构较高的免费师范生来说,无疑暗示了他们在最合适学习的年龄阶段就此止步的遗憾,成为后顾之忧。对此,可让那些没有机会继续在职上研深造的免费师范生在毕业之后,也可利用寒暑假等空闲时间,继续回原学校或就近选择有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学校进行深造,解决他们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为之后的免费师范生培养和就业指导积累经验。
2011年是首届免费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我们对其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探索,也是为了完善免费师范生的相关条例、规定,积累毕业生就业期间在心理、道德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便今后更好地从事和开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就业、深造等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邓杰论免费师范生较色压力的调适,科教导刊,2011,(10):215.
[2]陈思静,免费师范生从教意向研究,教学与管理,2009,(3):69.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2年3期
作者: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