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大学教育教学管理视角下女大学生教育育人问题研究

2023-12-09 21: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广泛推行,结合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所带来的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女性高等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有利性的转变,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政策、物质上的支持。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除因特殊专业的特定性对性别有严格限定外,高校和专业对于受教育者没有设立性别门槛,女大学生的入学机会大大增加,受教育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上在学校制度、教育理念、行政管理、经费分配、教材设置、学生考核等教育形式方面,没有性别侧重,男女生共享高校教育资源,女性与男性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机会均等。但在平等的表象背后,女大学生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阻碍其发展的因素,突出表现为女大学生教育育人问题,直接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目标与女大学教育育人成效的实现 
  1 高等教育管理视角下女大学生教育育人存在的问题 
  (1)高等教育中存在“性别隐性歧视”。高等教育的对象——大学生是由男性与女性组成的,这就存在一个性别意识问题,性别意识的关键一是性别的平等,二是性别的尊重;在高等教育中性别的平等强调教育机会的平等而非平均,性别的尊重则是强调性别的差异性,承认差异性性别优点与人力资源特点。当前,大学教育中缺乏性别意识,呈现出一种忽视男女生性别差异,体现为完全平均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育人结构和教学课程设置,教育管理体制、专业培养等方面,有意识的性别区分和设计缺失,形成“性别平均主义教育”效果,没有达到预定的教育育人目标。 
  (2)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弱化。女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与男性学生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其基于性别生理而形成的女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素质,对其教育应具有针对性与优先性。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成果表明: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敏感性、承压性较低的特点,但当前高校教育中对于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上处于讨论阶段,没有实际开展起来,现阶段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没有针对女大学生的特定教育,流于男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通讲层面,没有结合女性心理特质进行教育的内容安排与教育形式的优化。 
  (3)女大学生教育激励异化。一是教育的实质性获益不平等,教育最大的激励在于通过教育的获得,依据受教育的程度与水平来获得社会的认可,从而实质性地获得社会利益,但当前社会在吸收大学生时,对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往往不是优先考虑的,性别往往是先决条件;二是教育者在对女大学生进行目标激励时,容易出现降低目标期望值的倾向,使女学生降低了学习的目标与要求;三是激励方式不当的问题,女大学生具有特殊群体性,特别是我国女大学生群体进入90后时代,对其激励要讲究方式方法,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激励还以灌输与标兵式为主,过度的增压式灌输激励不仅不能激发女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适得其反使其厌烦学习。 
  2 高等教育管理视角下女大学生教育育人问题的具体成因 
  当前女大学生教育问题的具体成因,主要是教育性别意识缺失,教育现代意识与方式的滞后与女大学生自身与家庭的教育形塑与目标混乱。第一,在教育性别意识层面主要是高校与教育者没有形成性别意识,特别是对女大学生教育性别区隔化,还处于传统型性别角色意识阶段,将女性弱化非主流化看待,以男性取向为成才标准,致使在教育内容,方式与手段上,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不能针对以女大学生的生理范畴为区隔线而具有的心理特征与角色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诱发了女大学生在接受各种教育上问题出现。第二,教育现代意识与方式的滞后,女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关注专业知识的实用性,教育教学内容上的现代观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宜性,而在教育教学中现代意识与方式的运用滞后,教育者往往遵循过有的经验与认知,进行教育教学,这必然不能起到效果,反而形成女大学生与教育者的代沟,对于教育意义的轻视,而转向通过非学校教育渠道进行自我教育,容易受到误导,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陷入感性认知非理性学习的误区。而方式、方法不能针对当代女大学生的现代心理与意识特点,就会事倍功半,如在进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從理论灌输开始,甚至是家长式的说教,而忽视个案与小组辅导,缺失行为心理与心理行为的互构式教育,这违反了具有独立平等意识,注重感性行为认知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必然不能有效预防、疏导与解决问题,相反激化问题的现象层出不穷。第三,女大学生自身与家庭的教育形塑与目标混乱。在中国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考入大学之后,学生与家庭对于通过教育达到自身的何种形塑与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不甚明了,这点在女大学生层面有较为突出的表现,甚至出现了教育形塑偏失与教育目标缺失,在其看来大学教育成为一种形式过程,丧失了接受教育与认同教育的主动性,出现了盲目性。以上诱因直接导致了女大学生在教育层面的各种问题的出现。 
  3 高等教育管理视角下女大学生教育育人优化建议 
  (1)优化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女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高等教育管理视角下女大学生教育育人发展,教育模式的现代化与和谐化,是主要内容,在当前高校教育资源配置、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中,由于教育性别意识强调不够,在资源配置上混同配置,容易造成资源集中供给男大学生需求,而女大学生需求供给不足,如在体育资源配置、厕所等教辅后勤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表面均等,实际上不均衡的现象,所以应在调研的基础上,实现女大学生对于教育资源需求信息的科学筛选,进而对教育资源进行相应均衡配置与开发,提供缺失资源需求。在素质教育上,针对女性的优点特长与技能弱势,设计合理的素质教育内容,与男大学生进行区隔化的素质教育。总结归纳女大学生从入学、学习、实践实习到就业各个教育环节的女大学生教育规律与特点,探索在教育性别意识指导下,以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女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 
  (2)重视女大学生心理情感教育,建立专业化的教育、疏导制度。应强化各教育主体对于女大学生心理情感教育意识,在教育各领域与环节上渗入心理情感教育内容,并设定考核标准,如评选最贴心辅导员的评选活动,促进辅导员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情感波动,探索做好心理情感教育工作的方法,以此推动各教育主体形成心理情感教育意识,实现对于女大学生心理情感问题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形成认知培养、多渠道教育与专业性矫正相统一的施教体系,以良性心理情感的认知培养为基础,以多渠道心理情感教育为主体,以社会工作为代表的专业性问题矫正为重点,实现现代化与和谐化的女大学生心理情感教育。
  [责任编辑:朱丽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