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性回归

2016-07-02 14: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经历快速起步发展后暴露出诸多教育理念、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澄清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理念,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进而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回归。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革新人才培养传统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契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为学生提供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何在把握创新创业教育核心内涵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新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

 

  1.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人本理念。创新创业是一种极具挑战性、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以及能否创业成功往往取决于个人是否具有乐观自信、坚忍不拔的性格以及提出构想、整合资源的能力。由于每个人所拥有的个性、能力以及观念等都存在着差异,能够满足创业相关素质要求的大学生始终只是少数。因此,开展创业教育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继而做到因材施教。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未能考虑学生的需求差异,试图通过全覆盖、全员化的方式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既不符合学生实际,也未能遵循人本原则,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也不符合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匮乏。创新创业是一个强调综合性、应用性的研究领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仅需要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还要构建教育综合配套体系。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师资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他们有着稳定的工作职位和既定的研究方向,对创新创业教育缺少内在动力,未能投入足够精力,当面临课时要求时不得不临阵磨枪,仓促上阵。这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甚至连创新创业课程本身的教学质量都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对于具有强烈创业动机的学生而言,他们无法获得专业、高效的创新创业指导,而对于那些并无创业想法的学生来说,该门课程便纯粹成为一种负担。

 

  3.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展不尽人意。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创业教育起到内在支撑作用。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效果并不理想。(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的真实性难以把控。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实质性的评估考核机制来加强过程监控与管理。高校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的考核主要通过学生所递交的各类报告书,这样的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片面,难以深入了解项目具体情况,更无法确认相关项目是否如实开展,这使得训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极易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部分学生在申请到大的创业项目后并未如实开展相关的训练计划,而仅靠虚构考核材料来应对项目评审。(2)创新创业大赛以追寻创新性、创造力作为比赛初衷。但目前除了挑战杯等少数高端赛事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往往局限于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与答辩,再加上功利化参赛观念的影响,参赛者往往以应试的心态来对待创新创业大赛,而非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方面的收获,大赛的实际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性回归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回归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无疑将给大学生、高校教育者乃至高校教育体制本身带来一些不适。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初期的亢奋后,我们有必要对其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评估和总结,促使创新创业教育走上理性发展的轨道。

 

  1.深入探究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理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帮助大学生培育创新精神、开发创业潜质,而非应对就业压力的无奈选择或是添加给高校的额外任务。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创新创业的价值理念尚未融入高校教育体系,也未能形成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内核的教育模式。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理念,积极转变高校教育理念,将以往单纯追求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上的全员覆盖转向着力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质,实现从注重传统的知识传授向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转变,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2.理性选择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从西方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高校大学生是否会选择创业以及创业能否成功与他们是否曾经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并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比如,在一项针对加拿大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愿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后仅仅提升了1.2%的创业意愿,而实际参与创业的比率更低。因此, 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理性选择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特别是应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应该将其纳入国家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之中,探索更理性、务实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其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确保国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接受到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前移至基础教育阶段,通过长期熏陶来培育学生的创业素质,提升创业意识;另一方面还应关注到高校毕业生以及未能接受高等教育人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为这些群体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最后,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中,政府应起到宏观引导和规划推动的作用,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制定基本战略框架,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倾斜力度,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配套体系,建立一支具有创业实践经验,拥有创业实践指导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

 

  3.调整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创新业教育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存在教育形式单一,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培养机制未能分化等问题。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入手。首先,需要根据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同需求来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划分,将现有创新创业课程调整为聚焦型与发散型。聚焦型主要是指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来为具有强烈创业动机的学生提供深度辅导。发散型则是强调创新创业教育普及性,提升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其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专业课程的融合。封闭性的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无法激发持久兴趣,因此需要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促使学生将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相互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主动性。最后,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入风险投资,加快产学研模式的发展,建立有效的三方联系,在高校、政府与市场之间形成合力,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系统性、制度性的支持体系,特别是在市场融资、法律服务、行政审批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扶持,从而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与转化率。

 

  作者:许荣伟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 2016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