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实验室的本科生导师

2016-06-30 16: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科生导师制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个性化培养人才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实行的模式已有多种。本文主要对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实验室导师制的意义、方法及完善措施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一、前言

 

导师制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之后相继被一些欧美高校在本科生教育中采用。开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施行之先河的高校,可追溯到1938的浙江大学,由时任校长竺可桢先生倡导推行。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本科教育采用了前苏联模式的学年制,导师制仅用于研究生教育。

 

现今本科生导师制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是近年来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在借鉴国外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本科教育中培养出一批具备潜质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新的工作机制。

 

  目前,各类高校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导师制实行模式已有多种。比如按学习时段划分,可分为全程导师制和年级导师制,按导师工作任务划分,可分为科研导师制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按培养对象划分,则有全员导师制和优秀学生导师制等。

 

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聚集着高层次创新人才,是学校致力建设或发展的重要科研及实验平台,应该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国内在实验室开展导师制培养本科生的高校不多。郑州大学曾对依托于重点实验室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进行了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共性基础+个性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总体框架下,导师制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的重点举措,包括院内导师、校企导师和国际导师等。依托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我院进行了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进实验室学习和实践的探索,寻求培养创新型和个性化的卓越工程师之路。本文主要对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本科生导师制实行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事实上,这仅仅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实验室导师制的意义

 

  ()实验室导师制的必要性

 

  土木工程学科在专业培养中,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需要高校培养出具有初步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等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而传统本科教学以授课型教学为主,生师比例大,本科生接触实验研究机会较少或者相关实验课程难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行实验室导师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到实验室中培养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逐步提高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建设发挥作用。

 

  ()实验室导师制的优越性

 

  土木工程学院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员,多次主持完成多项振动台试验及其他静力试验,具有丰富的实验与教学指导的经验,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素养。在本科阶段,本科生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将成为科研事业储备的人才。

 

实行实验室导师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进入某一方向的研究实验室深入了解与学习。在导师制条件下,导师与学生的距离与关系都有了变化,导师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等,从而能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制定充分体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思维方式,有效引导学生的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人生情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启明灯,同时导师也能够从这种互动式学习中教学相长。

 

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导师,了解导师的长处,学习导师的优点。在导师专业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逐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不断通过亲身实践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学生可以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实践的课堂中也能够有大的收获。实验室导师制为本科生创造了一个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导师服务于学生在实验室的整个成长过程之中,为本科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实验室导师制可行性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实验室导师制可行性有以下几点:

 

  1.实验室导师制可以很好地吻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思想。

 

  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具有完备的实验室以及经验丰富的教师资源,为实验室导师制的开展提供了人才和设备保障。

 

  3.实验室导师在已教授的实验课程经验基础上,具有全局把控学生教育的丰富经验,可以很好地把握学生个性培养的深度。

 

  4.实验室导师制可以弥补生师比过大,教学流于形式的短板,一个导师同时对三到四个同学进行苏格拉底式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5.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同济大学校内SITP创新项目等能够很好地成为参加实验室导师制的学生的训练平台。

 实验室的本科生导师

  三、实验室导师制实行方法

 

  ()教学课时分配

 

  考虑到现有的本科生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的课程安排情况,本科生导师制将共分为54个课时进行。其中18个课时为理论学习,主要是学生与导师之间沟通讨论,分析研究,以及前期导师对实验相关知识的讲授;18个课时为实验实践,主要是学生参与实验室相关科研项目的实验以及完成自主设计的实验;剩余的18个课时为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自主针对相关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及撰写实验报告。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室导师制将于学分制挂钩,目前为必修2学分。

 

  ()教学运行制度

 

  教学运行制度如下:

 

  1.第三学期初,学生根据专业及兴趣,对实验室导师制进行申报。

 

  2.“实验室导师制课程的教师根据报名情况选择录用34名同学。

 

  3.教学活动以34人的小组形式展开。比如熟悉实验环境,掌握实验技能等。

 

  4.学习任务以34人的小组形式开展,针对生活中的某一小问题,进行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阅读与整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5.实验方案通过导师指导、审核、确认可操作性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实施试验。

 

  6.鼓励富有创新想法的实验项目申报创新项目。

 

  7.学生整理实验成果,撰写总结报告。

 

  四、完善实验室导师制的措施

 

  根据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实施情况,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更好地完善实验室导师制这一制度。

 

  1.为避免实行实验室导师制占用教师太多精力和时间,导师可结合自己在研的课题实验项目,进行实验的相关知识讲解以及实验技能演示。不对教学内容板块做统一要求,支持个性化培养。

 

  2.对于导师,进行绩效奖励,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3.对于实验室导师制的课程实行学分制。确保实验室导师制的质量,让学生真正能够从这门课程中受益。

 

  4.加实验室导师制的学生必须在整个课程结束后,完整地参加自主设计的实验。

 

  5.立实验室的应急方案和加强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在实验室的人身安全。

 

  6.本科生实验室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实验室及时调整实验室导师制的内容。

 

  7.随着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方向,实验室不断调整实验室导师制的内容。

 

  五、结论

 

  本科生实验室导师制有利于本科生第二课堂的学习,依托重点实验室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科生导师制能够为在校本科生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能够针对性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并且提高本科生探索未知世界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展实验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培养学生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为利用好重点实验室这一平台,我院将在共性基础+个性培养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框架下不断对本科生实验室导师制进行探索,争取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在本科生实验室导师教学的路上不断前行,为教育教学积累经验。

 

  作者:鲁正 朱毅秀 陈清军 鲁亮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1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