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浅析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2016-04-05 17: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20108月,微软巨头比尔盖茨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做出预言:未来5年,网络将成为最好的学校。仅仅三年之后,大规模网络开放在线课程、微课、在线教育等纷踏而来,在线学习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途径。2012年,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运动,分别由美国斯坦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创立了UdacityCourseraedx三大在线课程平台,在线学习人数已超500万,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2013年国内顶尖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纷纷加入慕课阵营,促使中国其它高校纷纷开始对慕课进行研究和探讨。

 

  1慕课的基本特征

 

  慕课(MOOCs)的英文全称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中文意思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融合,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开放式的在线学习方式。

 

  大规模:即课程学习群体不受数量限制,可以是几十人,也可以是几万人、几十万人;

 

  在线:即课程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依托网络即可进行课程学习;

 

  开放:即课程教学资源、课程学习过程向所有学习者免费提供,并对学习者没有任何学历、年龄等附加条件要求;

 

  交互:即在关注课程资源的同时,强调师生、生生教学互动,关注整个学习过程。

 

  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看,MOOCs还具备了如下特征:

 

  课程学习周期一般1-3个月左右时间,和校园教学是同步的;教师会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去,对学生学习情况非常关注,并且还能够跟踪学生学习的过程。利用计算机自动或者人工的方式,督促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重视人之间的交互,特别是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建立学习者社区,线上线下开展讨论;由电脑自动指派任务和测验、评分,重视学生互评,使自测、计分作业与学习资源无缝衔接。

 

  2MOOCs与传统网络课程区别

 

  MOOCs与传统网络课程的核心区别在于在注重课程资源的同时关注整个学习过程。其次,传统网络课程主要注重提供学习资源而不组织教学过程;另外,MOOCs不仅提供免费的学习资源,还提供完整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在免费获取优质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学习课程内容、讨论交流、完成作业、参加考试、取得成绩、获得证书等。

 

  3MOOCs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

 

  MOOCs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学习者不受上课时间、地点、环境、人数、语言、以及个人学历水平的限制;②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③MOOC课程的视频大多在10-20分钟内,学习者注意力更容易集中;④参与授课的教师平均水平更高,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高水平教师课程;⑤更加注重教学互动,不仅师生互动更加频繁,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也更加丰富。

 

  4慕课对高等教育主要产生的影响4.1大学格局的改变

 

  通过开放课程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自由选择修读名校课程并取得课程证书,这意味着在传统大学教育体制下的大学围墙将被打破,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未来的大学格局必然发生重大改变。

 

  4.2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改变

 

  开放课程提供了全新的翻转课堂课程教学模式,对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带来冲击和启示,促进教师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

 

  4.3学习方法的改变

 

  开放课程给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提供课程学习的全部环节,学生可以按照课程进程规划,通过自主的学习、研究、互动讨论获得知识,这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开展研究式、讨论式的学习。

 

  4.4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

 

  依托大量的课程资源和网络平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课程选择,进行课程学习方案的安排,甚至还能够获得学分,这使大规模的个性化学习成为了可能。开放课程对学习者的年龄、学历层次并没有特定要求,学习者可以依靠平台上持续提供的课程资源,随时进行课程学习,这使终身学习成为了可能。

 QQ截图20160321170216.png

  5慕课带来的发展与机遇

 

  5.1开放课程是中国大学提升品牌、提高知名度的有力举措开放课程的传播范围和学习群体非常广泛。因此,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通过开放课程能够进行知识的传播,不断的提高学校本身的国际地位,所以相关高校都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争取未来能在开放课程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大学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出一批世界一流的开放课程,并被广泛接受和认可,这将对各校进一步巩固原有优势特色、吸引优质生源、增强服务社会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品牌和知名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5.2开放课程是推动中国大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契机

 

  中国大学可以在建设开放课程时,将以往的课堂授课和在线教学结合在一起,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模式,根据需要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交互式学习方式的建立,真正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帮助教师更好的转变其角色,从以往的授课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激励者,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翻转课能符合社会需要;最后,确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原则,教学原则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而不同的教学原则有不同的优缺点,例如以人为本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但对课时和教师水平的要求更高。

 

  3.2提升跨文化交际相关教师的整体水平

 

  首先,健全高校英语教师选拔招聘机制,使学校具有国外留学生活经历的教师比重得到提升;其次,对高校现有教师进行专业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培训,使教师在对其理论全面认知的基础上,掌握具体应用的手段,由此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再次,大学应加大对外教的引入力度,直接为学生提供与外教的交流机会,由此使学生对我国与英国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而且外教的国外经历相比具有留学经历的教师更加全面,这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3.3加大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首先,以跨文化交际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中心组建相关的专业研究小组展开全面的研究和调查,使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体系得到较快、较完整的建设;其次,对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结合我国实情的系统分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详细的归纳,为创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再次,对我国目前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判断,并结合具体的职位需求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使教学模式的实用性得到保证。

 

  3.4扩大大学生参与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机会由于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一段过程,而学生的大学学习时间有限,所以在模式探索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学习的主动性,这在创新型教学模式确定后仍有重要的意义,而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学习的主动性可,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的实际质量。

 

  5.3开放课程是解决中国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数量不足的有效手段

 

  长期以来,中国大学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诸多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数量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这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通过开放课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习时不受到空间以及地域方面的限制,在将国外优质课程引进的同时,进行国内资源共享,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其知识水平,还能够进行师资力量的培养,对学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5.4开放课程是对多维度推进中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支撑

 

  开放课程汇聚了优质教育资源,延伸了学校教育的范围,改变了人们学习的方式,实现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良性互动。通过开放的课程平台,能够切实做好继续教育、远程教育以及终身教育,能够给工程硕士以及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进行提供较多的途径,能够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从而多维度的对人才进行培养,不断的丰富人才培养的体系。

 

  5.5开放课程是实现中国大学在多校区运行模式下集约化办学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校合并等原因,中国大学纷纷呈现出多校区办学的格局,这导致了各校区间教学资源分散、教师课程等水平不均衡、交通不便、教师学生分离等客观问题的出现。而通过开放课程的方式,我们可以依托网络平台,脱离地域和时间的束缚,在各校区间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实现师生实时互动,这将有利于学校在多校区运行模式下的集约化办学。

 

  5.6开放课程是中国大学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国外的在线课程不但种类丰富、数量比较多,其价值观也具以从多角度培养,例如,通过网络等媒介,使学生对英国的文化产生更全面的认知;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相关书籍;学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到外企的实习机会;学校邀请在跨文化交际培训方面较有成就的人士对学生进行定期授课等,随着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学生自主到英国旅游的机会相比过去明显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仍存在诸多途径,需要结合具体的学生情况进行选择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部分大学虽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参与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作用,但受人们认识不全面、相关经验不足、实践培训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仍不能满足社会现阶段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标准,所以对大学英语教

 

  

  参考文献:

 

  [1] 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 孙文倩.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8):93-94.

 

  [3] 刘清浩,郭伟.试论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雪莲,2015,(11):78—8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