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15-12-15 11: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日益重要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三个维度:大学生积极人格、大学生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目前正在密切关注的一个崭新研究领域。它主张凡事从“积极”角度入手,通过关注人的积极力量和发挥人的积极潜能,来帮助人们找到自身的内在力量、善端和美德,从而培养和形成一种具有积极心理学意义的认知品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使积极心理成为大学生的主导心理状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个保证。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包括如下三方面:(一)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二)营造大学生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三)激发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积极人格,Hillson和Marie(1999)通过调查研究后得出积极人格存在两种独立的积极维度:(1)正性的利己特征(PI:positive individualism );(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PR:positive relation with others)。[1]根据积极人格的这两个维度,大学生积极人格体现在:一方面能够接受自我、明确生活目标、明了生活的意义、适应社会环境、应对环境的挑战;另一方面保持与他人的良好关系,这种关系让自己在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帮助,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大学生积极人格既是心理健康的要求和体现,其本身就包含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积极人格养成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因此,积极人格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要职责之一。
  (一)善于发现大学生积极人格力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不足就是对大学生积极力量关注少而过分关注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这种重单一修补功能,轻自我防御的教育模式阻碍了大学生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应该只停留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而是关注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自我力量,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发挥自身积极的力量,增强应对心理困扰和困难的能力。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人格力量包括:创造力;好奇心;心胸开阔;好学;洞察力;正直;勇敢;诚实;热情;善良;爱心;社交能力;公平;领导才能;团队协作;宽容;谦虚;谨慎;自我控制;对美和优秀的鉴赏力;感恩;希望;幽默;虔诚。[2]参照以上积极人格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仔细观察和发现大学生所具有的积极人格力量,对此给与肯定、欣赏、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增强自信心,发挥人格积极力量的作用,增强问题防御能力。
  (二)满足大学生的人格需要
  需要是积极人格形成的动力,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人类的三种相关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3]这三种相关的需要在不同阶段具有倾向性,只有选择性地满足各种需要,个体对自己的发展才能做出合适的选择并加以坚持,形成积极的人格力量。如果大学生的需要没有得到重视和满足,长期处于压抑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做出不当的选择。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马加爵为什么会残忍到杀害自己朝夕相处的室友?是因为他的品质恶劣吗?不是,恰恰相反,马加爵是一个淳朴的、有上进心的农家孩子,但是由于他渴望归属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没有得到同学最起码的尊重,才酿成了后来的悲剧。当然,大学生需要的满足不是对大学生的放纵,而是一种正确的引导,是有一定价值标准的。
  二、激发大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指快乐、兴趣、满足、自豪等情绪,与消极情绪相对。积极情绪使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冲破一定的限制而产生更多的思想,出现更多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美国密歇根大学的Fredrickson把这称为“积极扩建理论”(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5]比如兴趣,它能够为个体提供充足的工作动力,并充分调动个体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能及时使个体关注在生活中碰到的新的相关信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政治功能,一贯使用的说教方式使学生缺乏情感体验、意志锻炼,造成了“知、情、意、行”的断裂,阻碍了大学生寻求资源进一步学习、探索、发展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贵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大学生能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一)激发大学生的内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活动的动机是出于活动者本人并且活动本身就能满足活动者的需要,它能促使个体增强对活动的注意力,提高活动兴趣和满意度,产生积极情绪。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只有在内部动机的激发下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然而,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过多地突出政治色彩、强调教育结果,而忽视了大学生心理过程和需要,没有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困境。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内部动机,这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懂得大学生的心理发生机制,懂得如何引导大学生内部动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一个重要的素质要求是懂得心理学相关知识,知道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内部动机,并且运用到学生的实际工作当中去。
  (二)在实践中体验积极情感 
  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比如,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大学生志愿者们激情洋溢、不辞辛苦,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这是因为在实践中体验到了自豪、满足等积极情感。在这种情感体验中,爱国思想也得到了升华。这说明了爱国主义的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灌输,关键是要让大学生实际行动中去实践这一理念。所以应该提供大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体验积极情感,形成积极思想、行为。
  三、营造大学生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积极的社会制度和环境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构成积极人格的支持力量,而且是个体不断产生积极体验的直接来源。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包括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能使人积极向上,情趣高雅,促使人向积极和进步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人消极颓废,情趣低劣,促使人向消极和落后的方向发展。因此,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将环境中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及青年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各种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作用,以形成促进人们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比如,校园环境的优化。校园环境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所以应该建设一个融生态美、艺术美、科学美和社会内容美于一体的优美环境。总之,在环境建设方面,应该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出发,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积极的情感熏陶和体验,为积极人格的培养创造条件。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促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借用了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以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做了一些探讨。大学生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条件因素,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的人格是关键因素,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促进因素,它促进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这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这三个维度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和整合,才能更好地形成大学生的积极心理。

参考文献:
[1] Lazarus RS. Coping theory and researc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1993, 55(3):234-247.
[2] Faller, G. (2001). Positive Psychology: A Paradigm Shift. Journal of Pastoral Counseling, 36, 7-14.
[3] Seligman, E. P. & Csikszentmihalyi,M.(2000).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psychologist, 55(1), 5-14.
[4] Sheldon & Laura King, (2001).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3),21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