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12-15 11: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近年来,为了保证优秀的困难学生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国家对高校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这一政策也得到了高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就从目前存在的问题谈起,对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以后的资助工作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高校;资助工作;问题;建议
  贫困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的资助制度和扶持政策等,保障所有孩子都有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同年5月,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高校的资助工作能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关系到国家的奖助学金政策能否得到实施,关系到奖助学金能否发放到真正需要的贫困生手中,对于解决贫困生的问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 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及意义
  1 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
  现阶段,在我国助学的途径和方式大致只有两种。
  (1)国家助学渠道。多年来,在政府方面,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和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现已建立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学生贷款制度;以国家助学奖学金为主的奖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制度;临时困难补助制度;减免学费制度。为保证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贫困学生按时入学学习,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还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资助。这个体系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考入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贫困学生。
  (2)民间助学渠道
  “不让一名贫困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是高校助学的宗旨。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不仅要完善高等教育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还要大力鼓励社会捐资助学,也就是民间助学,也叫个人助学。民间助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也更加复杂。从助学主体来说,有的以个人形式,有的以团体形式的:从助学目的来说,有的是无偿的,有的是有偿的;从助学范围上来说,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从被资助对象来说,有针对公办高校的,也有针对职业教育的。1
  2 高校资助工作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资助政策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解决路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为辅;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此外,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学。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高校逐步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总体上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有效落实基本保证了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经济难题.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 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各层领导都非常重视资助工作,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期能够为以后的资助工作提供建议,保障资助工作的有效展开。
    1 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及培训制度
  学校对于资助工作的认识往往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在评的时候忙一阵子,评完之后就搁置那里再也不闻不问,因此觉得需要的工作人员的数量非常少,而且,专业做资助工作的人员往往是辅导员,辅导员的流动性较大,这就造成了有限的人员要审核数量巨大、复杂的资料,因此,做好工作是不可能的。
  另外,由于流动性大,做资助工作的辅导员每两年会换一次,当刚刚熟悉之后就马上不做了,造成永远对于工作的不熟悉。在换人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良好的交接制度,上一个负责人不愿意培训、指导下一个接手的人,这给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 缺乏可量化的评定标准
  高校评定奖助学金的依据一般是老师的认定和同学的评判。程序是学生提出申请,由班主任或辅导员与学生一起组成民主评议小组,最后确定最后的人选。这种评定方式表面上看上去很公平、科学,但是实际上存在弊端,因为老师的认定也不一定公正,学生的投票也会存在“拉选票”的现象,最终导致结果的不公平,尤其是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这更是一个难度大的工作。
    3 信息传递滞后
  学校在传达信息的时候往往是通过层层传达,由学校的资助中心传达给系部负责人,系部负责人传达给班主任,班主任再传达给学生,最终是耽误了时间和造成信息的不畅通,学生还有可能对于班主任的话有疑问,这都造成了资助工作的低效率。
  4 评选程序不科学
  由于专业的资助工作的人员数量少加上没有专业知识的培训,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往往在接到通知之后匆匆忙忙分配名额,然后收集资料、审核资料,最后上报,几乎没有时间公示和详细了解实际情况,导致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的控制。
  三 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 挑选专业的人才及加强培训
  对于学生的了解这个需要专业的人士去判断及认定,学生每年在入学的时候就需要专业的老师去观察、记录,以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信息。另外,要增加工作人员的数量,因为对于学生信息的掌握和对学生资料的审核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工作,工作人员多了,自然有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否则则是有心无力。另外,对于新进人员一定要加强培训,使其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避免不专业的现象导致整个资助工作的失误。
  2 量化评定标准
  在奖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依据工作经验每年都会有学生投诉 ,觉得评定工作不公平,该评上的没有评上,存在争议的原因就是评定的依据不明确。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做到“先小人后君子”,先制定评定制度与标准,而且这些标准应该能够量化和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是否是公平的,然后放在学院网站上,并对这些政策进行宣传推广,让每位学生在评定之前知道申请条件和受助权利,知道自己将在哪些方面去努力。
  这样的一些标准相信学生都会认可并遵从的,只要事先告知,学生都能够接受的,因为我们国家对于学生的补助,并不是对所有人,是对于表现优秀的,而那些违规乱纪的,学习不积极,以玩乐为目的的学生,虽然家庭贫困,但是也不进行补助,任何一个组织都不会愿意花费资金培养无用、违规、没有积极性的人才。
  3 强化网络信息公开
  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信息都可以在网上公开,以便学生查阅信息及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有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在第一时间内把所有的政策、评定方法及申请表、名单公示等内容发布在网站上,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网络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可以让学生能够对我们的工作信任和支持。
  4 采取科学的评定程序
  科学的评定程序能够保证结果的公平,弱化矛盾,保证结果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奖助学金的评定应该严格依据公布条件、学生民主评议、评定小组民主评议、信息公开、监督反馈这一系列程序进行充分体现奖助学金评定的“公开、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 1 ] 陈柳钦,冯涛. 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困境及措施的完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 2006(3).
[2 ] 马胜凯. 英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对我国高校资助政策的启示.沈阳工程学院学报[J] 2009(3).
[3 ] 王小敏. 对高校资助政策的现状反思.管理观察[J] 2009(35).
[4 ] 程育兰. 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J] 2005(11).
[5 ] 江应中. 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伦理性及价值跃迁.江苏高教[J] 201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