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关于高等学校课程编排的几点思考

2015-12-15 11: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高等学校的课表编排工作是高校最基本而又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管理工作,新时期新形势下,编排出科学、合理、高效、周密的课表对于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高等学校课程编排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与方案。

关键词:高校;课程编排;教学管理
  引言:随着本科院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排课的工作也越来越复杂,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是学校得以建立稳定教学秩序和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为建立优良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编制出科学、合理、高效、周密的课表,是教育工作者在高校教学现代化管理的今天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排课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在排课的过程当中也有引入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辅助,较之于传统的手工排课其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使得师资、生源和教学三者达到尽量优化的组合,但是,在实际排课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现代化科技手段所带来的便利,从而成为高校排课过程中的顽疾。①本文将从高校排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为出发点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 应严格按照培养计划制定开课表,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课表的编排和制定是基于学校培养计划的基础来实施的,这是学校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正常情况下,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后就不可轻易更改;但若在编排课表过程中发现教学计划的明显的不足之处,可及时加以修改,按照程序报备修改培养计划,使制定的教学计划更具有可操作性。
  在编排课表之前由各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培养计划,在教学管理系统中按照专业和班级生成出来,安排、调整课程起始周、结束周和排课学时等;确认无误后导出系统,校教务处进行公共课的安排,院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上课教师。②课表的编排者应熟悉教学计划所列的各院系专业、各学院所开设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信息,掌握各院系对开班人数,实验、实践分组人数、教室设备使用类型(如多媒体、语音室、机房、实验室、运动场地等)的需求情况以及任课教师个人情况,统筹协调排课中课程、时间、教师、班级、教室等各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二、建立院校两级排课制度,合理分配资源
  在排课过程当中,公共课和专业课程的编排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课表编排需要学校教务部门和各学院都要配备专门的教学干事负责课程表的编排工作,编排者应当掌握教育规律,熟悉教学计划,了解各门课程的性质和层次。一般课程表编排工作于学期结束前两个月开始, 各学院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公共课程以及师资后,再根据有关编排原则排定。按照公共课程优先的原则,由教务部门统筹安排并布置排课过程中的各段时间点的计划和任务,公共课排定后,专业课程由各院负责落实。最后,经教务处综合审查后,及时把课程表印发给各学院和老师。
  在高校不断扩招学生规模迅速增加的同时,高校的硬件设施和资源还是相对有限的,还存在教室座位数不足、实验室、机房以及语音室等设备不足等问题。排课时就应通过合理分配资源来解决问题。全校性公共课的安排是涉及的学生和老师的范围最广的一个阶段,关系到全校所有专业的各个班级的学生在一起合堂,选课;教室的使用、时间的统筹、课表的编排等都不是简单的数字排序。排课时首先要明确学期开设的课程及周学时数、班级、班级人数、任课教师和对教学场地的要求;全面掌握各类教室、实验室、语音室、课程设计教室、机房、画室、琴房等教学场所的数量、坐位数、多媒体及分布情况。只有对整个学校教学资源有着较全面的了解后,才能达到全面规划,合理分配资源的要求。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计划日益彰显个性化特征,例如,大学外语分级教学排课模式、大学体育学生个性化开放性选课、大学物理实验课预约上课等,这些都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调度方法,以此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
  三、 合理规划排课顺序,确立排课原则
  一般来说,高校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集中性实践环节、毕业环节等几个种类;应该合理规划排课顺序,从而科学地安排课表。③
  首先应当安排的是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该类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涉及面大、覆盖的学生范围广,这类课程的特性增加了课程编排过程中的难度和复杂性;另外公共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难度较大的课程,也需要安排“黄金时间”进行授课,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修读。其次是安排其它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实践性课程、以及辅助性课程等等,由各学院在公共课排定的基础上,可以相对灵活地插空安排,最后,再安排全校性的选修课课程。
  在对课程进行编排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循一些排课的原则,从而使师生上课的达到效果最优化。正常情况下一门理论课不能够连续上三节以上,因为同一性质的课程连续进行三节的授课,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影响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连续上课脑力体力消耗过大,也影响教学效果;学习难度较大或主干课程,应当安排在教师和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间,即每天上午是学生接受知识效果最好的黄金时间。每天下午学生容易疲劳,精力易分散,适宜安排各种实践或易理解的课程,如实习、实验、体育等课程。同时在师资允许的情况下,一名老师同一天授课也不应该超过两个课时,同一上课班、同一门课程一天授课不超过两个课时,原则上不安排连续两天同一门课程;体育课过后也不安排其它的理论课程。另外在晚上和周末一般不排必修课,限选课,周日不安排课程;校选课、辅修课、重修课和课外讲座一般安排在周六或者是周一至周五晚上。课时的分配也应当合理,低于32学时的课程可安排在1-18周或者是9-16周开课,高于32学时的课程应全学期开课。另外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的安排上,也要注意非相关科目的交叉排课,这样也不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从而有利于学生上课效率的提高。
  四、课表预安排后检查调整,排除不当人为干扰因素
  为了使课表的安排尽量达到合情合理,后期的检查调整工作是合理编排课表的最后保障。在课表预排定后可以检查发现漏排、漏报的课程和学生课表起迄周数出错、学时安排有误或同一教室、同一教师上课时间地点安排有冲突等等。排课是一项较复杂的工程,预排定后的复查 在排课工作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现问题后早处理早解决,以保证课表安排的合理性并能够有效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
  在课表编排中还应当考虑到老师与学生的排课需要,课程编排者必须以管理就是服务的工作态度,尊重和服务师生,在编排课表时要拓宽信息渠道,懂得换位思考,经常与教师和学生沟通,充分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对于教师所担任的课程提出的合理的排课要求,可以尽量满足。例如有的教师要求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参加科研活动或者是调研,此时就要注意合理安排周学时以及起迄周序,但也不能在在一天或连续二天内安排很多课时,这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都会大打折扣;有的任课教师身体不便,在安排教室时就应给分配在楼层较低的教室;但由于老师众多,排课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干扰,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排课时运用排课系统所带来的便利,在事后都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再人为的调整。本文认为排课时应根据老师的合理要求进行课程的调整和安排,拒绝很多为了一已私利从而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排课请求,破坏了正常的排课秩序,排除不当的人为干扰因素。④
  综上所述,从高校课程编排各环节来看,高校排课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教学管理工作,课表能合理科学的安排是一个学校能否进行正常教学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应对课表编排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制定好教学计划,改善排课工作的软硬件,加强课表编排者的业务培训,完善课表安排过程中的规章制度等。从而达到建立优良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的目的,使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左兆榕.高校课程表编排四原则.教学管理与评价.2010年第21期.
[2]陈榕坤.略谈高校课表编排的人本化.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5期.
[3]丁明珠.关于高校课表编排工作的几点思考. 龙岩学院学报2007年4月第25卷第2期.
[4]钱涛. 高校课表编排方法探讨.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12月第30卷第12期.
[5]孙思模、郑楠、孙思芳.高校课表编排质量问题研究.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9月第20卷第3期.
[6]陈生钻.学分制下课程表编排若干问题的探讨.高教研究, 2006年第10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