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当前高校“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关系

2015-12-15 11: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的主力军,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社会时代背景、教育管理制度、个性心理差异等因素有了冲突,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相互认同感;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建立激励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基本策略,也是化解他们之间关系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80后”辅导员;“90后”大学生;关系;困境;对策;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频繁的老师,莫丽梅(2010)给“80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为“思想政治的指路者、以身作则的示范者、关爱学生的温暖者、依法育人的管理者和人生规划的引航者”。对“80后”、“90后”这对年龄上相近而角色不同的师生进行人际关系分析,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困境的现状分析
  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是高校师生关系中较为特殊的一种,辅导员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担任的作用更多的是如何育人。原本和谐的“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关系却因为社会时代背景、教育管理制度、个性心理差异等因素而有了变异,甚至是冲突。
  (一)成长背景给“80后”辅导员带来特定的思维与偏见
  1.“80后”与“90”后都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但“尊师重教”、“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思想对“80后”有着更深的影响。尤其当“80后”走上教师岗位,他们更加坚定了这种思想,觉得老师必须要有老师的权威性,殊不知个性十足的“90后”却没有如此僵硬的师生概念,直呼老师名字在“90后”大学生看来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2.“80后”与“90后”在年龄上相差不大,但每当个别“90后”存在什么缺点或出现什么差错时,“80后”辅导员就会给全体“90后”大学生贴上标签,数落“90后”的是非问题,其实这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另外,当前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时,都会优先考虑党员、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异等条件,而且还有年龄限制,所以,在当前找工作不易的情况下能够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胜出的“80后”在进入高校辅导员岗位时会有一种舍我其谁、沾沾自喜的心理。
  (二)师生比偏低,辅导员工作繁琐,学生认同感低
  1.教育部规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是1:200,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还达不到这样的配置,有的高职高专学校甚至出现1名辅导员带500位学生,这样的师生配置让刚走上工作岗位的“80后”辅导员如何能教育好管理好自己的学生?
  2.辅导员工作的繁琐是有目共睹的。有人形象地把女辅导员称为“保姆”,称男辅导员为“奶爸”,当然他们还有“传声筒”的作用。辅导员除了每天的事务性工作外,还涉及党建工作、团学活动、思想教育工作,甚至是教学教务工作,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突发性事件有时让辅导员熬夜不能睡觉。
  3.可在有些“90后”学生眼里,“80后”辅导员并不是那么的完美,他们对辅导员的认同感还比较低。他们觉得辅导员整天坐在办公室是一种享受,至少是在一种高档的工作环境里上班;认为辅导员没有任课老师专业,学历也没有那么高;认为“80后”辅导员与自己差不了多大,于是就没有了尊师的概念;再者,一些辅导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有的学生在校期间换了三四任辅导员,从而导致师生双方互不认识的尴尬场面。
  (三)工作压力、工资待遇带给“80后”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1.“80后”辅导员每天与事务性工作打交道,忙得焦头烂额,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空间,经常会出现抱怨的情绪。有的学校还规定辅导员要给学生开设形势政策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军事理论课、心理咨询课等课程,一些没有经过培训的辅导员就战战兢兢地上了讲台,这会使辅导员感到心虚,而且这与他们之前的职业定位也有差异。另外,在评职称晋升等方面给年轻的“80后”辅导员带来的压力也不小。
  2.在经历两三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后,有些“80后”辅导员就会觉得新鲜感已过,辅导员工作就是条条框框,发展空间也不大,从而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倦怠感。他们不主动与学生交流,随便应付了事,学生不出事情,完成任务就行,为了工作而工作,疏于管理,从而造成了师生关系的淡漠化。加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可怜的工资待遇,让他们对转岗跳槽充满了期待,尤其是现实生活(买房、结婚)更逼的“80后”辅导员像热锅上的蚂蚁。
  (四)经验不足造成“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日益世俗化
  “80后”辅导员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做辅导员之前没有在社会上锻炼过,所以他们教育管理学生的方法也过于简单。一些辅导员在做评优评奖、入党选干部的时候没有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在处理学生寝室问题、情感问题、挂科逃课问题、突发事件时比较草率;一些个性偏外向且比较急躁的辅导员碰到学生问题时会采取激烈、严厉的方式,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语侮辱学生的人格,这些都会使师生关系陷入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另外,当前的送礼风、托人办事的风气都还没有完全杜绝。一些学生家长为了自己孩子能够生活得好、学习发展得好,包括选拔班委、入党、出国等事情,他们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凭真本事去竞争,反而托人帮忙照顾,甚至连寝室床位安排这样的小事也会提前打好招呼,此等做法如果实施,让其他师生知晓还不令人大跌眼镜?师生关系的日益世俗化如此可见一斑。
二、“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困境的对策研究
  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分析,“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富有个性、相互独立又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民主关系,又是一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合作关系。笔者认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相互认同感;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建立激励保障制度,这些都是构建和谐“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基本策略,也是化解当前高校师生关系所遭遇的一些矛盾和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建立合作交流机制
  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主张“以人为本”,即要把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需 要“80后”辅导员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开展工作。首先要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辅导员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辅导员有责任有义务去带好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还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尤其是关系到学生利益的事情,一些原则性的东西不能改变,譬如入党转正时间、获奖学生名单、考试不能作弊等。另外,有些新生刚来大学,还不是很熟悉很适应大学的生活,此时辅导员就要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们度过这段困难时期。辅导员唯有真心实意地付出了,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与肯定。
  “以人文本”还需要“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建立相应的合作交流机制。除了面对面的交谈,“80后”辅导员还可以采用网络交流,通过短信、QQ、人人网、微博、微信等途径进行每时每刻心与心的交流。笔者认为,辅导员在新生进校前就可以通过建立QQ群与新生取得联系,进校后可以通过新生登记表逐个了解新生的信息,还要给自己留出充裕的时间以便接待学生并与他们深聊。辅导员只有掌握了学生的信息,了解了学生的性情,开展起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相互认同感
  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笔者认为可以提倡对辅导员岗位的忠诚度考核,辅导员最好能带完一届学生,在这三、四年里,辅导员要安心、踏实地扎根于这个岗位,不要因为外面的风吹草动就改变初衷。辅导员的规划可以分长期譬如五年、一年、一学期,短期的一月、一星期、一天,辅导员只有做好详细的规划,才不至于每天都浑浑噩噩地度过而不知其所以然。众所周知,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要求辅导员是个多面手,所以,尤其是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专业上辅导员要有所了解和学习。当然,辅导员在做好自身规划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价值取向等内容帮助他们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
  每一份工作每一个岗位都有它的难处,既然选择了,每一位工作人员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对于“80后”辅导员来说,刚开始工作总是比较迷茫,此时向老辅导员多学习多取经比自己埋头苦干要有用很多。虚心向人求教也是一种美德,“80后”辅导员只有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和学生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才能吸引住学生。
  (三)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建立激励保障制度
  想让辅导员认识每一位学生确实存在难度,但辅导员要尽可能地多参与学生活动,多走访学生寝室、早晚自习教室,融入学生的队伍中。而一些特殊学生群体却必须得到辅导员的关注。这里的特殊学生群体包括心理问题学生、贫困生、学习落后生、人际交往困难学生等。据相关调查,目前高校里很多“90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问题,其爆发点经常是在寝室,而根源则来自其家庭生活背景。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干部,布置眼线等秘密方法帮助自己一起收集特殊学生的相关资料,以便及时掌握他们的最新动态,千万不能因一时疏忽而铸成大错。
  每个人都是需要激励的,“80后”辅导员需要得到领导、同事和学生的认可,“90后”大学生需要得到任课老师、辅导员和同学的肯定。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对开展辅导员工作很有帮助。如有可能,实现《教师法》中关于“教师待遇不得低于公务员”的规定,学校老师包括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都会大增。另外,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就是最好的激励。很多时候,辅导员可以鼓励“90后”大学生迎难而上,相信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将会创造一个奇迹。
三、小结
    人际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前高校中“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关系更是值得探索。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在和谐相处之前必然会有小摩擦小冲突,但只要双方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掌握必要的信息源,增强相互认同感,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参考文献:
[1]林锦铌.“80后”辅导员的工作倦怠及心理调适方法——谈如何应对“90后”新生[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38-140.
[2]杨舟.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认同感危机的现状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 2010(6):145-146.
[3]张艳.高校辅导员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作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64-6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