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状况思考

2015-12-15 11: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伴随体育教改持续深入,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体育人才的培育,大量体育人才从学校迈进社会,不过从当前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状况来看,存在很多缺点,无论是从体育教学自身还是大学生自身特点方面审视,需要作深入研究,依照各种发展目标,来制定各种学习法,就体育教学内容、学生管理、体育设施与体育老师培育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构想。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思考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所谓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其次是拥有良好的品格,再次是拥有专业的知识。而要想让人们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高校体育在人才培养中就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强健学生体魄的光荣任务。但是从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仍无法实现高素质教学,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段,增强体育教学,促进其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1高校体育教学现状阐述
随着高校体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求得新的发展,逐步完善,其中最明显的进步就是终身体育的理念走进课堂,走入学生当中,全民健身计划给学校体育带来的良好影响,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使体育工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并在教学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高校体育呈现了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生机与活力。但是从实践的调查中,我们同时也可以发现,高校体育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仍然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阻碍了高校体育的发展,限制了高校体育的进步,不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我国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针对性不强,采取的是统一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年龄和生理上都未加区分。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研究,体育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提高终身体育能力等方面均缺乏很好的措施与办法,对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仍然停留在口号的宣传和形式的夸张上。除此之外,有效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比例小。不能很好地转变学生思想,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尤其缺乏健康教育,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没有养成等。
  2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探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传统体育价值观同“适应社会的必要知识技能”这一新的体育教育价值现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全新教育理念。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始行动,建立体育俱乐部,满足学生和家长对体育的热情。从高校体育课的设置上,我们也发现,体育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扩充,例如传统的武术被添加到高校课程中,满足不同爱好学生的需求,从发展趋势来看,要想适应社会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适时的进行调整,从体育教学的内容的丰富,体育的教材内容的充实,体现体育教学有效且实用的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目的,促进体育教学在社会发展中重要意义的体现。
   3体育教学改革的设想
   3.1明确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承担的责任,树立新型的体育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体育教学所承担的责任愈加重大,主要体现在:首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体育是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立足长远发展,着眼于未来,终身体育观念取代一些教育的观念,把教育的目的放在培养智能即运用知识的能力上。用掌握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自身的锻炼;最后,高校体育的教学思想是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因此,现代体育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身对体育的兴趣,释放自己的才华,从学习中获益,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对体育的热情。
  3.2加强体育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这一问题,理论与实践严重的脱节,过于注重实践而忽略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没有理论,实践将不具意义,身体和身体锻炼,体质和体质的增强,其中有一套很复杂的科学知识。高校教学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组成,需要有自身变化发展的知识,更加需求促进自身实现完美的知识。这就要求高校在体育设置上必须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均衡设置,提高其实效性,增强其针对性,使其具有突出性,提高其指导性,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让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可以促进其自身素质的提高。
  3.3把握实践课程的教学
  实践课程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要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首先要具备健身性,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等级,具有实效性,与社会体育的发展可以很好的过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上,我们必须克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理教学,采用科学的讲解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科学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现代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帮助学生,激起学生努力学习的情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充分的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满足社会对学生的体育需要和学生个体对体育的需要。为了帮助学生尽快的掌握体育课上的精髓,更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并激发学生练习的情趣,教师应讲究教法手段的实效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创造,促进其表达能力的提升,注意发挥他们的个性,教育学生把刻苦锻炼作为磨练自身意志的过程。
  3.4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良好的物质条件是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首先,相关部门要增加对高校体育的投入,提高对场馆设施的要求,最关键的就是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培养更优秀的师资队伍。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高校体育改革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人才的培养与建设,要想发挥为高校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培养大批适应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人才,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打破传统的育人模式,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建立起高校体育改革的科学体系,为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斌星.谈高校体育课成绩评定[M].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6):106~108.
    [2]王则刚.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