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培养对策研究

2015-12-15 11: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普通大学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行为现状的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达到使大学生能够养成良好体育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
      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自动化、电子化和信息化时代,生产和生活的节奏也在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一现实,社会要求人们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强健的身体。【1】大学生作为国家新世纪初、中叶第一生产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他们是国家的栋梁,大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是他们工作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将重点研究大学生对体育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与体育课的态度调查,探索提高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的新途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郑州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安阳工学院和平顶山工学院5所大学不同专业和年级的普通大学生进行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
1.2.1.1访谈法
  对部分调查对象及对本课题有过系统研究的专家进行访谈。
1.2.1.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对河南省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其中大一170人,大二266人,大三268人,大四173人。这中间男生有558人女生有319人。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由任课教师负责,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1106份,回收率为92%,其中有效问卷877份,有效率为79%。本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满足了社会学调查、分析及研究的要求。
1.2.2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分析
表1 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认识来源的调查统计表

体育知识来源

体育

教师

同学

朋友

书刊报纸杂志

学校

宣传

自己

摸索

社会

宣传

电视广播网络

家人

其他

n

278

162

96

81

66

65

55

46

28

%

31.70

18.47

10.95

9.24

7.52

7.41

6.27

5.25

3.19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的实施者,在对大学生体育知识来源的调查中,见表1,其中有31.70%的学生体育来源于体育教师,远远超过了其他来源。可见,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大学生在大学与中学阶段相比有了很大的自主性,也有了很高的素质,更有了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相对来说,大学生接触体育活动仍然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2大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
表2  男女大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掌握的调查统计表

程度

 

很全面

N  %

较全面

N  %

一般

N  %

不全面

N  %

很不全面

N  %

Total

N  %

男生

21  3.76

92  16.48

313  56.09

106  19.00

26  4.67

558  100.00

女生

1  0.31

33  10.34

101  31.66

154  48.28

30  9.41

319  100.00

x2=33.10          df=5          p<0.001

  由表2看出:男女大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掌握的x2检验得知,x2=33.10,d f(自由度)=5,p<0.001,可见男女大学生在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上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男大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明显优于女大学生,这就需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引导。
2.3大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的调查分析
表3  河南省大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的调查统计表

满意程度

很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很不满意

n

45

170

359

249

54

%

5.13

19.38

40.94

28.39

6.16

  在我国的体育教育中,学校体育仍然是体育教育的主阵地,体育课仍然是大学生认识、了解、学习体育最主要的途径。由表3看出:大家对体育课的态度为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总人数的40.94%、28.39%和6.16%,充分说明大家对体育课的满意程度不高,大家对体育课的兴趣不浓厚。
2.4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情况调查
  由调查结果(多次参与的:206人占总数的23.49%;偶尔参与的326人占总数的37.17%;从没参与的345人占总数的39.34%)显示看出:多次、偶尔和从没参与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3.49%、37.17%和39.34%,仍有大部分学生除上体育课外很少自觉参与课外体育锻炼。
3讨论
3.1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加强
  所谓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事业中,对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情感体验和意志态度。【2】我们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求我们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同时使他们清醒的认识体育锻炼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需要,而且是保证人体健康发展和人类正常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说,体育锻炼不仅对社会有益,而且对自己本身也有益处。【3】
3.2开设多样性的体育项目,发展大学生的优势项目
  学校积极开设多样的体育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深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学生共同找出适合学生自己锻炼的体育运动项目并努力发展成为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然后组成不同的兴趣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这些体育运动项目的奥妙,我们也可以在进行这些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时让这些兴趣小组作为指导者,这样他们不仅从中得到身心的满足,甚至得到某种成就感,更利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3.3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引导居民增加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旅游等消费,拓宽服务性消费领域”。【4】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体育正在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人类健康体魄的重要手段。其次,要向他们讲明优、劣运动装备、场地与运动感觉、技术水平的关系,以及需花费的体育社交正成为社会时尚。
3.4学校应大力发展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
  随着大学生体育意识的不断增强,学校体育特别是课外学校体育的形式将呈日趋多样化发展。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设立多种多样的单项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以培养学生优势体育项目。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的成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是未来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向,也是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接轨的有效途径。【5】
3.5转变评价机制
  内容上,从单一性评价向多样性评价发展。评价形式上,向多样化发展。
采用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发展。【6】过去的体育学习评价过分注重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就是过分注重了对学生的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现行的体育教学评价,一般都采用达标和测验的方法,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都不在评价范围之内,过多的注重了客观评价,忽视了学 生个体的先天差异,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爱好、特长的发展。5.10制定合理利用学校的场地器材等设施的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当代大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108-110.
[2]李静.《高校大学生体育素质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92-95.
[3]杨忠伟.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4]房杰.《高校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关于南京理工大高大学生体育行为意识个案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1:62-64.
[5]张志远.我国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2:94.
[6]曹华旭.《浅析体育教学评价》[J].辽宁体育科技,2005: 9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