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云南州市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

2015-12-15 11: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总结了云南省州市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发展具有的优势,分析学科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云南省州市本科院校 学科专业发展 优势 问题 建议
  云南省州市本科院校是在云南省部分州市级城市创办的公立性质的本科院校,2000年至今,先后有玉溪师范学院、曲靖师范学院、大理学院、楚雄师范学院、红河学院、昆明学院、保山学院、文山学院、普洱学院和昭通学院十所学校由专科层次升格为本科院校。升格以后,各院校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有利时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大了学科专业建设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1年,十所州市本科院校共有专业554个,其中本科专业252个,在校生103241人,其中本科在校生76450人,高等教育教师达8175人。[1]
  一、云南省州市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发展具有的优势
  各院校尽管创办的时间、办学条件等存在不同,但从学科专业发展的整体看,有一些共同的优势。
  (一)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优势。十所院校主要分布在云南东、西部地区。绝大部分院校所在地历史上均是中国西南的军事、商贸重镇,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也是云南多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蒙自、昭通、保山自古就分别为滇南、滇东北、滇西的重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丰厚独特的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交相辉映,为旅游、人才培养提供了深厚的背景和宽阔的舞台。
(二)政策扶持的优势。云南省及各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在学校规划建设、师资培训、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给予了直接指导和政策上的扶持。特别是2008年的云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会议召开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以“大决心、大目标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要求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高校内部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势,正确处理政府、学校、市场之间的关系,并加大和加快了重点学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
  (三)学校办学历史的优势。从创办本科时间看,各院校的时间都不长,但是从建校历史来说,十所院校都有着比较悠久的发展过程,如保山学院的前身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在1978年就设置的,已有34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各院校以教书育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各院校的毕业生历来以综合素质强、适应性强,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良好形象,在当地及云南边疆地区,乃至周边国家和地区赢得较高的社会声誉和认同度。
  (四)学科专业自身的优势。十所院校成立之初,就有相应的学科和专业基础,其后建设中呈现出多元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门类齐全。由于多数院校是基于几所学科背景和专业基础不同的学校组建而成,所以学科专业相对齐全。以昆明学院为例,其前身是昆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昆明大学以及几所不同类别的中专学校合并而成,其学科覆盖了经济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0余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达67个。少数院校虽然只在原有师范专科的基础上升为本科,但升格后也在学科专业门类建设上迅速扩展和提升;第二,各具特色。各院校都把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作为工作的“抓手”,经过多年的努力攻关,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如大理学院形成了以医学为主的优势学科,拥有病原生物学、药物化学及药学5个省级重点学科,并且其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3个均属于医学学科门类;
  二、云南州市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贴近度不够。受地方经济发展及多数院校传统师范教育性质的影响,云南各州市得天独厚的条件并没有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中得到充分地利用与发展,学科专业结构还不尽合理。
  (二)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及管理监督机制有待提高和完善。一是部分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上缺乏深入细致的社会实际需求、人才需求预测和可行性充分论证的分析与思考,存在着经验不足、随意性和盲目性的倾向,科学化、长期化的规划不够;二是目前高职专业占专业总数的54%,本科专业为46%,二者的结构和比例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寻求和调整到一个适中的结构状态;三是部分新增的适宜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因宣传不到位或办学条件不足,招生人数过少或招不到学生,而一些传统的专业容易招生,但就业情况不理想,或就业途径狭窄,办学效益不高;四是教育观念意识上还存在“本科教育专科化”的思维定势,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依旧照搬专科教育的模式,不易形成新的本科办学特色,难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三)学科专业建设基础条件有待加强和完善。一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大部分州市本科院校师资结构不够合理的现状依然明显,离本科教育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如:缺乏在全省有影响的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或领军人物,高学历人才依然不足,在很多学科领域博士紧缺,难以引进,许多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在学历和教学水平等方面得到提升等;二是学科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资金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州市本科院校显得尤为突出,地方经济发展落后、专升本过程大量经费投入等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科专业的发展;三是学科专业建设外部环境和办学模式较为单一。
  三、云南州市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发展建议
  (一)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加强对州市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升本院校)学科专业设置、结构调整等问题深入研究,切实摸清云南省州市经济社会和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根据“到2020年,全省教育整体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毛入学率达到40%”的要求[3],明确目标和思路,进行学科专业建设前瞻性、高水平的顶层设计,既体现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又符合云南州市实情和各院校的现状及发展潜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立完善学科专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和完善州市本科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工作的政策措施,对州市本科院校特色学科专业的发展进一步予以政策倾斜和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成立相应的学科专业设置评议机构,宏观管理,检查和评估学科专业设置、专业布点以及专业招生就业情况,从组织上保障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重点扶持区域和行业发展急需但目前培养能力明显 不够的紧缺专业和性质特殊的专业,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需要。
  (三)加强校际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大开放办学的力度。州市本科院校应紧紧抓住国家要把云南建设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战略和云南实施“走向南亚”战略的契机,利用地缘优势,努力创造条件,以空间换时间,加强校际间的沟通和交流,全力推动开放办学。充分利用各院校的优势教学资源,促进人才交流,建立长期的学科专业建设合作机制,共同解决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建立学科队伍共建制度,加强学科队伍之间的联系、交流以及合作承接重大科研项目;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为各院校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信息支持,实现资源共享。
  (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提升特色学科专业的社会影响。目前,十所院校正处在迅速扩大办学规模,努力实现本科专业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时期,因此,要把有助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办学条件优势明显的本科专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重点建设。并立足于地方特点和资源优势,创新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投入和建设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特色学科专业,努力建设好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带动州市本科院校学科专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2]云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R],2012.1.
[3] 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云发[2011]9号,2011.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