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不容乐观。在如此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以温州医学院为例,简要分析医学类院校中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相较于其他理工科类院校的就业优势。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按理说环境类相关专业就业形势应该相当乐观,但因为我国如今还处于发展阶段,环保体系还不成熟,所以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呈现有价无市局面。再加上高等院校的扩招,就业更加困难。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人怀疑环境科学专业开设在医学院校是否合理,因为环境科学是一门理学类专业,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演化规律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的科学,而医学院主打专业是医学类。在看似如此矛盾的情况下,很多人怀疑医学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是否有就业前景。
但我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在注重自身身体健康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居住环境的健康,关于环境的学科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环境类专业在未来势必大有作为。据有关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环保投入将超过日美,达到3.1万亿元,这必将增加环境学生的就业机会,缓解其就业压力。
虽然环境科学专业在医学院校中并非主力专业,但其具有其他理工科类学校不能及的优势,下面以温州医学院为例,简要分析学生就业优势所在。
一、医学院校师资特点
环境科学属于理学类,温州医学院是医科类大学,但其师资力量并不亚于其他理工科类大学。阅历丰富的老师能培养出更出色的学生。我院拥有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教学和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35.29%,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研究生学历(位)占86.27%,博士26 人(其中“海归”博士8人),硕士18人。学院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创新人才为宗旨,重视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建设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目前还与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开展环境科学专业“2+2”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更好地拓展了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
二、环境科学与医学相结合,培养交叉型人才
我院在专业建设上十分重视多学科交叉渗透,在学科交叉中,寻找新的发展点。其实环境科学与医学有相似点:医学生是治病救人,环境科学学生是医治自然为人,两学科可以相互渗透,从而拓宽环境科学的应用领域。所以,我院利用身为医学院校的特性,结合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开设了医用有机化学、实用仪器分析、食品理化检验、环境医学、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毒理学等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相关知识内涵,相比同类理工科学校环境科学专业类学生而言,更增加了学生的就业优势。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发展动手能力
新的历史时代下,某些高等学校以成绩为第一要义,只抓成绩而不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注定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终究不能得到很好的动手能力,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招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本科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差,胜任力不足。所以,我院在建设环境科学专业相关课程时理论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开设了多门动手操作的实验课,如水质指标的测定,混凝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的实际操作控制,还开设了参观污水处理厂、参观垃圾发电厂等实地教学课,提高了学生对实际流程的认识水平。当今社会,只有理论知识是不足以应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的,只有增强实践能力才能在进入社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并施展自身才能,让学生们在就业前就做好自身能力的充分准备,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动手能力,更有效地解决大学生难以学以致用、胜任力差的问题。
四、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的图书资源
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影响非常重大,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带动很多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相较其他专业要大得多,要学要记要背的课目也比一般专业多,因为这毕竟是关乎身体及生命的学科,不能有一丝马虎,所以我院学子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学院教室和图书馆总是有很多人在勤奋看书学习,稍微迟点去就没位子了。受这种良好学习氛围的影响,学生都勤奋学习。而且,我院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丰富,也有多类文献资源检索库,再加上与温大校区地理位置相近,学生交流较多,也可以去温大图书馆查找更丰富的资源,更加增加了其优势。
五、结语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环境科学作为一门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必将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也一定会受到更多用人单位的青睐。综合考虑,医学院校开设环境科学专业是有优势的,其相较于同等学历的其他理工科类学校环境科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强。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培养模式应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根据特色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如果学生能用心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为前行的路途点亮一盏指路明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奋力拼搏,就业前途就将更加光明。
作者:钱小燕 葛利云 邓欢欢 来源:考试周刊 2012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