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的互动及路径探析

2015-12-15 11: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地域文化和地方高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两个子系统,分别以不同形式发挥着文化育人的功能。地域文化和地方高校文化建设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下面临新的挑战,二者的相互交融,良性互动将为各自的创新、发展,形成特色,增强竞争力创造新的动力。地方高校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学术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地域文化依托地方院校的人才、科研实力和大学文化的引领、服务和辐射功能得以传承、创新和弘扬。

关键词:地域文化;地方高校;校园文化;融合创新;路径
 一  地域文化与大学文化内涵
  关于“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周易·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刘向之在《说苑·指武》中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在这里,文化被赋予一种教化功能,通过文化来感化天下百姓。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出的文化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1]不难发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被赋予了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尤其是对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地域文化来说更是如此。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是由许多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构成的。地域文化有人也称之为“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综合,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广义地讲,区域文化是一定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加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2] 按照行政区划划分,中国地域文化可分为:“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滇黔文化、闽台文化、西藏文化、西域文化、松辽文化、蒙古草原文化。”[3]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或精神成果的总和。……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学术文化、活动文化等基本要素构成。大学文化具有神圣性、理想性、学术性、传统性、稳定性、时代性、批判性开放性、民族性和创新性特征。” [4]尤其以时代性、批判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为其突出特征。
  地域文化和地方高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两个子系统。地域文化和地方高校文化虽然属于不同的文化子系统,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是共生和共融的关系。地方高校植根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地方高校文化必然深深植根于一定的地域文化之中,在时间的范围内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学校的发展趋势是融入社会,在走向社会舞台中心的同时,其空间也必将越来越与现代都市融为一体,学校以其古朴、典雅、厚重、执着的人文景观和学术精神向市民开放,带动地域精神文明的健康繁荣,而大学文化是高校形象的集中体现,其形态有着自身规律,以其开放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反作用于地域文化,推动地域文化的重构,是地域文化的标志,对地域文化建设有强有力的高水准的辐射作用。”[5] 地域文化和地方高校文化在遵循自身历史传统和规律基础上实现良性互动,相互交融,找到的契合点,对铸造特色地域文化景观和具有深厚地域特色的大学文化景观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和意义。
  二 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互动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地域文化和地方高校文化互动的时代价值
  “世界性的地域文化在以一种最不平衡的状态开放,选取的多样性被单一性取代。‘美国在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上存在着一种根本失衡……这意味着有一种核心的盲目性。’……‘这种全球化的盲目性正式由于其中一方的强势和另一方的话语缺失所造成的。要扭转这一不平衡的格局,那么地域文化就必须得到加强。”[6] 能够使得地域文化在与全球性文化交融,在异域文化的观照下得以更新的最便捷途径之一就是地域文化依托地方大学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二者实现良性互动,形成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特色地域文化,增强地域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适应性和竞争力。
   (二)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互动的实践意义
  在地域文化视阈下,创新地方高校文化的第四功能——引领社会,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重要实践意义。实现地域文化与地方大学文化互动,有利于提高大学文化育人质量,对培养立足地域基础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斯宾格勒说:“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有自己的‘风景’和‘图像’,‘每个文化的存在都是为了把自己的特性表现在她自己的生命发展的每个细节之中。’”地域文化传统特色、人情风俗、历史典故、地方曲艺、价值观念、心理行为、审美习惯等等文化“风景”和“图片”通过多姿多彩的形式浸润、熏陶着一定地域范围的人群,包括地方高校的师生,她们以不同“细节”展示其顽强的生命力。地方高校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地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并对其加以吸收、利用、改造、研究,凝练成新的地域文化景观,成为地方高校的品牌特色,推动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 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的融合、创新路径
  任何一种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将其他文化的精华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中,不断滋养和壮大自身文化成果。地域文化和地方高校文化也是在相互吸纳各自文化中的精华,并加以融合、凝练和创新并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品格。地域文化和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要找到有机契合点,实现无缝对接,主要从“软文化”和“硬文化”两大方面着手。“软文化”是地域文化或者高校文化中以精神、观念形式存在的文化系统,如地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化中的精神文化——办学理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感等;“硬文化”是针对“软文化”而言的,主要指地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产部分,如自然地理环境,富有地域特色、展现地域人文特色的建筑、壁画等,或者大学 校园里的建筑、景观设计、实验设备、校园网络、课程建设,学科设置等。
(一) 软文化在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交融中的纽带作用
1.大学精神文化建设要传承地域文化。大学精神文化是一种内隐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在历史和地域的影响下,在知名学者的推崇下并经过历代“大学人”共同孕育而成的大学特有的精神财富,它作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等校园生活各个环节,是大学文化建设也是大学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主要由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模式、道德情感等因素构成,又通过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形式存在。地方高校通过对地域文化核心精神的提炼和阐释,引入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的具体工作中,成为地方高校形成特色的新的动力源。如“山西财经大学传承和弘扬了‘崇尚敬业、诚信重义、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晋商精神’,认真挖掘晋商精神的积极内涵,用晋商精神内化为人才培养理念,用‘晋商文化’熏陶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形成了‘挖掘晋商精神积极内涵,培养造就优秀的商科英才’的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征的人才培养特色”。[7]阜阳师范学院地处安徽西北,受到淮河流域文化和中原文化熏陶和浸润、皖北地域,名人辈出,庄子、老子、管仲、三曹等历史名人为皖北文化注入了厚重的人文内涵。阜阳师范学院立足皖北,形成了“厚德、博学、自胜、勤行”的校训精神。地方高校文化从地域文化中获得了地域传统文化的坚实依托,在师生中得以传承,逐渐内化为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塑造了具有地域人文传统的大学人文精神。
2.大学制度文化建设要在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建设中起到规约作用。大学制度文化是为规范和协调大学组织的各种行为制度而制定的与大学组织有关的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则,从属于大学精神。[8] 地方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的组织层面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约,强调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作用,为地方高校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交流提供制度保障。
(二)硬文化在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交融中的纽带作用
1.大学校园建筑要注重融入地域建筑文化特色。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的凝集和结晶,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具体展现,体现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人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感、生活形式、心理需求等,反过来,地域建筑又会对置身其中的人的思想、行为、习惯、心理、情感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一定地域空间内的人文精神的塑造产生重要作用。地方高校的大学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学生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学校学术报告中心、校园雕塑、师生运动场所等,在建筑设计初就应充分考虑高校所处的地域自然、人文环境,把地域建筑文化中蕴涵深厚的地域人文因素充分融入校园建筑中。使其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又充分展示地域特色。黄山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立的本科院校,在校园建筑方面就充分融入了皖南徽派建筑特色,成为皖南黄山地区一道新的风景;湖南工学院在规划设计方面“充分采用了衡阳五岳独秀的衡山、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来雁塔、船山书院等特色和历史因素,结合现代的规划理念,依托自然地形、地貌,将该校建成富含地域人文特色、花园式的山水校园,是一个在校园文化环境中体现地域文化因素的成功案例。”[9]
2.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应体现地域文化精神。优美的校园环境能给人身心的愉悦、精神的熏陶,能够让大学师生在大学校园里体验教育、学习的乐趣,能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大学校园的绿化要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使校园内呈现小桥流水、假山湖畔、曲池喷泉,相映成趣,连为一体。这些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域空间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校园植物的种植要尽量展现地域植物的特点和校园里师生生活特点,比如兰花、翠竹、梧桐、广玉兰等等。福建泉州华侨大学给人深刻印象,其校园景观设计,既富有时代特色,又蕴涵地域特色。校园依山而建,校园内种有闽南地域特色的木棉树、刺桐树、椰子树,桉树、龙眼树、桂花树等等,还有各种各样展现地域特色的花草。校园内湖畔与小桥流水自成一体,独具匠心。可以说,华侨大学内是花鸟草虫、小桥流水、充满地域特色乔木、灌木,果树一应俱全;校园道路设计规划合理,校园大道以爱国华侨陈嘉庚命名,体现了泉州地区的侨乡特色。有的道路以体现地域特色的植物命名,如刺桐路;学生生活区以莲园、刺桐园命名。华侨大学的大礼堂命名为陈嘉庚纪念堂,以纪念爱国华侨陈嘉庚,弘扬海外华人华侨爱国情怀和拼搏精神,又激励着一代代华侨大学师生。华侨大学优美的校园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陶冶,让所有师生在其中体验快乐,体验崇高。
3.地方高校课程、学科、专业、设置要结合地方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丰富多彩、资源丰富的地域文化为地方高校的特色课程、学科建设、特色专业设置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可持续发展途径。地方高校在加强特色课程、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也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培养了大批高质量人才。地方高校可以开设关于地域文化的通识课程,全面介绍,发掘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域文化,热爱学校的深切情感,还可以通过实践课程参观富有文化底蕴的自然、人文景观,参观博物馆,使大学师生在学习、了解地域文化基础上,为传播地域文化做出贡献。
4.地方高校科学文化研究要立足地域文化,放眼全国,高瞻世界。阜阳师范学院地处皖北,地域内亳州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中药材生产、研发地,以此为依托,成立了中药材研究基地,抗衰老中草药安徽工程研究中心,该校还立足皖北,关注淮河文化、中原文化,成立了“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孝感学院利用湖北孝感地区的孝文化特色,成立湖北省“孝文化研究基地”;曲阜师范大学凭借地处齐鲁大地,浓厚的儒家文化优势,成立“孔子文化研究院”;安阳师范学院利用殷墟甲骨文发现地,成立“殷商文化研究所”,出版了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殷商学刊》,在海内外都有较高学术声誉。[10]地方高校在充分挖掘、研究地域文化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充分利用自身文化的开放性、先进性特色在弘扬地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引领了地域文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英)爱德华·泰勒.连树声译.原始文化.[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1页.
[2]王廷栋.基于区域特色文化的大学文化建设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3]李德勤.中国区域文化[M].陕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10页
[4]刘新生主编.大学文化建设(上)[M].泰山出版社2010年1月2版,32-48.
[5]韩承敏.地域文化与校园精神[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1999.(2):48-50.
[6]张明.文艺争鸣[J].2008(5)
[7] [10]曹毓民.试论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特色办学[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9)
[8]刘新生主编.大学文化建设(下)[M].泰山出版社2010年1月2版,305.
[9]张琦.地域文化视阈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培育研究[J].学术探索理论研究[J],2011.(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