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辅导员工作规范化路径探索

2015-12-15 11: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新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及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变化,身处一线的辅导员面临的挑战和要求也越来越多,这也更加凸显了辅导员工作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同时,随着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辅导员们也开始关注工作本身和未来发展方向。目前高校辅导员建设并没有形成一套明确的职业标准、工作程序、管理制度和培养制度等,因此,辅导员工作规范化就成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规范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工作职责、配备选拔、培养发展、管理考核等进行了规定。目前,高校各项任务繁多,对于辅导员来说,更是事无巨细,如何使辅导员工作规范化,保证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非常重要。
一、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现在大学生群体追求与众不同、性格鲜明、个性张扬、接触社会信息量大、情感丰富、有个性、有思想、会创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性。1要当好这些九零后大学生的辅导员,工作上自然会有很大的变化,辅导员的职责越来越大。大部分辅导员“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生活让其对该工作产生了疑惑,也对未来产生了不确定性。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国辅导员工作还在探索发展中,缺乏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重要性得不到体现,角色理解有偏差。当前我国对辅导员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中共中央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辅导员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辅导员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这给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保障。但在辅导员工作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潜藏着一些问题,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工作繁荣的背后是很多任课教师以及部分行政工作人员的不理解,认为辅导员工作可有可无,学生也容易因此受到影响,不尊重辅导员的工作成果,这辅导员无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
  (二)工作内容繁杂,职责不明确。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除了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指导、学生奖励与处罚、入学教育、就业教育、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学生资助工作、学生班级建设指导、学生组织与学生活动指导、素质拓展指导、学生住宿服务、维护校园秩序与稳定工作、学生工作调研等各项工作,可以说,只要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与辅导员有关,同时很多高校辅导员还要承担自身的学习科研以及形势政策课、职业生涯发展课、心理咨询讲座等工作,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生的深入了解和教育工作。
  (三)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动力不足。随着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各项聘任、考核和奖惩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这些制度对辅导员工作的考量与奖励有了界定与规范,但在现实中,辅导员的考核激励机制长期得不到重视,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考核机制的制定与测评没有注重辅导员本身的参与,挫伤了广大辅导员参与考核的积极性,导致一部分辅导员产生了消极情绪,工作上没有了动力,无法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也使辅导员在学生及老师的心目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规范化路径探索
  (一)营造推动高校辅导员工作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高校辅导员工作看似简单,在外行眼中是一个类似保姆的行业,但他们所面对的群体思维更加多元活跃,管理的事务更为琐碎,工作的难度也更大。因此,要在全社会和学校内部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宣传工作。
  1、加大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解。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介增加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宣传,特别是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一些误解误读方面更要增加报道。一方面使全社会了解和理解高校辅导员工作,更好的配合辅导员工作,同时也使全社会能够形成合力帮助高校辅导员解决一些成长发展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增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自信心,使其感受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推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稳定健康发展。
  2、各高校要重视辅导员工作,切实提升辅导员在学校中的地位。针对高校中存在的对辅导员的偏见和问题,各高校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第一,定期开展换位体验活动。第二,增强对辅导员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关注。各高校可以适当提高辅导员待遇,改善辅导员办公、居住条件,为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辅导员工作的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二)明确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制定规范
  辅导员工作内容明确化是高校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的前提。由于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没有实现真正的专业化,出现辅导员角色泛化、角色事务化、角色行政化等情况,导致辅导员工作内容非常琐碎,工作范围、工作绩效弹性很大。因此,高校需要对辅导员的每项工作内容进行明确。
  1、全面掌握辅导员工作性质,准确定位辅导员工作。目前,我国辅导员工作的管理任务较重,许多行政工作又推行量化管理,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往往缺乏硬性要求,外界的各种压力会迫使辅导员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而把真正属于自己的本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一边。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化,学生的个性心理也越来越明显,老式的管理已应付不了日益错综复杂的局面,因此,辅导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员,其次做好咨询员和管理员,形成“以学管学,齐抓共管”的局面,以减轻辅导员日常管理方面的琐事,培养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
  2、细化辅导员工作分工,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我国高校辅导员通常是按照1:200的师生比例带班,有的高校甚至带的学生更多,这样就形成了所带班级的所有问题都由辅导员一人应付,最终使辅导员疲惫不堪,无暇顾及学生的整体发展。面对这种困境,可以通过细化辅导员工作内容,将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分条块管理,分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就业、团学、党建等多个条块,条块分工工作机制职责分明,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可以得到很大幅度提高,也有利于辅导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和辅导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 辅导员工作方法,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辅导员工作涵盖面广,不同的工作采用合适的工作方法会让工作事半功倍,辅导员在工作中会摸索出一些适合学生的各种方法,特别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辅导员的工作方法更加多样,在这种多样性的前提下也需要加强规范化建设。
  1、坚持以学生为本,扎实掌握辅导员工作艺术。“以人为本”的育人方法就是要求辅导员始终本着一切以大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的根本需求为出发点,促进学生思想、学习等全面协调发展。作为辅导员工作对象的大学生,其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多元性、自身较强的可塑性以及对新思想、新观念的好奇心决定了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要不断提高运用各种教育方法的技巧与能力,掌握科学的运用技术。重视大学生的个体特点,尊重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努力在各项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加强辅导员工作方法培训,有效推进辅导员工作开展。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日趋年轻化,成长经历、工作经历、感情经历都比较单一,社会经验、生活体验大多比较简单,对于工作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较为欠缺,缺乏经验。因此加强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培训十分必要。因此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培训工作应该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模拟场景,现场沟通传授,角色体验等方法,让辅导员真正掌握理解辅导员工作方法,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更为有效地推进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孙红.高校教师培训发展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4,(11):90-91
[2]詹明鹏.高校辅导员工作规范化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52
[3]文建龙.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缘起及演变轨迹明[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10-1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