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组织管理工作的反思与创新

2015-12-15 11: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组织管理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大学组织特征的认识和对目前工作的认真反思,认真研究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管理学生组织,以更好地履行对青年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更科学地开展学生组织工作,使之更富文化内涵和社会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组织;学生会;团组织;社团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人力支撑,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大批高素质人才。其中学生组织管理工作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在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和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学生组织管理工作的反思,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组织工作,使之更有内涵,更具特色,更添活力。
  一、高职院校学生组织的基本功能
  高职院校学生组织管理工作目前正逐渐走入一个误区,即活动目的是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开展学生业余活动,片面追求所谓的“以学生为本”。现行学生组织模式离授课需要越来越远,造成“教育教学组织虚位”的普遍现象。形成这一结果的根源在于集权化的组织思想和行政化的组织目标,以及对教育目的的模糊认识和对素质教育的错误理解。在学生组织管理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在理论上明确,学生组织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组织的首要功能即是教育功能,必须发挥教学组织作用。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对文化和技能的传承与创新,而组织为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环境和较大的影响力,因此组织的功能有二,一是对个人行为进行约束,二是对个人心理进行文化内敛。学生组织首先应发挥好文化功能,将文化使命传承到位。学生组织的次要功能是行政协调,即为教育体系的规划、构建、协调运转服务,成为组织系统中能够独立发挥教育组织功能的有机单元。学生组织的第三个功能是科学组织学生团体活动,克服盲目性,使活动更富文化内涵和社会实践意义。
  二、学生组织管理工作弊端的反思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许多工作在探索阶段遇到了问题和困难,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基于对高职院校学生组织基本功能的认识,目前学生组织管理工作最大的弊端是偏离了大学教育组织的特性。首先要明确的是,大学是有其自身运行规律的学术组织,学术性是其本质特征,大学因学术而诞生,因学术而繁荣。大学组织首先应具备学术性特征,糅合象牙塔和服务站两种职能,在组织形态上应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传递和研究知识为主要活动方式,追求自主和自治的学术自由。
  以某高职院校的支教活动为例,活动的主观目的是好的,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打开知识窗口等方面确实发挥了作用。但对于参加这一活动的学生而言,从无数竞争者中获取支教名额,经历一轮一轮的淘汰,规模做的极大,活动影响力宣传的极广,而其支教经历往往成为获取毕业资本,增加就业经验的工具,演变成功利性的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究竟得到了什么?其文化素养,职业技能究竟得到了哪些提升究?支教活动前有没有进行组织培训,活动中有没有进行反思,活动后有没有总结和交流呢?这些都是值得学生组织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在管理各种各样的学生组织时,究竟应该如何把文化功能贯穿地更好?
  三、关于开展学生组织管理工作的新思考
  学生组织首先要符合高职院校的特性及规律,其次还要有各组织的个性特征,形成符合组织个体任务的组织特色。本文就学生会、团组织和社团这几个学社工组织进行说明。
  (一)学生会
  学生会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一般设有秘书处、学习部、宣传部、文艺部、体育部、卫生部、外联部、自律部等各司其责而又相互协作的部门。学生会的活动模式是是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为学校学生和老师提供无偿服务。学生会要做好纽带的作用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如果在校方的指导或协助下组织活动,则必须对学生做好活动意义的宣传活动,把活动开展好,让学生对学生会的工作满意;如果是自行组织的学生活动则需要让校方了解活动融入了哪些学习活动,取得校方支持。
  关于学生会管理的几点建议:(1)经选拔出来的学生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起到榜样作用,并提高工作热情。(2)学校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学生会,做好监督和考核工作,并加强对学生会的指导和帮助。(3)更多地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学生活动,扩大学生会影响力,使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和支持学生会的管理工作。
  (二)团组织
  共青团组织是学校整体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做好高职院校团组织管理工作,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增强团组织的先进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特征,因此团组织的重要方向是引导团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服务意识。这就要求团组织自觉加强团建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工作,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保持团组织的先进性。(2)团员活动多融入实践因素,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增强团组织凝聚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科学文化基础扎实,具备职业技能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职人才,因此在团组织活动中,要注重知识面的拓宽,侧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锻炼团员与人协作沟通的能力,重视职业技能训练。(3)提升团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敢于实践的精神,增强团组织的创新性。一名合格的高职人才还需具备适应复杂社会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团组织应着力塑造力争上进的环境,多开展一些活动为提升团员综合素质服务。例如可以通过模拟上岗、就业观摩等活动让学生对就业形势有更清晰地认识,帮他们确立努力的方向,打消迷茫无助的情绪;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以及学校的重点工作,举办一些大型活动,从而培养团员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写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三)社团
  我国学生社团的历史悠久,它是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社团多种多样,发挥着第二课堂的作用,是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织形式。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健康有 益、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团依然要以文化二字作为指导原则。高职院校的社团不仅要给学生创造锻炼机会,更要走向社会,建立沟通联络的渠道,为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还要走出校门,建立校际联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上文通过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组织的基本功能,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组织管理工作的弊端进行了反思,并以学生会、团组织、社团三个学生组织的角度探讨了关于开展学生组织管理工作的新思考,以期能够更科学地管理学生组织,全面贯彻育人为本的宗旨,提升学生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艺.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组织的主要功能和作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6).
  [2] 温贻芳.高职院校学生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 何智明.高职精神的本质特征及其塑造[J].教育与职业,2010,(23).
  [4] 吴扬.高职院校学生组织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5(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