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对高职院校专利创新工作的思考

2015-12-15 10: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创新是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基于高职院校专利创新工作现状,分析专利认识偏差、专利创新服务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导致高职院校专利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建议通过转变意识、改进服务、完善制度等多种途径,提升高职院校专利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利创新;原因;提升途径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渐呈占普通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之势。创新,是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就是指高职院校竞争力中那些最重要、最关键、最本质的能使整个学校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竞争力,主要就是指人才培养竞争力和技术研发力。创新是提升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的根本,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技术研发力的前提。高职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是能否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不竭动力。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笔者以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专利为例,对高职院校专利创新问题做出若干思考。
一、 高职院校专利创新工作的现状
1、 专利数量偏少,科研成果专利化率低
  对全国高职高专类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专利数据统计显示,高职院校的专利数量明显偏少,专利创新工作远远落后于高职教育总体发展。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专利数据比较见表1。很多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联系密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产学研结合工作,但取得的科研成果很少通过专利的形式予以保护。
表1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专利数量对比

专利类型

高职院校

普通高校

发明

1,606

248,630

实用新型

3,418

70,363

外观设计

2,156

20,093

合计

7,180

329,086

(数据来源:笔者在国家专利局网站检索统计所得)
2、各高职院校在专利创新领域的发展很不平衡
  截止2011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类院校一千多所。这些院校各具特色,在高职教育领域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但在专利创新工作方面,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差异比较明显。以发展水平相对接近的国家示范建设的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例,共获得授权专利3906项,不同地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取得的专利数量差异显著,具体地区分布见图1。究其原因,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各高职院校对专利工作的认识程度与管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图1 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线专利授权的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笔者在国家专利局网站检索统计所得)
3、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对高职专利创新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自教育部于2006年开始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多个领域,包括专利创新工作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对国家示范建设高职院校的专利调查显示,他们在专利创新工作方面起到了明显的引领作用。国家立项建设的100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共获得专利授权1867项,占高职院校授权专利总数的26%。其中专利创新工作开展较好,专利数量居于前十位的示范性高职院校获得专利授权共计2 438项,占全国高职院校授权专利总数的62%,其中2006年国家示范校建设计划启动以后获得的专利授权共计1926项,是示范校建设计划启动之前的3.6倍。表2是专利数量居于前十位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专利情况。
表2 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专利数量

排序

学校名称

专利总数(项)

2006年之前

取得的专利(项)

2006年之后

取得的专利(项)

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519

250

269

2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403

23

380

3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301

49

252

4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248

4

244

5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35

70

165

6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13

64

149

7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7

68

139

8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108

0

108

9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104

0

121

10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100

1

99


(数据来源:笔者在国家专利局网站检索统计所得)
二、 高职院校专利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 对专利创新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专利创新能力总体上比较薄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专利创新工作的认识不足。一方面,高职院校主管科研工作的领导很少关注专利创新工作[2],很少把专利创新纳入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认为高职科研工作不外乎就是发表几篇论文,出版几部教材或者著作,完成几项科研课题。专利创新,那是研究型大学的事儿,和高职院校无关。另一方面,高职教师对开展专利创新工作也缺乏认识。很多高职教师本身对科研工作就缺乏兴趣,很多教师进行科研完全属于“评职驱动型”,从事科研主要是出于评职称的需要才不得已而为之,开展科研活动主要以满足评职称的要求为主,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否通过专利予以保护缺乏了解,对开展专利创新漠不关心。
2、 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专利创新服务缺乏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在专利创新方面提供的服务比较空白。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缺乏专利管理与服务,科研管理部门从来不开展有关专利创新方面的宣传、培训与指导。很多高职科研管理人员自身了解和掌握的专利知识就很匮乏,不能为教师的专利创新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支持。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很少设有专门人员负责专利创新工作。高职专利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现状自然也就不能为高职师生开展专利创新提供必要的引导、支持与服务。
3、 专利创新管理与激励制度有待完整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门制定针对专利创新的管理办法,对教师从事专利创新缺乏规范和引导。教师即便取得了适宜申请专利的成果,也常常因为无章可循,不知道如何着手、不明确专利成果能否得到所在院校认可,而放弃申请专利保护的机会。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量认定办法中仅认可论文、课题、著作等类型的成果,缺乏对专利成果的规定。教职工的专利创新成果在评职评优过程中也很少得到体现和重视。部分有专利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职教师得不到必要的引导和激励。
三、提升高职院校专利创新能力的途径与实施
1、 转变意识,摆正对专利创新工作的认识
  要真正改变高职院校专利创新工作的局面,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提高专利创新意识,在观念上把专利创新摆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提高专利创新意识主要抓三个层次:一是领导的专利创新意识。领导决策层的专利创新意识是推动高职院校专利创新工作的巨大动力,领导的认识提高了,才能对高职院校专利创新进行宏观规划;二是管理层的专利创新意识。管理层的意识是保证高校专利创新工作正常运行,专利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关键;三 是高职教师的专利创新意识。高职教师的意识是影响高职院校专利创新工作的重要因素,是影响专利申请的最直接的因素,这个层次意识的提高,对分清个人作品与职务作品,个人发明与职务发明,以及促进专利申请和成果转让都有重要的意义。
  采用多种方式,持续地反复地对高职院校管理层、教职工及学生进行有关专利创新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专利创新意识。可以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内广播等途径宣传有关专利创新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让全校教职员工清楚专利创新的基本概念和常识;编印专利创新常识手册发放给大家学习参考;聘请专利创新方面的专家学者给高职院校管理层及教师作辅导报告;不定期地就大家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部分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举办有关专利创新内容的专题研讨会。认识提高了,思想重视了,专利创新保护这样一个长期、复杂、层次多、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就会逐步落到实处[3]。
2、 改进服务,优化开展专利创新工作的环境
  高职院校科要组织丰富多彩的专利创新宣传培训活动,可以通过举办专利知识宣传月活动、给学校师生发放专利书籍、开展专利知识专题讲座等多种新式,向高职师生宣传普及专利知识,增强高职师生的专利创新意识和能力。
  科研管理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加强沟通了解,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对专利创新工作的要求与建议。科研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利素养,广泛搜集并及时发布专利领域的参考信息,为高职师生提供专利申请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专利成果较多的高职院校应该设置专职人员负责专利创新工作。在高职教师承担横向项目的过程中,要加强科技合同中研究成果归属的审核工作,通过专利形式对教师的科研成果予以合理的保护。
3、 完善专利管理办法,提供开展专利创新工作的制度保障
  制订专利创新管理方法,可以有效规范专利创新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专利创新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各高职院校应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专利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中应对职务专利的界定、专利权的归属、申请专利的流程、申请费及维持费的承担、专利成果的转化及转化后的收益分配、学院对专利成果的奖励形式等加以界定,使专利创新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落到实处。
  建立专利创新激励机制,能够调动高职教职工投身专利创新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高校推进专利创新工作的有力措施,完善的激励机制对高校科研立项,专利申请及成果转让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应在科研成果认定、科研工作量统计中队专利成果予以认可和奖励,在教职工专业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时,将获得专利成果的人员列入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范围。在专利成果转让转化时,允许发明人、设计人从转让费、许可使用费中按比例提成;如果学校自己实施专利,也允许发明人、设计人从实施专利获得的利润中进行提成。采取这样一些激励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高职院校科研人员重鉴定而轻专利、轻市场的倾向,使科研成果转化与专利保护紧密相连,从而推动专利创新工作健康发展。
  总之,专利创新工作是增强高职院校综合创新能力、提升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提高高职院校的专利创新能力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从思想意识、科研服务、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着手,促进高职院校专利创新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D].西南大学,2011.
[2]何越峰.专利工作热点问题选析[R].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
[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工作总结[EB/OL].[2004-07-12](2012-04-18)http://www.gdipo.gov.cn/old/zwgk/zwdt/20040712195036.htm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