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 提高师资的培训质量

2015-12-15 11: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校企合作是当前改革教师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现状,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探讨了如何把外部推进和内部深化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的师资培养方案。

关键词:校企合作; 挑战和机遇; 师资培训
        随着我校应用英语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业外语类教师加入了商务英语的教学队伍。专业建设目前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教学资源短缺、教学式陈旧和特点不突出等问题,由纯外语类教师向商务英语类教师转型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由于英语教师并非商务专业出身,大多数之前都是纯语言类的教师,英语水平相当的高,但是商务知识相当的匮乏,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基础知识都没有具备。这种半路出家的外行业教师在上商务类的课程时备课量是相当的大。加之之前商务英语并未加入全国专业学科目录,所以对该专业也没有相应的统一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各个学校只是有所针对地设置自己的专业课程与培养方式。做法的不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形下,全国范围内亦尚未形成统一的学科体系与教学方针。现有市面上的商务英语教材选择面较少,知识结构滞后, 课程目标不清晰,偏重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不足,而且专业教师也存在着专业能力、知识程度与教学水平上的差别,整个专业教学质量也不尽人意。
一 任课教师面临的困难及挑战
 商务英语是是个综合性的概念,是由外语和商务交叉产生的新学科,专门研究外语在国际商务领域中应用的规律和特点的一门学科,商务外语泛指围绕国际商务等各类经济、贸易和国际交往活动中使用的外语,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国际旅游、国际商法、国际货运等,具有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该专业所涵盖的内容复杂而广泛,知识更新速度快,而且和实际操作结合非常紧密。随着知识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本专业课程的教师们在获取、创造和运用知识、实际操作等方面纷纷感觉到困难与压力。
 之前,我们在我校外文系应用英语(商务)专业任课教师中做过一个关于“高校商务英语学科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任课教师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的硬件与软件环境、师资培训、本专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方面。而任课教师问卷中普遍认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面临的挑战是自己缺乏经济、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与术语,与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在教材与教学资料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时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间的融合上。关于商务英语师资培训的方面,教师希望加强国内外校际之间的访问学习、国内外专家的讲座和报告与自修相结合,对于培训内容,教师希望加强商务英语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研究、财经商务专业知识等,有效培训时间的回答从三个月到一年不等。调查的结论表明主要是缺乏“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与内涵中》明确指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合格的比例是50%, 而优秀的比例则为70%。如何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 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使我校商务专业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实现双赢,如何打破瓶。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目光集中到了企业身上。积极寻求外贸行业或企业的支持,探询行业发展的变化趋势,以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为了使毕业生学有所用,学习知识与工作能力相结合,我们的教学符合市场需求,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岗位的需要出发。我校也进一步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对学生采取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方案,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到外贸企业去参观见习,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工作职责、人事标准等内容。但是,在进行了一段时期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之后,和许多院校一样,我们同样面临着诸如企业我们逐渐认识到,想要完全依靠企业来解决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实践都是不可行的,不一定每个企业都有时间和资质来关注教育、发展搞教育”,而“承担教育任务的主角,仍然是学校本身”。作为学校教学主力的教师,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如何结合企业和自身的力量,成功而顺利的由纯语言教师转型为双师型教师,走以打造骨干教师为培养对象的“合作式”校企合作之路。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业的新发展给参与教学的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筛选和重点培训才能参与教学,具体要求如下:
1. 任课教师需持证授课。目前我们每学期都鼓励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参加如国际贸易员资格证、单证员、货代员、报关员等职业资格考试,作为担任这些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应该参加并通过考试具备该课程的专业教学能力后,才能参与到专业课程的教学。
2. 教学质量监控。为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系上与学校应该开展有效的、长期的教学质量监控,还可以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到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中来,我校目前已定期开展督导及专业教师互相听评课、期中和期末学生座谈,教学反馈等活动的方式来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并且尽量安排各教师参加公开课的展示、课件的评比等教学活动中去,这一些活动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对教师的项目实践能力要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学课件中往往穿插了很多的真实项目案例需要向学生进行指导和分析, 因此要求任课教师必须熟悉国际贸易实训软件的使用和指导。教师能指导学生按照仿真的实训软件来完成项目设计。因此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实训室的软件并能合理的加以利用。
三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师资培养质量
 专业的发展和建设赋予任课教师更多的职责,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师资进行科学的培养和培训,使商务英语教学真正与社会接轨,满足行业的需求是关键。因此,探索建立和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新模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评估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和师资优势,才能办好专业,使专业在同类院校中有竞争力。
1.借鉴中求发展,构建产教结合的平台
 由于国外的商务英语起步较早,发展较成熟,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职业教育理论,如德国的“双元制”理念、澳大利亚的TAFE培养模式都是较成熟的职业培养模式,他们的核心就是产教结合,教育要面向社会经济,要和企业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合理地利用资源,按照 企业、行业的岗位要求,确定培养目标,设置相关课程,充分利用企业、行业所提供的资源和工作岗位,为我们教学服务。应用英语和其他职业的专业不同,理科类如机电、汽车、信息技术类专业等应用性本身很强,专业和市场经济结合较紧密,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有产出,能创造出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因此相关企业也愿意和这类专业的学校合作,双方共享资源。而外语专业是文科类,是一门工具,而不能直接运用与生产实践,因此在和企业合作时,企业不是特别主动积极,因为给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带来的经济效应不突出。所以我们在选择企业合作时面较狭窄,需要找准合作企业,需要选择那些人力资源需求大,有资金实力、注重企业员工的素质和文化背景的企业合作,构建一个产教结合的平台,而那些处于资本积累阶段,投入人力和资金相对困难的私人企业合作起来就是比较困难。人力资源需求较大的企业才愿意招聘学生去岗位实习和就业,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师资的培养上,这样合作双方都互惠互利才能实现校企双赢。
2. 加强任课教师的职业培训
  由合作企业派出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人员来校对教师进行专业课程的培训, 并结合真实的案例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实践。课程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着重提高教师的上岗能力和项目实践能力。并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师考核,加强对教师教学针对性的监控。根据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由合作双方开展研讨,或者邀请专家学者以讲座的形式来进行教研指导。坚持让教师要走出校门,每年的寒暑假应该轮流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使教师熟悉外贸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了解外贸流程,通过一线工作岗位的锻炼,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能得到提高。学校让外出锻炼的教师将各自的心得、收获,以及企业提供的学习、培训资料相互进行交,逐步完成对原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授课方式的改革与完善。鼓励教师将所学、所得运用于学校的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课不仅光是依靠教材,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给学生分析现实工作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针对性。
3. 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
  综合职业素质主要是指教师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教师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师资培训和教学的实践得到锻炼,而科研实践能力则随着项目实践的锻炼能够得到提高, 并在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中使教师的指导能力得了相应的提高。因此任课教师应该以岗位需要和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合理谨慎地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将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课堂,加强模块化教学,采用“交际法”、“案例分析法”、“项目导向法”、“情境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结合有效的教学考核体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编写相应的教学讲义,加强自身的教学科研综合能力的发展。
  因此坚持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培养“双师型”师资是我校商务英语教师资培训关键。建立稳定充足的校外企业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提高师资培训层次,打造一支敢于面对挑战,实践能力的教师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宝立,人文教育: 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J ].中国教育报,2007.
[2] 张楚廷, 素质: 中国教育的沉思[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3] 《国际商务研究》[M].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2012.2
[4] 陈莉萍, 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