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改进高校公关礼仪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2015-12-15 11: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高校礼仪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为使高校礼仪课教学能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现今礼仪课教学存在的不足,通过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总结,提出相关完善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提高;礼仪课;教学;效果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大学生的高等学校,在礼仪课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既要教育当代大学生继承先辈们优良的德育传统,又要教育他们学好与公共关系和社交礼仪等方面有关的科学,通过礼仪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进行自身礼仪习惯的培养和个人形象的塑造。为了更好的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礼仪课教学特点,应对礼仪课教学中现实存在的不足,及时的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 现今高校礼仪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  目前普通高校所开设的礼仪课程,教学内容涵盖各类礼仪常识和社交基本理论,课程内容上的难度不大,没有比较深奥的理论或原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简单枯燥。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又通常局限于照本宣科的教导学生怎样做,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听课很难投入其中,很难实现预定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调
    在高校礼仪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教学模式中往往只能采取传统的“书本、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对于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礼仪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单调枯燥,很难让学生对教师的讲授保持兴趣和产生共鸣,所以会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和精神懈怠,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较差。
    在教学方法上个别教师只是采用理论讲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或者是只是象征性的进行示范,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实操的内容较少,且只能在课堂上进行,无法模拟较为真实的社交环境,使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无法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教学效果大大折扣。
   (二) 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提高
    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对于“教书育人”的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个别教师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难以制作出即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又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水平课件;由于理论教学内容安排过多,导致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和分配不甚合理,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情况出现。
    教师个人的实践能力不足,特别是个别承担礼仪课程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没有从事过相关礼仪的工作,无礼仪相关职业背景,自身没有相关礼仪的实践经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礼仪实践操作能力,更谈不上指导与示范作用。
   (三)课时安排较少
  礼仪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时尚礼仪等,内容较多,而且各种礼仪都有不同的由来、要求和具体的使用环境,由于现有的礼仪课时相对较少,造成教材内容的讲授难以全面、细致;内容上的主、次区分,难以取舍;实践环节的安排也是捉襟见肘。
    (四)考评方法存在缺陷
    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考核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以往该课程的考试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即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本门课程的学习水平和成绩。“一卷定成绩”的单一考核方法,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融会贯通和动手实践及应用的能力较差。失去了礼仪课程学习的意义。
   (五)相关配套设施缺乏、教学条件有限
  为了使礼仪课程实践教学达到良好效果,课堂模仿和实践动手环节的设定与模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比较起实际和真实的礼仪环境来讲,就相形见绌了。教学硬件设施的设置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是礼仪课教学实践内容开展的基础。
      二、完善的方法与对策
   (一)提升对于礼仪课程开设重要性的认识
    开设礼仪课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人的社会行为规范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更深层次是对于个人人格和品德的塑造。所以,应该将礼仪课程的开设和讲授作为现今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升的路径和方法之一。使学生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基础上,思想道德水平也得到提高。
   (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礼仪课教学方式、方法
  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公关礼仪课教学有必要改变单纯传输、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积极探求适合礼仪课课程特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即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深思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礼仪课教学中,常常可以在讲授完理论基础知识后,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与本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师针对典型案例设置几个思考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解放。
   (三)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提高
    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课堂教学中的传授者和引导者。根据礼仪课程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任课教师要通过学习培训活动和参与各种教学相关实践活动,积极的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好经验、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在礼仪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用文字、声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生动的图像、可展示的视频、能够进行多种特效演示的文字和详尽、具体的声音,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例如:例如在讲“仪态礼仪”时,可以将站姿、走姿、坐姿、致意、鞠躬等标准仪态的图片通过课件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真切地了解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以加深印象,规范自己的举止。在“电话礼仪”中,可以通过声音文件的播放,让学生依照标准模仿学习,尽快掌握相关礼仪的实践尺度。  
   (五)将多种考评方式相结合
    礼仪课作为一门应用性 很强的学科,礼仪课程的考核应该更着重于对学生使用礼仪规范的情况进行检查,注重礼仪课程考核标准的全面化、考核方法的多样化、考查目的实践化,所以在礼仪课成绩考核和评价中,除理论考试外,实践环节考试也应当占有一定比例,以学生实践礼仪内容,如:礼仪行为演示、社会礼仪活动参与等作为课程实践部分成绩考核内容。
   (六)为礼仪课程的教育、教研活动的交流提供平台
   根据礼仪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特点,适当增加礼仪课学时和教研活动,使礼仪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得得以完整体现,学生的礼仪相关知识储备得到增加,为将来的礼仪实践和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行为基础。
   同时,组织开展礼仪课教学教研活动,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礼仪课程的内容、教法、实践等环节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促进礼仪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