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傈僳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对策

2015-12-15 11: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初步分析了傈僳族学生在学校学习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傈僳族学生; 学习特征; 教育对策

      笔者曾经通过相关课题对云南省腾冲县猴桥、滇滩、明光三个边境乡镇傈僳族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傈僳族学生的学习也进行一些调查。
  一、傈僳族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们发现,傈僳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学习各方面基本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进到学校也很快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与汉族或其它民族的学生也能融洽相处,但其在学校的表现仍具有一些独特的地方。
  第一,傈僳族学生较为诚实、勤劳,遵守纪律,自尊心较强。傈僳族学生对教师对同学都很坦诚,很少有说谎话的现象,也很少有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劳动也比较积极。但其自尊心相对要强,对批评难与接受。在许多小学中学都有这种情况:教师如果不注意教育方式,态度过于严肃或话说重了点,就会刺激到学生跑回家里不愿意再来读书。
  第二,傈僳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往往呈现两个极端,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的表现也非常良好,名列全班甚至全校的前茅;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表现的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高,比较贪玩,不在乎学习好坏。分析他们的学习成绩优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有一定的理想和对现实的追求。在猴桥民族中学我们与部分傈僳族学生进行了座谈,了解到学生一些朴实看法和想法,如“我来学习主要是想今后当老师,因为老师天天看书,有知识,对人也好”;“我学习是为了以后做医生,我们那里缺少医生,医生的医术不好,好多病都治不好”。从中我们可了解到傈僳族学生在学习上是有一定追求的,而且还较为现实。二是家长的支持,在学校表现好的傈僳族学生,大多数家长相对也较为关心和重视子女的教育。三是学校、教师的关心和鼓励,事实上对于傈僳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学校和教师的付出要远远超过一般学生的几倍。
  第三,傈僳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傈僳族学生爱唱爱跳,音乐、体育和美术的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特别是傈僳族女孩子的音质先天性较好,歌声十分亮丽动听,在我们走访的所有中小学里随处都可听到她们优美动听的歌声。
  第四,从学科内容来看,傈僳族学生大多不喜欢诸如历史、地理和政治之类的课,问起原因他们觉得这些课虽然上课听得懂,但总是背不得。而对于英语这门也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他们却挺喜欢,觉得不难发音也有趣。
  第五,双语教学情况。我们理解腾冲边境地区基础教育中的双语教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它主要是借助傈僳族本民族的语言来认识和学好汉语,当地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称其为是“傈僳族语辅助教学”。它具有一些明显的地方特色:一是腾冲边境地区的语言不仅是傈僳族语和汉语,而且还有一些地方方言,这些方言尽管以汉话为主,但音义差异很大,还夹杂很多缅甸语,因此在教学中常会出现对某一词或句的认识理解往往要用二、三种话来解释。二是主要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傈僳族儿童在7岁以前大多不会听和讲汉语,因此入学后第一年的学习特别需要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来翻译辅助才能弄懂和认识汉字,双语教育在此阶段的压力相当大。
  二、教育对策
  根据傈僳族学生的特点以及边境地区的实际,调整课程内容结构,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傈僳语是傈僳族交流的工具,也是其本民族认同的象征。腾冲边境一线的傈僳族为非主体民族,日常生活生产中均讲本民族的语言,但只有极少数的人会识或写傈僳族文字,在基础教育过程中也采用着双语教学形式,而且具有很重要的位置。小学应以汉语为主,傈僳语为辅,中学则以汉语为主进行授课。学生入学前绝大多数是在本民族语言环境中生活,到了入学年龄,仍只会讲傈僳语,入学后立即学汉语,语言障碍使得学习汉文的难度增大。善于使用傈僳语辅助教学,能有效地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使课堂气氛活跃,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利于思维激活,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第二,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分层教学。边境一线中小学的班级管理多为傈僳族学生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混编在一起,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增进民族间的团结。但因部分傈僳族学生的基础差,所以无论在完小还是在初中,都应根据学生单科学习能力状况和学习目标的不同,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调整学科知识,做到稳步推进。学生打好了基础,对学习不再觉得害怕,以后提高才有希望,同时也能避免部分学生的流失。
  第三,傈僳族学生在“音、体、美”方面极具天赋,现实的情况是缺乏相应的教学设施和专职的教师,所以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投入,让学生在学校能发挥专长,感到学有乐趣,愿意到学校读书。
  第四,升学型的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与边境一线傈僳族的现实生活,尤其是经济生计没有多少联系,很难帮助受教育者在经济上获得直接的好处,使部分傈僳族学生失去求学的热情与愿望。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搞好民族教育结构调整和改革,充分把学校教育与当地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小学阶段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初中阶段后,教育则要与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的需要相联系,真正把知识同劳动、职业技术教育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 哈经雄 滕星. 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 李茂林.傈僳族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民族教育研,1997 (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