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探讨如何在高等数学中加强应用性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学;应用性教学
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它具有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高职院校因为生源的成绩相对较低,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并对学习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再加上现在社会阶段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加现实,导致学生对于与专业联系不是很紧密的课程不够重视,作为基础课和工具课的高等数学的教学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一、数学的特点
1.数学课程的特点
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它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有人称它为探索和发明的乐土,是思维的体操。同时,数学也是一门充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科学,数学中充满了直线与曲线、有限与无限、连续与间断、近似与精确、收敛与发散等丰富内容[1]。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2.数学教学的特点
中科院李大潜院士指出:“如果将数学教学仅仅看成是一般数学知识的传授(特别是那种照本宣科式的传授),那么即使包罗了再多的定理和公式,可能仍免不了沦为一堆僵死的教条,难以发挥作用;而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就可以由不多的几个公式演绎出千变万化的生动结论,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威力。”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言必有据、论必严谨的良好思维品德和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思维、逻辑推理、归纳、判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具有为专业课服务的特性以及解决和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即它的应用性。
二、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具有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李大潜在文章《学数学目的不在定理和公式》中说:“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的数学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继续发展的潜能,但这必须与职业教育的特点相适应。由于职业教育具有就业教育的属性,所以职业教育必须“降低理论要求,重视技能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应用意识” [2],这就要求增加实训、实践环节,同时相对压缩文化基础课的课时,在压缩课时的情况下,如果数学教学仍强调数学的学科性,强调自身理论的系统完整,那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将难以实现。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如何正确处理数学这一古老学科所特有的科学性与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性这一矛盾,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数学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地位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主要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一般是适合一线工作的某一岗位或是岗位群,这一工作性质就决定学生就业的凭证是“技能”,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要求高等数学综合知识覆盖面宽,但对理论知识不需要太深[3]。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看,未来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数学基本理论与常用的数学方法,因此,数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主体是学生,把课堂教育学习和直接动手的实践经验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3]。
高等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和应用能力,一方面可以满足后续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四、数学教学的应用性问题
1.转变观念
国内外数学教学改革的总趋势表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正成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数学教材的处理上,历来也都遵循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而不是片面地追求系统和严谨。国外的“能力教育体系”(简称CBE)理论也越来越被国人重视,该理论适用于职业教育,它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采取“必需”和“够用”的原则。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突破传统学科本位论的影响,突出能力培养的主线。
2.加强数学教学的应用性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高等数学教材在根据专业选择合适的模块之外,还要注意高等数学的应用性体现。
首先,根据不同专业确定数学的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机专业的数学可以降低微积分部分的教学内容的难度,但除了要讲授线性代数的内容外,还应增加数理逻辑及图论的内容;对无线电技术专业,这些内容可以不讲,但是微分方程及傅里叶级数的教学必须加强,而管理专业必须讲授概率统计等。同时降低理论难度,增加其实用性,教学内容中可以删除一些过于繁琐的推理及证明,以及一些相对陈旧的概念和方法,压缩一些论述,用既准确又简单的直观描述代替某些数学概念的叙述。
其次,应用性的实现,应以教材为载体,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以成绩评价为支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加工、处理和再创造达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中注重科学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数学概念的来源和应用,再现数学重要概念的产生、发展过程,让超越现实的数学概念回溯到它的源头,从而使抽象数学现实化,并揭示其本质。数学来源一般都蕴含数学思想,反映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展现概念的本质,即知识的内在联系,原理的形成过程,思想方法的提炼,理性精神的体验等。
再次,还可以在教材建设中加强应用实例。通过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来引导学生有效的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社会实践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科自身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来自无限发展的现实世界,数学本身即是一个丰富多彩无限精美的世界,娴熟地掌握数学思维和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会使我们的思想能被准确有效地
表述,结果更加完善。
结果语
信息时代,数学显得越来越重要。美国将具有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为“素质的五条标准之一”,瑞典的课程标准认为“数学课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获得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的同时,更要加强数学的应用性教学。
参考文献:
[1] 代伟. 浅析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14 (3): 115-117.
[2] 顾荣.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J].才智2011, (29):115-157.
[3] 刘楚源.基于高职课程建设特点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创新[J].职业时空2010, 6(2): 11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