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浅析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5-10-04 14: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大学生
 论文摘要:深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必须把大学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两个对象的基本特点联系起来,一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时间性、发展性、人本性等特点引导大学生系统、完整地学习,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彻底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理论思维高度发展、关注社会实践、多元价值冲突的矛盾心理以及面临的生存竞争等特点来组织教学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解决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彻底拼弃教条式照本宣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逻辑起点有两个,一个是教育的对象—大学生,另一个是教育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面临一系列的困境,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这两个逻辑起点,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点和当前大学生的特点。没有掌握前者,造成我们的教学内容系统性、完整性、发展性不够,教条主义严重,没有掌握后者,造成我们的教学针对性、启发性、实用性不强,形式主义盛行。因此,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必须掌握这两个特点,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实践性、发展性、人本性等特点引导大学生系统、完整地学习,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大学生理论思维高度发展、关注社会实践、多元价值冲突的矛盾心理以及面临的生存竞争等特点来组织教学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解决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www.133229.coM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深化教学改革。
一、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整体性的特点系统、完整地理解、分析、总结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和新动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方式的一般科学,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人生、把握人生的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另一方面表现在它是总结当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却又对各门具体科学具有指导性的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高度发展,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理论既有兴趣又有能力完整把握,因此,并不满足于简单知识与理论,更不满意教条化的、教训式的教学。我们只能系统、完整、科学地引导学生整体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用理论的深度来吸引学生。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简单化、教条化、学科细分化,把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分解之后进行教条式、知识式地教学。讲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要么就用一些套话、空话来应付学生,“这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这是形成共产主义信仰的需要”;要么就以形式主义的方式来恐吓学生,“这是必修课,如果不过关就不能毕业”。虽然每一句话都不错,但是,由于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教育,这些话被学生理解成了贬义词。
现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代大学生以其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注视着或享用着甚至直接参与研究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他们用自己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去理解这些新成果,去评价这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作用,然而,他们也会面临许多困惑,他们不仅要直接面对这些新成果,也要从科学与人、科学与社会等方面来认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各种作用,从方法论上去看待现代科学技术的实践和创新。因此,我们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释、评价新的科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来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教条。

而我们大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都是在过去的分科教学理念指导下培养出来的,知识分类细化,专业而精深,多数理论课教师知识面不广,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缺乏了解,要用它来进一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指导性,显然有困难。这样就必然造成大学生错误地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了,满足不了他们求知的愿望。我们的教学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来解释当代科学,不能与当代科学融为一体,不能对当代科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那么,就成为过时的教条。这是当前不少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的一种根本原因,而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而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以及多年以来的教条主义教学所造成的。
二、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特点,联系当前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解决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与他们联系紧密的具体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产生的,实践性是其本质特征。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人类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加以深刻理解。
大学生处于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关注社会层面的人及其整个人类社会层面的人的因素比以往时代偏少,但是,并不等于他们不关心整个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的实际生活问题。实际上要引导大学生在关心社会、人类生活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来关心自己个人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不关心个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键在于站在什么层面上来关注这个问题。
以人类社会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既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主要动因,又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虽然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与现时代有很大不同,但是人的问题、人类社会的问题始终贯穿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始终,只要人的问题存在,只要社会问题存在,我们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我认为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涉及到的资本主义的存在和社会主义中的基本问题,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来解决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的依据的观点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因为他们的这种言论的背后实际上潜存着一个逻辑推理,即马克思主义只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这是一种机械的、教条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要把一般理论与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及国际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用来分析和解决具体的问题。毛泽东曾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当今,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问题,为以后直接参加市场经济的建设打下基础。但是,受市场经济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影响,学生对用的理解存在一些片面的倾向。因此,理论课教学必须注意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理论课程教学,不能简单地将理论与现实作比照,讲清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侧重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

邓小平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是“要精,要管用”。“要精”指内容要精简,要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要管用”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引导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这是我们今天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指导原则。
三、站在一定高度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引导和整合当今的多元价值,解释、分析不同价值观冲突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要求教学在多元价值观下关注国内外研究的新进展,摒弃教条主义。大学生处于价值整合和信息开放时期,要求教学要开放信息,提供丰富的信息以及多元价值观以供学生斟酌、鉴别、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也是发展着的科学,它必然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生命力的原因所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一方面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有了更加准确的理解,另一面又使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8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中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今天,改革开放的一些成功的经验仍然需要我们去概括和总结,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认识,作出回答。因此,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兼收并蓄,拿来为我所用。
近几年来,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对西方的各种流派的理论较为热衷,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深人的研究,特别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条件下的发展的研究缺乏,往往介绍、引进西方的现代、后现代流的理论、观点比较多,在考虑为理论教学和宣传服务方面显得不够,急功近利,什么流行就去研究什么。这样一来,就很难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很难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动态,结果导致科研和教学后劲不足,难以满足学生掌握更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要求,难以用马克思主义来解释、说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流派所面临的新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被现在的教学所消融了。按照法国思想家德里达的说法,“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知道与否,他们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思想界的影响和魅力是永恒的。
四、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本性特点分析、解决大学生的人生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存的关心,要求教学要以人为本,关心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大学生处于从理想走向现实的矛盾冲突中,是人生烦恼和矛盾最集中的时期,要求教学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解决他们的人生具体问题。
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面临着教学要求深人了解学生的实际与深人不够的矛盾带来的挑战。教师的最重要任务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地学习和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关于大学生自己的人生问题。对于即将走人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最关心的首先是自己的就业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人为本的特点与大学生的实际人生问题结合起来,关心他们的生存,关心他们的人生,而不是把国家、社会的问题作为唯一的关注点,把个人的生存问题看作是私人问题,甚至贬低为个人主义。比如,大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情感与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实际上这些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也涉及到了,而我们的教材忽视这些内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灵活地把这些问题结合到有关问题中去,分析学生们关心的问题的社会背景。
随着知识的不断创新以及知识传播和应用的不断迅速化、普及化,大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其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根源也都与过去有所不同,同时也与老一代的人不同。因此,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性质,要求我们教师要深人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了解自身,了解自身与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知识结构状况等的不同,才能灵活多样地探索和运用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站在较高的层次来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灵活地处理自身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政治思想素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