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英语听力综合治理教育部高教司20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一规定充分说明了听力技能的重要性,这一要求同样是我国各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努力的目标。但是,地方高校学生英语听力素质先天不足,学习兴趣缺乏,动力不足,加之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不佳,导致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总体不高。因此,地方高校在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这一目标上就显得极为艰难且迫切。为此,有必要对地方高校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缺弱的表现做一番诊断,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地方高校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缺弱的表现
1.不会听
不会听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听力学习的过程中不知如何使用听力策略,认为听就是用耳朵去听,对语言输入的处理是被动的。
(1)缺乏自我管理的策略
具体所指为:较少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也就无从找出听力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没有明确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很少制订详细的课外听力训练计划,不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语言听力材料和安排听力时间等。
(2)缺乏一定的听力技能、技巧
主要表现为:在听的过程中不知如何记笔记,如不知笔记中应该记什么内容;难于根据图例、标题或考试时借助选择项对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预测;不善于联系已有的先验知识和文化背景以及亲身体验来理解文章;不善于应用听力材料中的语法知识(如虚拟语气、定语从句等)、语篇标记词(如in addition、for instance等)来理解语言材料;缺乏推理的技巧。如较少能根据背景声音、说话者的语气、语调、说话者的态度等非语言信息来判定谈话发生的地点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
(3)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
主要为在听的过程中较为紧张、急躁,听得成绩不理想时,容易气馁,缺乏信心。
2.听不懂
主要表现为:听不懂单词的发音,辨别不出自己所听到的单词,无法理解所听到的单词的意思;学生在听完语言材料之后,虽然听懂了单词的发音,理解了其意思,但难于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所传递的信息和意图;学生在听完语言材料之后,大致从整体上理解了语言材料的含义,但在完成材料后面所配置的任务时却困难重重,错误百出。
3.不愿听
有如下表现:在听力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耐心,难于心平静气地学习语言材料;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听”的状态,消极地或被动地单纯应用听觉来接收信息,貌似在认真听讲,而实际上没有调动大脑中的已有知识进行能动的认知推理;在课外,学生很少进行听力方面的训练,即使偶然听之,也只是被用做催眠等别的用途。
不会听,导致听不懂,而听不懂,导致不愿听,而不愿听反过来又加剧了不会听和听不懂,它们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关系。要提高地方高校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必须探寻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地方高校学生英语听的能力缺弱的原因
1.先天不良——地方高校生源大多来自偏远地区,偏远地区听力教育缺失
地方高校的学生多来自偏远农村,学生进入高校之前,在中小学接受英语教育的历程中听的技能很少得到训练,导致听的技能缺乏,听的能力低弱。
(1)英语教师学科专业素质欠佳,英语听力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偏远地区,英语教师大致可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英语师资短缺而催生的“半路出家”教英语的教师。这类教师在教英语学科之前,他们可能从事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学,同时英语还不错,但“还不错”仅解读为其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而已,且潜意识中认为具备一定的语法基础知识就能进行英语教学,英语教学就是教语法,自然也就很少对学生进行听力方面的训练。另一类是英语专业教师,这类教师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如语法、词汇等较扎实,但在听的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两类教师的共同点是学科专业综合素质尚待加强,尤其是英语听的教学能力亟待改善。对学生英语听力水平产生重要影响的是英语教师听的教学能力,英语教师听力教学水平的这种现状导致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缺失。
(2)在偏远地区学校的英语课堂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语法翻译法
目前,在偏远地区学校的英语课堂中,受制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语法翻译法。英语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大多以母语作为教学语言,即使偶尔使用英语,也会紧随其后,将其翻译成自己的母语汉语。长此以往,在这样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母语的习惯,养成了思维上的惰性,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时不必费神认真听讲。然而,在我国,由于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缺乏自然的语言环境。因此,课堂上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是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方式之一。而课堂上语法翻译法几近垄断的地位间接地扼杀了学生练习听力的好时机。同时,“语法翻译法”作为课堂上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语法和单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的潜台词,英语课堂教学成了英语语法知识、词汇知识的教学,教师很少进行语音语调及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和听的策略知识等的教学。其他课外知识如世界知识、科学知识几乎不涉及,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由是,学生听的训练错失。
(3)相对偏远地区学校的英语教学资源匮乏
比如学习资料、外语传媒、教学设备、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的亏缺难以为学生提供练习英语听力的条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英语听力的训练。
2.后天失调——地方高校英语语言环境障碍
地方高校英语语言环境障碍是学生听的能力缺弱的又一重要原因。在我国,大部分地方高校地处中小城市,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费不足,与外界尤其是与英语语言国家少有交流,学校难以为学生提供与外境文化、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直接接触交流的机会,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的练习听的技能的语言环境。
但是,有研究表明,“有些语言能力需要靠解决这个能力的环境来解决。如没有使用机会,英语口语就‘锈’了,没有英语语言环境,听说能力很难提高。”
可见,语言环境对英语听的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地方高校,语音室是
学生进行听的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有的甚至是唯一场所。语音室之外的所到之处都充斥着母语。由此导致学生英语听的能力缺弱。
3.学习动机缺失——学生缺乏自信,学习目标不明,兴趣低下
动机是指:对某种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达到该目的而做出一定的努力,动机作为活动的一种动力,具有三种功能,引起和发动个体的活动,指引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维持、增强或制止、减弱活动的力量。
学生学习英语听力动机缺失、缺乏自信、兴趣低下是其英语听的能力缺弱的内在因素。学生在进入地方高校以前少有成功的体验,学生难于获得听力学习上的成就感,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低下,缺乏自信,对自己学习听的技能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自己学不好听力,自我评价极为低下,影响其学习英语听力的动机,从而影响其听的能力的提高。学生进入地方高校以后,由于英语语言环境欠佳,学生缺乏练习听力的环境,听力水平进步缓慢,感觉学习听力困难重重,学习听力的热情也消磨殆尽,学习听力的动机减弱,听的能力低下。
三、提高地方高校学生英语听的能力的对策
1.针对先天不良,补足“营养”,加强英语语言知识、听力策略等的学习
(1)加强语音、语调的训练,尤要加强连读、重音、失去爆破、清辅音浊化方面的练习
语音是口语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口头交流是否能达到预定目的,或达到目的的过程是否顺畅,语调在表情达意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加强语音、语调知识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知国际音标、连读、重音、失去爆破等知识,使学生了解一般的语调知识,如陈述句常用降调、疑问句常用升调等。其次,教师可集中时间,如二至三个月,或一个学期,对新生进行语音、语调的强化训练。在练习过程中尤其注意连读,重音、失去爆破等方面的问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技能。结束后,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录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给予指导。在随后的英语课堂中,也要强调学生语音、语调的规范、正确性。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磁带录音,语音实验室进行语音、语调练习,要求学生认真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大胆跟读;为了减少语音、语调重复练习所带来的单调乏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摘抄一些内容健康、生词较少、对练习发音有帮助的名句、格言来进行训练,如“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学生也可以利用合适的绕口令进行语音、语调训练。
(2)加强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口语交际策略知识、文体知识以及世界知识等的教学
要顺利地进行交际,首先,教师要加强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学习,了解其风俗习惯,否则容易犯一见面就询问对方年龄及婚姻状况的错误;其次,教师须进行一定的口语交际策略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策略,如转述、借用、求助、手势语和回避等,使学生在遇到交际困难时能完成交际任务;第三,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文体知识,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选用不同风格的词语和句篇;最后,教师要使学生了解一些世界知识和其他科目的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使其有话可说。
2.针对后天失调,创设英语听力练习环境,强化听力训练
地方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构“自然与真实”的语言环境已弥补学校语言环境的不足。
(1)构建校园英语语言环境
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的能力,学校应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首先,学校应注重英语文化建设,建筑、景点和室内外的一些励志性的标语等布置可以用中英文抑或直接用英文做标识牌;学校的宣传栏中的阅报栏应该有《21世纪报》《中国日报》等英文报纸。然而,有研究表明,视觉上的英语语言刺激对于学生的听觉有较大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听的能力的提高。其次,在固定的时段,校园广播要有某种类型的英语节目,如可以播放英语歌曲、介绍西方的风土人情、英美等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等。无疑这些有关听的方面的资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这样,在校园内学生几乎随时、随处都可感受到英语,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2)构建课堂英语语言环境
第一,教师尽其最大努力用英语组织课堂并用英语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迫使学生认真听讲,并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有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第二,在课堂上教师应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讨论问题。课间尽量鼓励学生之间用英语进行真实的交流。教师应改变单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倡导能为学生练习听力创造机会、提供逼真的英语情境的“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使课堂上的英语听力学习近似于语言的自然习得。第三,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原版教材,这也为学生学习英语听力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输入。
(3)构建课外英语语言环境
第一,外语学院应组织一些活动。如可以定期地组织各种英语学术报告会或讲座、英语角、英语晚会和英语知识竞赛活动。这些活动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给学生提供练习英语听力的机会。第二,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创设交互式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访问英语学习网站,此网站有大量的声像资料,为学生学习听力提供了真实的资料,真切的环境;也可以用E话通进行英语方面的交流学习,从而实现听力训练的目的。
3.针对学生英语听力学习动机不足,培养自信,激发兴趣和动机
(1)教师多鼓励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创设享有成功体验的机会,树立学习英语听力的信心
调查表明,常受到教师肯定和表扬的学生其学习动机要强于那些很少受到教师鼓励甚至受到教师批评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对学生听力学习所取得的成绩要抓住时机及时表扬,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学习上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重要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布置一些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够完成的有意义的听力学习任务,使他们享有听力学习和使用的成功体验,满足其成就需要,从而树立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信心,激发学习听力的动机。
(2)教师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以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念: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败。让学生明白英语能
力差不是自身能力差,也不是没有学习英语听力的天赋,只要努力学习,兴趣浓厚,有学习动机就能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3)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听力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听力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Sawhney发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指导帮助较多的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教师的关心、帮助使学生具有归属感。学生在听力学习上存在很多困难,成绩提高较慢,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解决听力学习问题,提高听力成绩,以激发学习动机。
总之,地方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听力实际情况,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的能力,以满足社会、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完善英语课程目标的建言[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9).
[2]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郭建芳.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4,(2).
.1998.